周末在家?guī)讉€朋友的孩子顽铸,教幼兒英語。所謂教學相長料皇,曾經(jīng)課堂上學過的語言學和心理學知識突然盤活了谓松,讓我對這些理論有了更深層的感悟。因此開了這個號践剂,將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很有趣的現(xiàn)象鬼譬,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語法逊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优质。從小學接觸英語開始,就要像學習數(shù)學公式一樣去記憶一個又一個語法點:冠詞男窟、代詞盆赤、助動詞,一般過去時歉眷、現(xiàn)在完成時牺六、一般將來時,賓語從句汗捡、定語從句淑际、狀語從句……小學學完了之后,同樣的語法點初中再來一遍扇住,到了高中接著再來一遍春缕。令人氣餒的是,無論你刷再多的題艘蹋,總有些題目你不會做锄贼,總有些題目你會做錯,而且對你的聽說讀寫并無多大助益女阀。
01 語法是靜態(tài)的宅荤,語言是動態(tài)的
對于那些上課認真聽講屑迂、下課認真刷題的學生來說,做不對語法題還真不怪他們冯键。語法是什么惹盼?語法是在大部分語言材料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guī)律。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多樣化和差異性惫确,語言是存在變體(variety)的手报。
舉個身邊的例子。在我小的時候改化,我們那座城市還沒擴張掩蛤,那時只有江北、江東和海曙三個區(qū)所袁,而洪塘算是周邊的村了盏档。我第一次認識到老城區(qū)和洪塘之間都口音差異是源于我高中時的同桌。有一次我們戲虐地用方言說對方“神經(jīng)病”燥爷,同桌在念“神”時用的是平聲蜈亩;而我和其他城區(qū)長大的孩子一樣,一直把神經(jīng)病的“神”念成上聲∏棒幔現(xiàn)在隨著城市擴張和人口流動稚配,洪塘早就成了城區(qū)的一部分,很多原先的洪塘居民四散到了這個城市的其他角落港华,而其他城區(qū)的居民遷到了洪塘道川,這種差異似乎也變得模糊。
這里我想說的是立宜,即使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城市冒萄,語言也會存在變異,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橙数。各個群體間相互影響尊流,促進了同一語言內部的多樣化。
而語法灯帮,或者說我們所學習的語法崖技,只是建立在大多數(shù)語言材料上的規(guī)則,因此是很難涵蓋全面的钟哥,也難以動態(tài)地去適應不斷變化的語言迎献。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語法書和語法老師總是費盡口舌去“解釋”腻贰,但面對各種活生生的語言現(xiàn)象和例子吁恍,卻又總是顯得那么無力,最后只得來一句:“這是固定搭配〖危” 比如鸦采,我們的語法書一直教我們different搭配的介詞是from宾巍;但我的美國編輯卻告訴我咕幻,different than也是他們口語和書面語中經(jīng)常用到的搭配。
這不怪語法書顶霞,也不怪語法老師肄程,只怪我們對語法的理解和定位錯了。
02 語法的動態(tài)研究
我讀研時期的語音學教授选浑,是一位來自荷蘭的知名學者蓝厌。一次在詞語形態(tài)學(morphology)的課上,我們遇到了兩個相近的表達古徒,其中一個更加熟悉一些拓提,是中學語法里面明確教過的;另一個也偶爾見到隧膘,但因為課本里面沒有明確教過代态,我們不確定是否正確。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疹吃,我會上網(wǎng)去查國外的語法書或字典蹦疑。但這位教授卻告訴我們一個全新的方法:把兩種表達分別輸入谷歌,看各自搜索結果的數(shù)量萨驶。結果我們所熟悉的那種表達返回的結果明顯更多歉摧,而另一個的搜索結果雖然明顯較少,但也有相當?shù)臄?shù)量腔呜。
這種方法并不尋求一個“正確”的答案叁温,一個非黑即白的結果。它承認一切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即是合理的核畴,只不過適用人群的基數(shù)相對較少膝但,或并沒有收入到正規(guī)的語法書里。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膛檀,有人的地方語言就會產生變異锰镀,而所謂的語法有時候可能并不能跟上語言變異的節(jié)奏。
03 弱化語法咖刃,注重語言的積累
嘮叨了那么久語法和語言的關系泳炉,那么作為學生,該如何應對呢嚎杨?如果不是畢業(yè)班的學生花鹅,建議停止無謂、低效的刷題枫浙;注重語言的積累:多讀刨肃,多聽古拴,多說。語法就像一團海綿真友,當你把它捏緊了黄痪,就那么一小團;從最開始的冠詞和代詞盔然,到最后的虛擬語氣桅打,一個學期完全可以學完。所以真沒有必要一早就開始學習語法愈案,更沒有必要年復一年地刷題挺尾,報各種補習班(畢業(yè)班除外)。這種刷題和學習是很低效的站绪。如果你還沒有面臨升學壓力遭铺,完全可以從大把的時間中抽出一小部分,讀一些國外的書籍恢准,聽一些國外的節(jié)目魂挂,甚至學唱一些rap也是極好的。
針對幼兒或者低齡階段的英語學習顷歌,更應該接近母語習得的方式锰蓬,注重語言的運用和操練。一些家長可能會擔心眯漩,不學語法怎么能確保孩子學的是正確的語言呢芹扭?
孩子是有自己的語言推算能力的,只要給予足夠的赦抖、正確的輸入(input)舱卡,他們自己就可以推算出語言規(guī)律。在一次課上队萤,我教完藍色和紅色轮锥,然后指著帶有藍色或紅色的物品圖片,小朋友就脫口而出“It' a red/blue …”要尔;而之前我只教過“It's a …”舍杜。
如果遇到問題的話,他們會自己提出來赵辕。比如在后來的又一次課上既绩,我教小朋友們表達顏色:“It' green/yellow/brown.” 然后我又指著物品說:“It's a green/yellow/brown...” Matt同學就一臉嚴肅地問,為什么有“a”还惠。Matt還是個7歲的寶寶饲握,就對各大語法書的第一章發(fā)出了直擊靈魂的拷問。
04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中國家長似乎對“正確”有著一種偏執(zhí)。近年來家長越來越熱衷于輔導孩子作業(yè)救欧,一邊嘴上叫苦衰粹,一邊又使出渾身解數(shù),務必確卑实。“正確答案”铝耻。但我們似乎忘了,犯錯才能暴露學習上的弱點骑疆,比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犯錯的原因田篇。
孩子在語言推算過程必然會犯錯,但很多情況下也是由于語言的多樣性導致的箍铭。這一現(xiàn)象在語言學中稱為過度規(guī)則化(overgeneralization)。這時家長和老師不應過多去苛責椎镣,一味地追求準確性诈火,從而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恰恰相反状答,這正是孩子聰明的大腦在推算的表現(xiàn)冷守。我們應該做的是一邊又一遍耐心地去糾正,慢慢地他們會習得正確的表達惊科,會明白哪些是例外(exception)拍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