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電車正在駛來浪讳,在其正前方的軌道上有5名小孩正在玩耍,而另一條岔道上有1名小孩正在玩耍社搅,這時你恰好站在扳道口的位置驻债,請問,你會否扳下扳手形葬,讓電車駛向岔道?這樣可以拯救5名小孩暮的,但會犧牲1名小孩笙以。
你會怎么選?先想一下你的回答冻辩,繼續(xù)往下看猖腕。
現(xiàn)在,情境發(fā)生了改變:5名小孩所在的軌道是正常運營的恨闪,而1名小孩所在的軌道已經(jīng)廢棄倘感,也就是說,那名在廢棄軌道上玩耍的小孩完全沒有任何錯誤咙咽,這個情況下老玛,你會扳動扳手,讓電車把他撞死嗎钧敞?
在第一種情境下蜡豹,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選擇「扳動扳手」,原因很簡單:救5個小孩溉苛,總比救1個小孩來得更劃算些镜廉。
這時,我們就說:你是基于「目的論」的立場(也常常被譯為「功利主義」)愚战。也就是說:什么才是正當?shù)男袨槟亟课ǎ恐挥挟斠粋€行為能夠為全人類帶來的福祉大于它的成本時(5個小孩的生命重于1個小孩),它才是正當?shù)摹?/p>
反之寂玲,在第二個情境中塔插,大多數(shù)人就可能會選擇「不扳動」了。為什么呢敢茁?因為我們會認為:那個在廢棄軌道上的小孩沒有錯佑淀,錯的是那5個在正常軌道上的小孩。因此,沒有錯的人不應該為犯錯的人承擔代價伸刃。
這種立場谎砾,我們就叫做「義務論」,跟目的論相對立捧颅。它的意思是:結果并不重要景图,行為本身的正當性(對還是錯)才更重要。不對的行為碉哑,我們就不應當去做挚币,更不應當鼓勵。
那么扣典,在上面這2個情境里面妆毕,究竟應該選什么呢?
我的觀點是:選什么壓根一點都不重要 —— 因為它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贮尖。重要的是什么笛粘?是你「怎么選」。
亦即:你是出于一時的沖動和直覺湿硝,還是基于一個堅定的薪前、明確的基點去作出決策?
舉個例子:「我」知道我是一個重視規(guī)則和秩序的人关斜,我認為為了維護秩序示括、適當?shù)臓奚呛侠淼模乙睬宄@兩種選擇各自的取向痢畜,那么我選擇「不扳動」垛膝,就是一個合理的行為,因為它符合了我的立場和價值觀裁着。
只要你的選擇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繁涂,你清楚知道它的后果,也明確地知道你的立場和價值觀二驰,那么基于這個「充分認識」的前提下作出的行為扔罪,就是合乎理性的。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
當你碰到一個問題桶雀、選擇矿酵、情境時,不要局限在它本身的層次矗积,而是不妨「向下挖掘」全肮,去尋找它和我在更底層的相容之處 —— 亦即「自我認知」。
這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思維方式棘捣。
什么是「自我認知」辜腺?
我們在一生中,可能會面臨許多場景,它們一定會包含新的問題评疗、新的挑戰(zhàn)测砂,如何應對它們呢?這時百匆,我們就需要一些長期的砌些、穩(wěn)定的、不變的規(guī)則加匈,為我們提供指引和方向存璃,這就是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和取向,亦即「我是什么樣的人」和「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雕拼。它們就是你對自己制定好的纵东、底層的信念和規(guī)則,用來構建起自己穩(wěn)定的人格啥寇。
曾經(jīng)有人問:您一直呼吁大家要努力篮迎,要獨立思考,要變得優(yōu)秀示姿,但每個人一定要按這種方式生活嗎?我可不可以不需要想這么多逊笆,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呢栈戳?
當然是可以的,但它有一個前提:如果你清楚地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渾渾噩噩」這兩種選擇所帶來的的結果难裆,那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合理的乃戈。
換言之:你當然可以選擇后者,這是你自己的自由缩歪。但這種自由要基于什么呢?基于你對它的「充分認識」谍憔。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匪蝙。
也就是說,當且僅當你「向下挖掘」逛球,可以碰觸到一個堅實的基點時苫昌,你的自由才是有根基的颤绕。
如果你從來不知道「我還可以有另一種生活」,就選擇了后者,那這種自由就很難說是充分的奥务。因為你完全有可能錯過了對自己來說「更想要」的選擇 —— 你壓根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物独。
所以汗洒,努力、獨立思考溢谤、變得優(yōu)秀……并不是說,大家一定要這樣去生活阀参,而是說:當你這樣做了瞻坝,你才能從更高的層次看到每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蛛壳。那么所刀,你才有了選擇的自由。這其實就是「理性」忧吟。
我們說「追求理性」斩披,絕不意味著我們要變成沒有感情的機器,而是指:當我們思考問題時垦沉,要盡量立足于充分的信息和底層規(guī)則,以「不會后悔」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寡壮。
這一點當然非常難绑青,但這才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
其實坏挠,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這樣的:選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選降狠。
比如:
畢業(yè)后,應該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xiāng)榜配?
到了年紀,應不應該結婚临燃、成家烙心、生孩子?
是選擇闖出一番事業(yè)淫茵,還是選擇安穩(wěn)但缺乏挑戰(zhàn)的生活?
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铆铆,它們基于什么呢丹喻?基于你對自我的充分認識,基于「我想要什么」這一「不變的事物」菲驴。
遺憾的是骑冗,許多人容易忽略這一點先煎。他們作出行為和決策,往往不是從底層規(guī)則出發(fā)薯蝎,而是跟隨著別人和大眾的意見 —— 別人認為「應當怎么樣」,你就也覺得「對袒哥,我應當怎么樣」消略。我們在生活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艺演。
我們的長輩桐臊、原生家庭晓殊、塑造我們的大環(huán)境巫俺,會向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我們所在的層次介汹、階級、圈子稽穆,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貼標簽赶撰,給我們灌輸各種條條框框;
我們所接收到的媒體和信息豪娜,都在有意無意地塑造「我們想要的方向」……
在這重重圍困之下,很容易就會喪失「我」的主體性 —— 你開始沿著別人為你規(guī)劃好的道路否灾,什么都不想地往前走……
在這種情況下鸣奔,你其實就是沒有自由的。
因為你讓別人的想法挎狸,來替代你自己的想法锨匆。你用別人的生活,替代了你自己的生活恐锣。
不妨時時刻刻保持一種信念: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必須對它負責诀姚,沒有別的事物和人玷禽,能夠從我手中搶走對生活的自主權娃善。
可以說瑞佩,人生,其實就是在各種力量拉扯之下炬丸,竭力保持平衡所走出來的軌跡稠炬。如果你失去自我的控制力,你就會把你的生活首启,全盤交到別人手上。
分清「我必須」和「我想要」褒纲。很多時候钥飞,這就是煩惱和疲憊的來源,也是關上它們的閥門读宙。
可能有朋友會有疑問:我在許多文章里,都說唇兑,我們要跳出固有的思維框架桦锄,要多質疑自己,質疑那些「默認為真」的東西 —— 但前面又講,自我認知是長期针肥、穩(wěn)定、不變的具则,那么這兩者是否矛盾呢具帮?其實并不矛盾低斋。
實際上匪凡,在我們構建人格的過程中,會有兩種可能的回路:
第一種唇跨,我把它叫做「封閉型」衬衬。它遵循這樣的順序: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把它們內化為框架滋尉;
抵觸與固有框架不同的新信息,只接收一致的新信息高诺;
借由2不斷強化自己的固有框架讽挟。
第二種,我把它叫做「開放型」薛窥。它的路徑是這樣的: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眼姐,把它們內化為框架;
質疑自己框架所賴以持存的各種信念罢杉;
廣泛接觸新信息贡歧,并讓它們互相融合、修補利朵;
形成新的框架,并容納其他不一致的信念的存在技即。
后者是一種更好的方式樟遣,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方式身笤。
一個簡單的假設是:世界上存在著非常多的信念葵陵。它們之間有許多是互相抵觸的,但并不意味著誰對莹弊、誰錯涡尘,也不意味著誰更合理,它們只是存在著考抄,就在那里川梅。
而你、我贫途,每一個人,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姨裸,從中選擇一部分信念怨酝,形成自己的自我認知,繼而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赡艰,來理解這個世界斤葱。
很多時候,我們跟別人的分歧揍堕,乃至于跟「世界」的分歧鹤啡,往往并不意味著誰對誰錯蹲嚣,而只是因為我們所選擇的信念不同祟牲,存在著內生的不一致而已抖部。
所以,跳出框架乡恕、質疑自己俯萎,絕不意味著虛無主義,也并不表示「你要質疑一切信念」夫啊,而是撇眯,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能夠容納新的信息熊榛、新的信念「為我所用」玄坦,而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局限在一片狹隘的营搅、小小的「自我」里。
如果用 人是如何變強的 中的「心智世界」來打比方的話园欣,就好比是:
我們的一生休蟹,其實就是心智世界不斷「擬合」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中绑榴,我們很容易停下腳步盈魁,問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到頭了?」
如果在這時停下赤套,我們就會局限在一個小小的世界里,以為那就是全世界宣脉,把局部當成全部剔氏;
人變強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拓展認知邊界谈跛、不斷調適「心智世界」輪廓和范圍的過程币旧。而我們那些「不變的事物」,就好比是心智世界的圓心吹菱,也就是我們一切概念鳍刷、規(guī)則和框架的交匯點。它會隨著心智世界的變化不斷改換位置输瓜,但它依舊是中心,指導著整個心智世界的變換搔啊。
所以北戏,你會發(fā)現(xiàn),我在許多文章里旧蛾,都提倡一種價值取向:走出來蠕嫁,跳出去,多接觸各種各樣的新的可能性病袄,而不是沉浸在自己固有的生活模式和習慣思維里。
為什么呢厂镇?這樣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嗎左刽?不一定酌媒。但通過這種方式,你才能撬動自己固有的框架喇辽,用新的刺激雨席,來沖擊自己舊的模式,不破不立。
你才會知道:世界有多么廣袤糙置,我除了目前的生活方式之外,還有這么多的谤饭、別的可能性。
這也是回答「我是什么樣的人」和「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所必需的條件亡容。
那么冤今,到這里,我們可以回過頭看看最開始的問題:怎樣做出好的人生抉擇列敲?
它應當包含如下要素:
1)對各種可能性具備「充分認識」帖汞,明確地知道它們的存在翩蘸,清楚它們可能帶來的結果。
2)不斷修正和完善「自我認知」,以此作為不變的基點泄鹏,來理解和思考外部世界秧耗。
3)當遇到新問題、新情境時车猬,不要局限在表面尺锚,而是「向下挖掘」,尋找到它跟自我認知的觸點伏嗜,以此來作出行動和決策伐厌。
如果我們把(3)看作一個個的點,那么八酒,把這些點連起來刃唐,就是一條的清晰的、良好的人生路徑衔瓮。這或許不是最優(yōu)解抖甘,但一定是一個滿意解。
我剛畢業(yè)的時候薇宠,做廣告艰额,加班到凌晨是家常便飯柄沮,半夜被電話叫醒(跟客戶有時差)也非常正常废岂,到手的工資又低狱意,有段時間連生活下去都有點艱難。
在這種環(huán)境里财骨,很多人也許就熬不下去了藏姐。但我從不討厭這種生活,因為我非常明確我想要的是什么: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成長问畅。
所以我常常跟別人戲言: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六荒,都是以前加班加出來的。
現(xiàn)在其實也一樣卵皂。我參與了幾家公司砚亭,但其實不少項目是不掙錢的,反而需要往里投錢添祸,整體來說并沒有太多盈余寻仗,為什么署尤?因為我并不覺得賺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夠用就好了俗扇。相比之下箕别,探索新領域钢坦、嘗試新事物啥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镶殷,對我來說更重要。
同樣绘趋,我拒了一些投資的機會陷遮,也一直沒有把內容商業(yè)化,就是因為我不想過上「被商業(yè)化驅趕著不斷奔跑」的生活搅方。我更希望擁有更高的主動性绽族,能做一些真正想做的內容,幫到更多的人涛漂。
什么是好的生活检诗?它沒有標準答案,但一定是最適合你的生活锚沸,也是你想要的生活涕癣。
所以,綜合以上3點距潘,我們可以得到第四點:
4)基于以上三點音比,為自己設定一系列原則氢惋,并遵循原則來生活稽犁。
舉個例子骚亿。接觸過投資的朋友来屠,一定知道在投資中虑椎,設立規(guī)則有多么重要。你如何設定規(guī)則俱笛,取決于你的風險偏好和期望捆姜,這是因人而異的;但一旦設定了規(guī)則迎膜,就要嚴格遵循規(guī)則行動泥技。它未必能讓你「永遠正確」,但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失敗」磕仅。
生活其實也是一樣的珊豹。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追求100%的完美宽涌,只要避開「錯的地方」,就好了蝶棋。
把生活交給你制定出來的原則,這也許是最省心的生活模式了玩裙。
最后兼贸,提一個簡單的 Tips,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吃溅。
當你遇到一個新問題溶诞、新情境時,不妨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它的本質是什么决侈?
舉個例子:有一份好的工作機會擺在你面前螺垢,不妨問一問:這份工作機會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是優(yōu)渥的收入赖歌,較少的壓力枉圃,新的挑戰(zhàn)機遇,還是新行業(yè)的切入點庐冯?
它跟我的聯(lián)系是什么孽亲?
在這些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展父?
我為什么看重它返劲?是因為它符合我對未來的期望和規(guī)劃嗎玲昧?還是因為它能彌補我短期的需求?
我想從中得到什么篮绿?
我對這份工作的目標是什么孵延?是暫時改善生活、以尋求未來更加可期的機會搔耕,還是以此作為一個跳板隙袁,進入這個領域,來豐富自己的履歷和職業(yè)生涯弃榨?
還有別的可能性嗎菩收?
如果不這樣走,還有別的路可走
記拙ňΑ:你的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娜饵,沒有誰能代替你對它負責。
比如:博物館著火了應該救啥官辈、是否應該嚴刑拷打恐怖分子的女兒來逼迫他交出炸彈……
人類是如何作出選擇的箱舞。
人類是如何變強的
你是在生活,還是在活著拳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