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是我的初中同學侣颂,初中時代我們坐前后桌档桃,畢業(yè)后每年中秋節(jié)集體聚會一次。最近聯(lián)系變得頻繁起來憔晒,原因無它——向我取經藻肄,想知道如何撕掉“剩女”的標簽。
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是可以收到她的消息:
“ 我加入那個群了拒担,你說我要寫什么條件班谕汀?”
“有男生約我出去了从撼,不過沒房子州弟,我要不要出去啊低零?”
“有男生我小6歲婆翔,你說這種到底現(xiàn)不現(xiàn)實,給點建議疤蜕簟啃奴?”
“你說我接下來要怎么辦啊雄妥?”
相信有些人看到這幾句話會在心里認為An看中的是房子最蕾,收入等物質條件。大凡一直沒能結婚的女人都會被帖上要求高老厌、挑剔等負面標簽瘟则。網上也開始可以讀到相關《論單身大齡女性之獨身原因》的文章。有的文章語言婉轉枝秤,有的文章諷刺意味濃厚壹粟,不可否認其中有些觀點我也認同。
但是就在那天An對我說
“我感覺我就是個白癡宿百,怎么談戀愛都不知道”
而我隨口回了她一句
“你不是白癡趁仙,你是害怕男人”
那刻,我突然驚覺也許世上存在這樣一類女性垦页,她們成長于一個特別的時代里雀费,精神上享受著港臺言情小說薰陶的同時也接受著50年代父母們的道德教育。對男人們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痊焊,心中的形象不是來自于父親便是那完美的霸道總裁范盏袄。更何況這一霸道總裁范已經流行了30幾年依然長盛不衰忿峻。加之信息時代的便利,她們更加希望自己命定的天子是位霸道總裁而不是某個新聞里的渣男辕羽。從精神世界中走出來逛尚,她們往往交往的都是女性友人,從未與男生有過深入交往和了解刁愿。對于異性她們即抱有幻想又害怕拋棄绰寞。所有被她們吸引的男性都因這個那個理由被否定,但如果真的不喜歡為什么還要來問我怎么辦铣口?其實滤钱,她們拒絕的是對未知的恐懼。
在那一刻脑题,我不敢給An更多的建議或者道理件缸。我反而有一點理解,向往與恐懼皆是人的天性叔遂,誰能說對或錯他炊?
那時我告訴An,其實男女之間最重要的是相處的過程已艰。就好像我們將要出發(fā)去拜訪一個陌生的地方痊末,我們會很沒有安全感。但這不是那個地方造成的旗芬,是我們自己內心產生的舌胶。只要我們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有耐心去了解和發(fā)現(xiàn)陌生之地疮丛,不安全感自然而然會消失幔嫂,而后也自然而然知道自己要不要繼續(xù)留下來。
也許誊薄,能不能接納女性也有一條關于異性的成長之路要走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