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這次閱讀會之前,我曾經(jīng)閱讀了這本書的《夜晚的潛水艇》和《竹峰寺》兩章,可能是因為第二章給我的感覺太過于平淡和深邃溶弟,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我無法進入到書中的世界中瞭郑。這次活動辜御,我從《傳彩筆》開始跟大家一起閱讀。這一章的開頭就讓我想到了江淹的江郎才盡的典故屈张。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一人稱擒权,所講的故事是關于葉叔這個人的神奇經(jīng)歷。作者并沒有證實過這個故事的真假阁谆,所以文筆成風如夢似幻碳抄,在盡力保持現(xiàn)實邏輯的同時,又一心相信了葉叔的經(jīng)歷场绿。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剖效,發(fā)現(xiàn)夢境不對的時間點是很簡單的——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匯處可能只是一句話。只是在這篇中缺少了這樣一句話裳凸。假如這個故事是真的,隱秘而偉大的寫作和他人的認同劝贸,你更想要哪一個姨谷?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經(jīng)解借由葉叔這個人物說了出來。為了佐證我的想法和我對文段的理解映九,我補充了隨機波動播客對陳春成的采訪梦湘,他說他更想饕餮過諸神的盛宴之后,再得到別人的認同件甥。我想從這一篇開始捌议,就可以看到陳春成對自己很是誠實,對于自己的內(nèi)心從未放棄過探索和挖掘引有。
《裁云記》中“我”鐘情于偏僻地點單調(diào)枯燥的工作瓣颅,只因為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可以多看看周圍的世界。從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陳春成文筆間的黏度譬正,或者說他的風格前后統(tǒng)一宫补,伏筆眾多順應情理檬姥。?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蒿囤,很可能孤注一擲放棄世俗的榮譽和溫暖雷恃,在世界的某個點上鉆了牛角尖,無暇他顧胎撇,從而拋擲了一生贫贝。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秉犹,沉浸于“藤蘿月”對“草木風”的對聯(lián)中,就是他所選擇的一往無前稚晚、死心塌地的陷阱崇堵,這里也契合了之前的伏筆“牛角尖”。不過蜈彼,與其站在洞口吹陰風筑辨,亦或是聽到洞口中他人的一舉一動,選擇自己的道路更是重要幸逆。
《釀酒師》是我覺得最為完整棍辕,應該也是作者框架構思最長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陳春醪还绘,一個想要把釀酒過程從時間的手里奪去的釀酒師楚昭。這一篇有種野史的意味,壺中君釀酒的過程也在不斷地完善著人生的追求拍顷。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這壇中原本只是清水抚太,我對著它日思冥想,設想制酒的種種步驟昔案,放入虛無之曲尿贫,投入烏有之米,靜候了不可計量的時辰踏揣,直到它真正變成了酒庆亡。讀到這里的時候,感覺參透了人生捞稿,將一切遺忘至虛無又谋,無論這一生的經(jīng)歷是否配得上生來的智慧,飲完這碗五方酒娱局,忘卻凡俗的經(jīng)歷彰亥。
《<紅樓夢>彌撒》是一場大膽的虛幻想象,運用反諷的手法暗示了封建時代重新席卷而來衰齐,我推測這一背景是在公元2100-2200年任斋。“我在博物館的二十一世紀展廳醒來時耻涛,發(fā)現(xiàn)旁邊的展柜里是一只皮卡丘的手辦仁卷⊙妫”紅樓夢在世間的存在慢慢被抹去,暗中進行了幾個世紀锦积。結(jié)局中提到“盛筵必散”芒帕,死亡若是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歷史的一部分,便也不再可怕丰介。一本小說里可以了解到創(chuàng)作者的生死價值觀背蟆,又能有所共鳴,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哮幢。
《李茵的湖》表面上看是我和李茵談戀愛的經(jīng)歷带膀,事實上是我對李茵的回憶感興趣并伴她尋找的過程。在耽園發(fā)現(xiàn)閃閃發(fā)光的材料橙垢,有時會覺得受到了宇宙的眷顧垛叨,愣是相信了腦子里無端的牽連。這很像是我曾經(jīng)一做三年的一場夢柜某,在現(xiàn)實中見到夢里的事物嗽元,心靈會感到相似的戰(zhàn)栗和神秘的安寧。這種賦予生活宇宙玄妙的人的記憶喂击,是我對李茵感情的起源剂癌,卻也是結(jié)束的伏筆。當?shù)弥钜鹚烙嵉臅r候翰绊,作者的心理反應仿佛是之前的李茵佩谷。就是簡單的淡漠——我感到一種近乎抽象的悲哀;悲哀沒有想象中的持久监嗜,我有點慚愧谐檀,慚愧也轉(zhuǎn)瞬即逝。比起情侶而言裁奇,李茵更像是走在我前面的領路人桐猬,但我和她已經(jīng)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之路。
在《尺波》中框喳,作者又借由巫師之口對自己的夢進行了解釋:如果人清晰地夢見一樣陌生的事物课幕,而這樣的夢不止一次厦坛,那么他就是真實存在的五垮。夢中之物應向夢中找尋,用未知的空間和物質(zhì)的流轉(zhuǎn)來解釋夢杜秸,就是在用未知解釋未知放仗。文學不就是造夢的好東西嗎?
《音樂家》里這個角色人格分裂的鋪墊十分到位撬碟,唯有第一節(jié)里引入的大學生角色仍然可以更加融入情節(jié)之中诞挨。小說偏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活動莉撇,情節(jié)的連貫性就會更強。
陳春成的寫作足夠誠實惶傻,就可以吸引到足夠的讀者棍郎。愿意敞開內(nèi)心的作者會擁有更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