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毫無疑問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從上大學開始就沒有購買過紙質的雜志,之前的購買記憶也只是停留在初中時代朗徊,那時候上學路上會路過郵局旁邊的報刊亭报慕。時不時地走進去,問一下老板娘最新的《航空知識》缘回、《兵器》、《電腦報》到貨了沒有。高中的時候則是寢室湊錢一起買理澎,學校報刊亭曾經一度可以買到一些內容不可描述的雜志。后來估計被女生舉報护姆,于是被清理不準賣了矾端。
最近看到一些新聞,之前很有影響力的雜志紛紛吐言恚刊了秩铆,比如走過了21個年頭的《大眾軟件》宣告停刊灯变,并且發(fā)起了眾籌殴玛,讓讀者可以買到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添祸。這一波凸鏊冢刊潮或許整個紙媒業(yè)困境的寫照。
紙媒的方向一般是垂直領域的內容生產刃泌,現(xiàn)在的困境時因為賣垂直的內容變難了凡壤?也不竟然署尤,代表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大V亚侠,同樣做內容生產也能獲得了百分級的粉絲曹体。
所以問題的核心需要回到大家為什么有閱讀的需求上。閱讀的動機是為了獲得知識硝烂,解決問題箕别。以前知識的獲取渠道有限,比如玩游戲滞谢,想要了解最新的游戲動態(tài)串稀,游戲里面有什么隱藏的關卡,怎么打Boss狮杨,能夠提供這些內容的渠道在紙媒的手里母截。而現(xiàn)在各種游戲社區(qū),微信群禾酱,視屏網站都可以為玩家提供第一手的資訊微酬。失去了內容的優(yōu)勢,再紙質媒體傳播的滯后性颤陶,用戶必定會離開颗管。
那么有沒有值得去訂閱的紙媒呢,或者什么樣的內容屬性值得出一本雜志滓走?我覺得他需要有兩個屬性:
內容不需要有嚴格的時效性
新聞資訊類的內容垦江,他們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流失有一個斷崖式的衰減。這樣的內容適合在線上媒體直接獲取搅方。
原始素材的稀缺性和高度的人工參與度
雜志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材料收集比吭,上個網,翻翻書花10分鐘就能獲取到的素材姨涡,再怎么加工也不能成為高營養(yǎng)的大餐衩藤。原始素材需要有獲取成本,多方協(xié)作涛漂,稀缺才能構成優(yōu)質的內容基礎赏表。后期還需要采編人員廣泛參與去整理,編排匈仗,優(yōu)中選優(yōu)瓢剿。只有通過以上流程,才有可能成就一本有訂閱價值的雜志悠轩。
??以上內容來自一個剛下單訂閱了2017年的《中國國家地理》的非媒體從業(yè)者的不負責言論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