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出國的人都懷著不同的目的,或是希望幫助到需要被幫助的人烹棉,或是去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阳仔,亦或是去欣賞別樣的風光等等忧陪,而我的目的卻有些不同,我更想知道的是我所堅持的東西是否如我所愿的有意義近范,懷著這樣的想法嘶摊,我便獨自一人來到了馬來西亞,參與檳城一個名叫Reach out的照顧窮人评矩、殘疾人的項目叶堆。很搞笑的一件事是起初以為是照顧艾滋病人便義無反顧的申請,到面試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誤解了斥杜,大概是自己始終是個不太安分的人吧虱颗。
第一天沥匈,沒有告訴項目方去向,和陌生的印尼室友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開始探索忘渔,我們走在陌生的街頭高帖,盡管迷路卻依然不慌不忙的閑逛,用著不太熟練的英語問路人想去的目的地畦粮。中午還在室友的請求下陪她去清真寺做禱告散址,第一次帶頭巾融入穆斯林文化。這便是我的第一次大膽的出行宣赔。
這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NGO爪飘,進來的第一感受遍是覺得自己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能看到陽光拉背,能正常的生活师崎。在這里,盡管每個人都看不見對方椅棺,甚至還聽不見聲音犁罩,卻仍堅強的活著,花上一年 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學office两疚,用skype和網(wǎng)友交流床估,她們看不見,確用聲音融入當代生活诱渤。同樣丐巫,一群小姑娘在盲人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習如何編制竹籃,簸箕等等勺美,甚至在這些竹制品上上色递胧,讓其成為工藝品。這讓我感觸很深的是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NGO可以讓盲人學習正常人那般生活呢赡茸,她們都能積極的活著缎脾,作為正常人的我們又有什么資格不好好活下去。
這是NGO-House of hope的孩子占卧,大多數(shù)是因為家庭貧困被拋棄的印度孩子遗菠,也有少數(shù)華人小孩,值得慶幸的是在他們的身上并沒有自備华蜒,內(nèi)向辙纬,每一個都很活潑,我相信這并不是他們的年齡讓他們有的天真無邪叭喜,更重要的是她們的老師教會他們?nèi)绾味Y貌贺拣,尊重他人,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域滥。
這是我們?yōu)榈谝粋€NGO在街頭的募捐纵柿,因為那個NGO雖然給盲人提供各種培訓(xùn),但并向盲人索取費用启绰,而是依靠政府以及社會募捐運營昂儒。那一天習慣晚起的埃及小哥哥很主動的早起,一個上午委可,我們在街邊義賣渊跋,募捐,最終大家籌到了900+馬幣的成果着倾。
這段旅程不僅是工作讓我感到有意義拾酝,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我們有爭吵卡者,有妥協(xié)蒿囤,卻在離別之際,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崇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材诽,我想回到那個房子里,在和大家待一段日子恒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