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將逐步革新并超越我們現(xiàn)有的交互體驗单匣,將不僅僅局限在當前的滑動界面稠茂,屏幕觸控。GUI圖形用戶界面將慢慢演化成VUI語音用戶界面:一種基于對話的設計次哈,也是我們最熟悉最擅長的溝通系統(tǒng)胎署。
Google設計專家已經(jīng)幫我們分享并總結出VUI所要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則,幫助保證對話連貫可持續(xù)窑滞,同時輔助我們在人機對話中完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富有人格的對話設計琼牧。這些原則主要源于我們日常對話的基本方式,避免讓人工智能變的機械愚蠢可笑葛假,甚至被嘲笑為“人工智障”障陶。
對話設計六大原則:
賦予人格化
對話可持續(xù)
簡單扼要
串通語境
靈活的調整語序
不要教用戶怎么說話
一、賦予人格化
如果你的智能設備/機器人有一個令人著迷的個性聊训,相信你會更愿意與它進行互動并建立一種關系抱究。那么機器人的人格化完全可以在人機對話中體現(xiàn)出來。未來的“人機對話”模式一定是傾向于“人人對話”的體驗带斑。
下面是兩種人機對話的對比鼓寺,一種機械對答與經(jīng)過設計的對話。經(jīng)過設計的對話顯然更熱情勋磕,活潑妈候,主動。
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挂滓,提升機器人/智能音箱等智能產(chǎn)品的可用性苦银,賦予人格化是首要設計目標。有研究表明赶站,我們可以依靠言語對話來做出對他人的評價:友善幔虏,誠實,聰明贝椿,守時想括,慷慨,浪漫….簡而言之烙博,不要輕視語言的力量瑟蜈!
人的個性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根據(jù)不同需求/場景可以賦能到機器人身上渣窜,有人類更有意義的交互铺根。
?外向(交際,外向乔宿,信心)
?友善(友善夷都,愉快,愉快)
?認真(有益,勤奮)
?神經(jīng)質(情緒穩(wěn)定囤官,調整)
?開放(智能冬阳,富有想象力,靈活性)
二党饮、對話可持續(xù)
日常對話中肝陪,貌似很多問題的答案可以用是的或者不是的來回答。但是往往想要詢問的信息不止于此刑顺。
上面兩個對話就顯得很奇怪氯窍,是或否的回答顯然不符合預期答案,作答者又那么不配合蹲堂。這是因為他們違反了“Maxim of Quantity”原則狼讨,根據(jù)這個對話行為原則,說話的人應向聽者提供滿足推進對話交流所需的信息量柒竞。如果作答的人只按字面意思回答一個問題政供,而沒有提供可以推進話題的有效信息,對話互動是無法形成的朽基。在上面的例子中布隔,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誰會來參加派對或者拒絕唱歌的充分理由。
作答者不按套路出牌稼虎,那么AI設備也可能會出錯衅檀。比如:
第一種情況就尷尬了,VUI沒有成功將對話繼續(xù)進行霎俩,交互終止哀军。
第二種場景對話,VUI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打却,像一個自然人一樣能夠讓對話可持續(xù)杉适。顯然,這種VUI形象更得力招人喜歡学密。
上面這種情況,用戶期望他的智能設備可以從他的句子中推算出人數(shù)传藏。但是VUI可能還沒有那么智能腻暮,他只能識別數(shù)字。這時候VUI可能無法處理用戶的回答毯侦,但千萬不要用機械而俗套的提示:抱歉哭靖,識別錯誤云云的。右邊的設計顯然更輕松愉悅侈离,將對話引回正軌试幽。
對話設計中不能只是關注文字信息的內容,更多的還要考慮預判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場景卦碾,提前在對答中預置好容錯回答铺坞,機智的推進有效對話起宽。
三、簡單扼要
語音與文字不同济榨,語音是伴隨著時間流動的坯沪。時間越長,聽者就越難理解擒滑。因為我們大腦能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腐晾,一旦超出,就會對短期記憶造成負擔丐一。
雖然“傾聽”往往被認為是被動的藻糖;相反“表達”被認為是主動的,高效的库车。但是事實上巨柒,聽也會耗費不少精力。所以你的VUI需要給聽眾休息的時間凝颇,也給他們一個機會說話潘拱,這是很重要的。
比較這兩個例子:第一個VUI給聽者壓迫感拧略,第二個則更加簡潔芦岂。
VUI要盡量保持簡短、扼要垫蛆;提供了更自然禽最、愉悅的交互。保持信息簡短有效袱饭,給用戶反應與說話的機會川无。確保信息對用戶有意義,可以給用戶帶來明顯收益虑乖。不要過早陷入冗長的細節(jié)懦趋。
四、串通語境
要讓對話真正有效疹味,我們必須注重語境仅叫。一個優(yōu)秀的對話參與者需要通曉對話的來龍去脈,熟記已說過的轉折點及關聯(lián)點糙捺,并具備用戶情景意識(比如:用戶正身處國外诫咱,用戶所在的地方將有一場暴風雨,或者用戶今天曾三次嘗試修改某種設置)洪灯。
同樣坎缭,VUI設計也要盡可能地利用用戶的語境。如果用戶之前提供過一些信息,那VUI的回應最好基于已有信息掏呼。比如坏快,用戶已經(jīng)做了什么,用戶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哄尔,用戶在對話中已經(jīng)說過了什么假消。明顯的忽略上下文語境,會直接損害用戶對智能助手的印象岭接。
有個眾所周知的VUI反例:“請聽仔細富拗,因為我們的菜單選項最近有更改”,這里還有另一個版本鸣戴,VUI:請仔細聽好啃沪,我們最近在選項上做出了一些改變。雖然這段語音本意是輔助用戶窄锅,實際卻用無關緊要的信息浪費了用戶的時間创千。
這種語音提示就是我所說的那種“VUI 糙貨”中的典型,它的粗糙在于自以為是地忽略了用戶的語境入偷。來讓我們看看它那些一廂情愿的假設吧:它假設用戶之前打過電話追驴;它假設之前打過電話的用戶當時聽到的選項是修改前的版本(實際上,用戶可能幾分鐘前才打過電話)疏之;它假設“最近”的意思會被理解成是“最近幾個月”殿雪;它還假設聽過老版本選項的用戶真能記住當時的選項是什么!由于忽視了用戶的語境锋爪,這條提示對絕大多數(shù)聽者來說毫無用處丙曙,而我們也已經(jīng)分析過為什么VUI中的無用信息令人尤為反感。
VUI不同于GUI其骄,聲音對于用戶來說是短暫記憶的亏镰,在同一時刻,用戶很難記住太多的新信息拯爽,應用需要盡量減少提示語長度及新知識索抓,建議每次給用戶的新知識不要多,并且要在上下文相關的語境中進行毯炮。
五逼肯、靈活的調整語序
制定單條語音的語言結構時,VUI對已提及內容的意識是相當重要的否副。否則汉矿,斷了“來龍去脈”的對話會給聽者的理解造成負擔崎坊,并導致模糊的不適感备禀。
看看這兩個不同的VUI回復(用戶要求不存在的歷史上的今天):
為什么第一段語音奇怪而且機械,而第二段更像自然對話呢?“重點后置”原則給出了解釋曲尸。根據(jù)這一對話原則赋续,語言使用者對語言的信息排布具有無意識的預期。按照默認的規(guī)則另患,“新”信息出現(xiàn)在句子的末尾或接近末尾處纽乱,并用語氣強調;而“舊”信息則出現(xiàn)在前面昆箕。在你剛剛聽到的例子中鸦列,“30天”是新信息,所以它應該出現(xiàn)在最后并有適當?shù)闹匾襞籼取T诼犉饋砗芷婀值陌姹局惺磬停f信息“六月”錯誤地扮演了新信息的角色。事實上纤泵,“六月”不該放置在句子末尾骆姐,也不該使用語氣強調;這樣才能聽起來更加自然捏题。
違反“重點后置”原則會給交流增添沒必要的阻力玻褪。反之,遵循用戶對信息結構的預期不僅可以令體驗更自然公荧、順暢带射,也可以讓用戶更加確信VUI確實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這個例子表明稚矿,把舊的信息(印度總理)放前面庸诱,用戶會馬上知道機器正確識別到了“印度總理”。相反的晤揣,如果VUI說的是“意大利總理”桥爽,那用戶就沒必要花費精力去聽后面的名字了。
先陳述已知的信息昧识,讓用戶知道機器聽清了自己所說钠四,從而加強用戶對技術的信任。盡可能的把用戶關心的重要信息前置跪楞!
六缀去、不要教育用戶怎么說
我個人最痛恨的業(yè)余VUI設計典型是“教用戶怎么說話”。下面有兩個例子:
VUI:如果需要更多選擇甸祭,說“更多選擇”缕碎。
VUI:如果想聽更多,說“繼續(xù)”池户。
這些提示模擬了典型的按鍵界面(按鍵語音客服)咏雌,它們正在教育用戶該如何交流凡怎。
這些信息暗指用戶需要學習怎么說話,不然VUI不會給你這樣的提示赊抖。諸如此類的提示還有很多:“如果需要什么统倒,請說/請做什么”。這種提示帶有一些按鍵語音客服的痕跡氛雪;類似“技術支持請按1房匆;支付和結算請按2”。事實上报亩,這種信息是有價值(但是僅限于按鍵交互的領域)浴鸿,因為沒有人從小就知道“1” 代表 “技術支持”。設計師和開發(fā)者賦予鍵盤的意義是用戶無法通過直覺理解的弦追。但在VUI的世界里這樣的提示聽起來就很荒謬了赚楚。這暴露了設計者沒有真正理解VUI。對大眾來說VUI的意義和收益在于:說話是自然而然的骗卜; VUI是不需要學習的宠页。
VUI:重播?回復寇仓?聽下一條举户?
這一提示充分利用了對話的結構,舒適遍烦、自然俭嘁、使人親近。
很難想象有人會聽不懂這樣簡單服猪、直接的提示供填。如果他們真的沒有聽懂,你可以自再次提示罢猪。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簡潔近她、有效、和利用語境的重要性膳帕。再重復一遍粘捎,只在必要時使用錯誤提示。
在VUI設計中避免教用戶怎么下達指令危彩。如果你必須對一個指令做出解釋時攒磨,那就說明哪里出錯了,你需要回去返工汤徽。與其手把手的教用戶說話娩缰;為什么不問用戶一個問題,給用戶機會說話呢谒府?聽起來耳熟嗎拼坎?這就是聊天拔嗌荨!
隨著讓人耳目一新的聊天機器人演痒、語音助手和語音應用的持續(xù)問世,我們現(xiàn)在有機會傳播一個觀點:對話是用戶體驗成功的關鍵趋惨。這可不僅僅意味著使用接地氣的語言鸟顺,比如用“you’re”替代“you are”,或使用“哦”和“謝了”器虾。你要知道讯嫂,對話是大自然最偉大的杰作之一,也是我們通過聲音交流的最有力方式兆沙。最明智的做法是:效仿這些和人類一樣古老的對話法則欧芽。而第一步就是開始從技術的角度解讀對話的本質。
原文參考google: https://design.google/library/conversation-design-speaking-same-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