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異性戀群體為主的社會彩匕,同性戀群體如何進行自我身份認定腔剂。他們會覺得自己同性戀是基于基因還是基于選擇呢?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驼仪。第一掸犬,從歷史方面,通過研究同性戀的歷史绪爸,確定影響女同性戀形成的因素湾碎;第二,從已有的文獻資料奠货,查證基因對同性戀群體的影響介褥;第三,從已有的調研數(shù)據(jù)递惋,闡述同性戀是一種選擇柔滔;第四,談社會及家庭對女同性戀者自我身份認同的影響以及她們的自我身份認同萍虽。
一睛廊、女同性戀的歷史
追溯中國歷史,有正史記載的女同性戀杉编,始發(fā)于漢朝的陳皇后超全。陳皇后在失寵后咆霜,讓一個女子穿上男子的衣服,與之同寢卵迂。漢武帝發(fā)現(xiàn)后,將該女子殺害绒净,并且廢了陳皇后见咒。中國自古就有關于同性戀的記載,皇宮之中挂疆,有大量的宮女由于沒有男性滿足其性需要改览,很多宮女都有女同性戀的傾向,并在正史以及野史中都有大量記載缤言。在明清時期宝当,經(jīng)濟發(fā)達省份,例如廣東胆萧、浙江等地區(qū)庆揩,也有大量的民間女同性戀的記載。廣東佛山順德養(yǎng)蠶女即為記載數(shù)量最多的一例跌穗。中國文學作品當中也有很多關于女同性戀的描寫订晌,例如紅樓夢等。在西方也有很多關于同性戀的記載蚌吸。例如19世紀的美國锈拨。有眾多法律人士要求立法嚴懲同性戀,但是都沒有落實羹唠。重點介紹一下西方女同性戀的起源人物奕枢,薩福。薩福于公元前630年至612年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佩微。豐厚的家族財富使她免于生計之苦缝彬,可以隨心所欲地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早慧早熟的她選擇了當時希臘的文化中心——蕾斯波斯島(Lesbos)作為定居之地哺眯,專攻文學和藝術跌造。當時很多希臘女子慕名來到蕾斯波斯島,拜在其門下學習詩藝族购。薩福不僅教她們知識壳贪,還寫了很多表達對她們強烈愛慕的詩作。在當時寝杖,古希臘盛行師生之間帶著強烈精神交往的戀情违施,薩福的帶著強烈同性戀情感的詩歌,廣為傳唱瑟幕。當時蕾斯波斯島上的貨幣磕蒲,都以薩福頭像為圖案留潦。從19世紀末開始,薩福成為了女同性戀的代名詞辣往,“Lesbian”(意為女同性戀者)與形容詞“Sapphic”等兔院,均源于薩福。薩福也被視為女同性戀者的鼻祖站削。
由此看來坊萝,同性戀這個群體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并非只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產(chǎn)物许起∈迹縱觀同性戀的代表人物,均可發(fā)現(xiàn)园细,同性戀被記載最多的地方皆是該地區(qū)最為富饒的地方惦积。例如中國的皇宮,江浙猛频。西方的女同性戀者一般也均出生于皇宮及貴族家庭狮崩。由于歷史是層累的構成的,女同性戀者被記錄數(shù)量居多鹿寻,一方面是由于該地區(qū)較為發(fā)達厉亏,以及該地點較能引起歷史學家的關注之外。不可忽略的是烈和,同性戀群體最大的誕生地還是在富饒的地區(qū)爱只。者可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正如本文論題一般招刹。在富饒地區(qū)恬试,人類對自我的認知更加完善,有著更強烈的作為人的存在意識疯暑。他們更敢于表明自己的同性戀傾向训柴;在富饒地區(qū),人對于性欲的需求能夠被更深刻的發(fā)掘妇拯,更表象的展現(xiàn)幻馁,這些因素都可能是促使歷史當中,女同性戀被較多記載于歷史的原因越锈。如今仗嗦,發(fā)達國家關于女同性戀者的研究以及認可程度也遠遠超過發(fā)展中國家。這也是一個例證甘凭。在女同性戀自我的身份認定上稀拐,經(jīng)濟因素占著很大比重。經(jīng)濟條件的富饒間接促進了女同性戀的形成丹弱。
二德撬、基因對女同性戀身份認同的影響
基因對同性戀的影響铲咨,最重要的論斷源于哈默。蜓洪。迪安?哈默是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纤勒。哈默的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X染色體上一個小區(qū)域,稱為Xq28隆檀,在44對中的33對(83%)同性戀孿生兄弟中找到摇天。不同于貝利與皮拉德的50%幾率,哈默認為如果孿生兄弟中有一個是同性戀刚操,另外一個也是的幾率是33%闸翅。也就是說再芋,男同性戀比異性戀多3%的幾率得到X染色體上的Xq28菊霜,所謂的“gay”基因。這項研究济赎,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鉴逞。首先,哈默沒有設立來自普通人群的對照組司训。如果X染色體上特定序列出現(xiàn)在同性戀中构捡,也以相似的比例出現(xiàn)在非同性戀中,那就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壳猜。哈默也沒有去測試異性戀的孿生兄弟的基因勾徽,但是有一些數(shù)據(jù)顯示異性戀的孿生兄弟也攜帶有所謂的“gay”基因。以上這些顯示“gay”基因也許并不像哈默所說那樣對同性戀產(chǎn)生影響统扳。此外哈默研究里有7對同性戀孿生兄弟沒有“gay”基因喘帚,似乎“基因學說”在這7對兄弟里失效了。哈默的研究方法也被質疑咒钟。耶魯大學的喬治?里施采用同樣的研究方法吹由,沒能重復出哈默的研究結果≈熳欤基因對同性戀行為的影響目前還無法證實倾鲫,處于將信將疑的狀態(tài)∑兼遥基因有可能是異性戀者為了理解同性戀者而強加的一種概念乌昔,也許同性戀的形成這本身就是行為產(chǎn)生的,而與基因毫無關系壤追。遺傳說在女同性戀的身份認同上玫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很多女同性戀者最初突破自身心理束縛的一條理由就是認為女同是天生的大诸。無可改變捅厂,她們用遺傳及基因這個論據(jù)來說服家人贯卦,并說服自己。在一個以異性戀為主導的社會焙贷,自我的身份認同對女同性戀者來說極為重要撵割。基因說也是一個對女同性戀很重要的支撐辙芍。
三啡彬、女同性戀者的自我選擇
關于女同性戀的訪談及調研報告中,都有大量女同性戀者都認為成為同性戀是她們的自我選擇故硅。這也就是所謂自我認同庶灿。自我認同總共有六個階段,分別為:認同困惑吃衅、認同比較往踢、認同寬容、認同接受徘层、認同驕傲以及認同整合峻呕。由這六個階段也可以展示,女同性戀的自我認同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過程趣效。她們不斷的適應并融合于環(huán)境之中瘦癌。性身份的自我認同是一個比異性戀更為重要的問題。在他們背后有一個并未對同性戀理解的龐大的異性戀群體跷敬。她們在自我認同的最后階段讯私,都傾向于把自己對自我的認同認定為同性戀是一種選擇。從基因決定論到自我選擇西傀,她們跨越了一個漫長的心理的路程斤寇。環(huán)境對人的選擇有著決定性作用,環(huán)境的決定了選擇的范圍以及選擇的難易程度池凄。女同性戀者的自我選擇說抡驼,更大程度上說明,環(huán)境是導致同性戀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肿仑。例如有過被強奸的心理環(huán)境致盟、生長于一個家暴環(huán)境等等。這些都可能使得女同性戀者討厭男人尤慰。而這又是她們自我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馏锡。他們不喜歡男人,她們喜歡的是女人即同性伟端。女同性戀在社會宏觀背景下的家庭微觀環(huán)境中做出了屬于自己的選擇了杯道,也進行了自我的身份認同。最終她們達到了認同驕傲责蝠,并逐漸走向了認同融合党巾。
四萎庭、社會環(huán)境對同性戀的身份認同
同性戀者感受到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不同的。在發(fā)達地區(qū)人們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齿拂,相對更能理解同性戀群體驳规。但是在我國貧困地區(qū),同性戀仍然被當為異類存在署海。但相對來說吗购,社會對同性戀的寬容程度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發(fā)展而不同寬松。官方宣傳媒體以及各種電視劇的影響也逐漸顯著砸狞。人們尤其在年青一代中捻勉,對女同身份的認同也逐漸變大。更多人傾向于認為女同性戀是一種選擇刀森。女同性戀者受到的最大阻力莫過于她們最親密的家人踱启。對于外界而言,認同仍然屬于淺層的撒强。這種淺層認同在當女同性戀者是自己的親人時禽捆,就出現(xiàn)了障礙笙什。大部分人在內心深處還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家人是女同性戀的事實飘哨,這股強大的阻力也導致很多女同性戀者不敢出柜。由此可見琐凭,社會對女同性戀的身份認同仍是淺層的芽隆,表象的,還需有進一步的提升统屈。
結論部分
對同性戀者產(chǎn)生性身份認同的主要因素包括經(jīng)濟環(huán)境胚吁、個人經(jīng)歷等。環(huán)境因素是一個巨大的容器愁憔,對個體的經(jīng)歷和個性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腕扶,個體的經(jīng)歷也決定了個體在身份認同上的程度。不一樣的同性戀個體由于其個人經(jīng)歷的原因吨掌,目前正處于不同的身份認同階段半抱。社會環(huán)境對同性戀者的身份認同目前逐漸開化,但仍屬于淺層認同膜宋。核心家庭環(huán)境對同性戀的身份認同仍然存在巨大障礙窿侈。這也是阻礙女同性戀獲得幸福的最關鍵因素。家庭在同性戀的生活當中有很大影響秋茫,家庭對同性戀者至關重要史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