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蹦漠,每到的6月1日,票圈都變成了大型曬娃攝影展车海。有娃的曬娃笛园、沒娃的把自己當娃曬,畢竟誰還不曾是一個寶寶呢侍芝。
朋友圈刷得正開心研铆,突然被一篇標題刷新下限的文章給打斷≈莸“拒絕長大棵红,任性到底”,這個標題在千篇一律的兒童節(jié)熱點文中顯得格外叛逆咧栗,叛逆到直戳我那顆還沒來得及釋放掉的青春期叛逆的心逆甜,一瞬間還有點被這個標題給吸引,但隱隱中又感覺好像哪里不對致板。
一般人只是不想長大交煞、不愿長大,“不想”斟或、“不愿”雖然也是在表達拒絕和抗拒素征,但這種拒里更多的是無奈,無奈則說明他正在做的和所表達恰恰相反,而“拒絕成長”則是完全不一樣稚茅,這是在表達一種寧死不屈的抵抗纸淮,兩者在本質(zhì)上是有區(qū)別的
盡管我對這種標題類熱點文章很抵觸,但那顆參雜著“感覺不對”的好奇心還是讓我點開了文章亚享。
老實講咽块,挺失望的。
文章從頭到尾只有作者的對過往經(jīng)歷的描述和主流價值觀的不爽吐槽欺税。比起標題侈沪,內(nèi)容反而顯得平淡無奇。
看完文章雖然滿足了好奇心晚凿,但還是不清楚那個“不對的感覺”到底是什么亭罪。
兒童節(jié)的設立,最初是為了悼念二戰(zhàn)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zhàn)爭中所有死難兒童歼秽,在此基礎上演變成為現(xiàn)在的呼吁保護兒童權益应役、反對虐待和毒害兒童的節(jié)日。
小朋友們過節(jié)燥筷,大朋友們跟著湊熱鬧本來無傷大雅箩祥,但當“童心”、“童真”被營銷文案過于簡單地濫用后肆氓,這兩個詞匯開始被簡單的曲解:童心袍祖、童趣只有小孩才有,人一旦長大谢揪,就必然會失去這兩種特質(zhì)蕉陋。
那么,到底什么是童心和童真拨扶?為什么普遍地會認為長大之后就會失去這個東西呢凳鬓?
我所理解的童心,是對世界的好奇心患民,這個世界既包含廣義的世界村视,也包括身邊具體的周圍世界;童真酒奶,是對包括自己在內(nèi)人事物的真誠和善良。
好奇心奶赔、真誠惋嚎、善良,這不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嗎站刑?小孩是人另伍,成年人也是人,既然都是人,那小孩擁有的人性大人也應該摆尝,如果你說你沒有温艇,除非你覺得你不是人。
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堕汞,并不是他們真的沒有勺爱,只是他們忘記了自己其實一直都有。那是什么讓我們失憶了呢讯检?
在長大的過程中琐鲁,這些特質(zhì)展現(xiàn)曾經(jīng)讓你受過傷,比如小時候問“為什么”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解答人灼,反而會被指責“哪來這么多為什么”围段,這種指責感覺會讓我們覺得很受傷,為了不再被打擊不再受傷投放,我們會開啟自我保護機制奈泪,停止提問其實是在自我保護。
剛開始你也許能做到不問灸芳,但好奇心的作用卻很難讓你停止產(chǎn)生疑問涝桅,有疑問不問是很難受的。
在被經(jīng)常指責之后耗绿,你知道這個難受是已經(jīng)不可能通過提問排解了苹支,為了讓自己不難受,當時的你唯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误阻,就是把好奇心藏起來债蜜,讓它不再發(fā)揮作用。
當你越來越少的去用你的好奇心究反,時間久了寻定,你也就忘記了這個已經(jīng)屬于你的存在。就我們像收拾屋子精耐,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知道什么時候買的這些東西一樣狼速。
你不是沒有,你只是忘記了你有卦停。
既然自己有向胡,那就不用去羨慕別人,更不用想著去變成那個你羨慕的人惊完。
長大除了讓人誤以為會失去人性中的一些美好外僵芹,那長大還意味著什么呢?
長大小槐,意味著認識人性的復雜拇派,這個認識既對別人也包括對自己。
認識已經(jīng)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接受和應對件豌,尤其是接受自己的復雜性疮方,這比接受別人的要難更多。多的東西本身就不好應對茧彤,應對又多又復雜的東西就難上加難骡显。難以應對的東西經(jīng)常會搞得我們手足無措,手足無措又常常會制造出驚慌和恐懼棘街。
曾經(jīng)的我和很多人一樣蟆盐,討厭成人世界的圓滑世故,更不屑成為這樣的人遭殉∈遥活了快30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险污,討厭是我們在不知道該怎么應對圓滑世故時產(chǎn)生恐懼后做出的自我保護痹愚,它其實是情緒背后的情緒。
雖然我現(xiàn)在仍不知道該怎么應對圓滑世故蛔糯,甚至懷疑它是不是值得我花精力去對付拯腮,但當我意識到圓滑世故只不過是人性的一面,討厭也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后蚁飒,我已經(jīng)能比較客觀的去看待并與之打交道了动壤。
長大,意味著需要不停地思考淮逻,思考則需要我們與本能對抗琼懊。
在原始社會食物匱乏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需要盡可能的保存體力去覓食爬早,能做堅決不站哼丈、能躺堅決不坐成了他們的生活日常。漸漸地筛严,這個能不動就不動的生存法則被我們的基因記憶并保留了下來醉旦,所以懶是一種本能,而不只是一種狀態(tài)桨啃。
思考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车胡,而原始的本能則希望我們盡可能的不動腦子來保存體力。與本能對抗又是另一件很費精力的事照瘾,所以在對抗中吨拍,我們常常輸給本能。
話雖如此网杆,但本能不是懶的開脫借口,因為你我早已不是山頂洞人。
長大碳却,意味著要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队秩,而小孩則可以不用。
生活是充滿未知的昼浦,甜和苦馍资,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來多少关噪,來多久鸟蟹。對于未知的一切,大部分人感到的是陌生使兔、擔憂建钥、恐懼、害怕……
當這些讓你感覺會被吞噬的情緒不斷襲來的時候虐沥,你多么希望自己不要長大熊经,因為小孩可以躲,不會躲也會有大人替他們擋欲险。
成年人也可以躲也可以逃镐依,但這種行為會被評判為無能、懦弱天试,你想躲又不想被評價槐壳,所以你會特別羨慕小孩可以躲在大人背后的理所當然。
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喜每,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务唐。
那些不想長大的其實還表達了另一種羨慕,羨慕小孩天生的弱者優(yōu)勢灼卢。弱者能更容易且更快速的得到他人的幫助绍哎。同時落水的大人和小孩,先得救的一定是小的鞋真。
長大要面對人性的復雜崇堰、抵抗本能的懶惰、承受未知的恐懼……這些聽上去是不是很可怕涩咖?是不是感覺難以應對海诲?
是,也不是檩互!
回答是特幔,是因為這些感覺會喚起童年的你弱小無助的感受,你會誤以為童年的你就是現(xiàn)在的你闸昨,因此現(xiàn)在的你會和小時候一樣感到無能為力蚯斯。當這種記憶被喚起時薄风,你很容易忘記,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拍嵌,你已經(jīng)有能力應對一切遭赂,你不在是當年那那個弱小無助的小孩。
寫到這里横辆,我想試著解讀一下文章開篇提到的那個叛逆的標題了撇他。
“拒絕長大,任性到底”表面上是在表達叛逆狈蚤,實際上卻赤裸裸的暴露了作者的弱者心態(tài)困肩。長大對他來說是抵達一種固定的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沖擊脆侮,這種沖擊讓他感到很不爽锌畸。他不僅沒有去關注他的不爽,反而還將產(chǎn)生不爽丟鍋給了“長大”他嚷。
文章的標題讓我感到作者正處于一種很強烈的反抗掙扎中蹋绽,他在痛苦且用力拒絕長大,我覺得他大可不必筋蓖,因為當他產(chǎn)生“拒絕長大”這個想法時卸耘,他其實已經(jīng)停止了成長。
現(xiàn)在粘咖,我知道那個“不對的感覺”是什么了蚣抗。這個感覺是一種擔心,擔心看到那篇文文章的讀者被它不易被察覺的幼稚給荼毒瓮下。
人生就像一條河翰铡,成長則是河流源頭,人生中光怪陸離的問題就是這河流中的淤泥讽坏。停止成長就是在切斷河流的源頭锭魔,沒有了水源的河流只能停在淤泥堆積的地方。
想做一條流動的河路呜,還是做一灘等待干枯的死水迷捧,完全取決于你選擇節(jié)還是流。
公眾號:Fab28
分享一種人生態(tài)度
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方式
健身/蔬食/成長/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