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去拜訪場區(qū)的一位老大姐呐伞,她在退休后完成二十萬字長篇小說《東風航天城的孩子》,在當年的總裝系統(tǒng)引起巨大的反響慎式,是我崇拜和敬仰的前輩伶氢。
剛剛過去的寒假,我也勉力完成了關(guān)于場區(qū)軍嫂的長篇小說《北風吹》瘪吏,戰(zhàn)大姐看到后多次在微信中指導我癣防,給我提出實質(zhì)的有價值的修改意見,我心里不勝感激掌眠。
那天蕾盯,在戰(zhàn)大姐家聊了一個多小時,戰(zhàn)大姐說了很多蓝丙,但主題一直是關(guān)于榮譽感级遭,自豪感。她認為作為航天城的一員迅腔,我們有責任有義務(wù)將這個神圣的地方講給別人聽装畅,用手中的筆把這種精神這種傳承真實還原給每一個視這里為神秘前延的讀者靠娱。
大姐說沧烈,生活在這里雖然物質(zhì)艱苦,但對于一個作者像云,是一種幸福锌雀,到處都是素材,隨便一張照片就能挖掘出最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迅诬。大姐還說腋逆,別人想寫都是臆測,只有我們東風人才能寫出最原汁原味的最不走樣的東風精神侈贷。
大姐講了幾個小故事惩歉,這些故事甚至曾發(fā)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可是不經(jīng)點撥俏蛮,我真的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的日常在別人眼里會那么的與眾不同撑蚌。
故事一:檢查站里的軍嫂
這里是中國航天第一港,這里神圣而又神秘搏屑,這里進出不易遠離父母争涌,平常還好,可有些時候這些與眾不同真的讓人很無奈辣恋。
那個軍嫂坐在檢查站前的馬路上亮垫,蹬著腿拍著地模软,嚎啕大哭,旁邊是她好幾百租來的出租車饮潦,司機和檢查站的戰(zhàn)士無奈的看著她痛哭燃异。原來,軍嫂和丈夫吵架了继蜡,一氣之下想回娘家特铝,車都租了卻因為沒有通行證被攔在了檢查站。深更半夜那個負氣出走的小公寓居然是唯一的歸宿壹瘟。心里多不甘鲫剿,多委屈,才能不顧大庭廣眾稻轨,哭得像個孩子灵莲。
軍嫂,她們的付出無法具體量化殴俱,可曾經(jīng)有位領(lǐng)導說過政冻,哪怕只是呆在航天城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種奉獻。這個默默奉獻的軍嫂线欲,隨丈夫駐守沙漠明场,她也許沒有工作,老公孩子就是全部李丰,可每一次火箭升空都有她的功勞苦锨,沒有她哪來的家,沒有家又怎么安心工作趴泌≈凼妫可是,她也會委屈嗜憔,她也會想家秃励。每個女人都可能有過的回娘家,于她成了被通行證阻隔的天塹吉捶。
這個軍嫂的身上我看見了自己夺鲜,每次和老公鬧矛盾,我只能在場區(qū)一個人漫無目的的徘徊呐舔。真的是無處可去币励,那一刻只想趴在媽媽的膝蓋上撒個嬌。原來滋早,回不了娘家也是我們對航天做的貢獻榄审。
故事二:我曾經(jīng)寫過的好領(lǐng)導多說了一個字
曾經(jīng)的零號指揮員我有幸多次在食堂一睹他可親的和藹的一面。在我心中想著基層杆麸,心尖朝下的就是好領(lǐng)導搁进,可我遺憾的是沒有見過他工作時偉岸的一面浪感。
大姐說,他當零號指揮員時饼问,每次發(fā)射前都會很緊張影兽,緊張到睡不著覺。每當這時他會去聶帥長眠的烈士陵園莱革。夜深人靜峻堰,陵園里更是萬籟無聲,他站在陵園里盅视,看著聶帥的紀念碑捐名,看著聶帥身后無數(shù)為航天獻出生命的烈士,他的心慢慢寧靜闹击。
他說镶蹋,只有這里才能讓放松,只有這個別人眼中不適合夜晚造訪的地方才能讓他不緊張赏半。大姐問我為什么贺归?我回答不出來,回來后想了很久断箫,我想拂酣,讓老領(lǐng)導安心的正是這一代代獻了青春獻了生命的航天人所凝聚出來的航天精神吧。有那么多前赴后繼的前輩打下的基礎(chǔ)仲义,才讓指揮員對每一次任務(wù)都充滿信心婶熬。
神五發(fā)射的時候是老領(lǐng)導精神壓力最大的一次。合練了無數(shù)次光坝,終于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要踏足太空了尸诽。身為零號指揮員的他發(fā)出口令:“請航天員入倉!”這一次的口令比合練時多出了一個“請”字盯另。這不是口誤,這是指揮員對航天員最真誠的祝福和敬重洲赵。因為沒人保證能安全返回鸳惯,這一個“請”字是航天人之間的關(guān)懷,是對戰(zhàn)友的祝愿叠萍。
是的芝发,在外人眼里楊利偉是民族英雄,可在每一個東風人眼里苛谷,他首先是戰(zhàn)友辅鲸。送戰(zhàn)友出征,那種感情常人無法感知腹殿,送戰(zhàn)友出征独悴,出征太空是每一個東風人心中最重要的儀式感例书。
故事三:飛船上的棉被
有一次發(fā)射在最冷的季節(jié),那一年場區(qū)最低溫達到零下三十多度刻炒,發(fā)射場地處沙漠氣溫更低决采。飛船不能凍著,怎么辦坟奥?發(fā)測站的戰(zhàn)士們拿出自己的棉被連夜為飛船縫制了“冬衣”树瞭。原本拿槍,拿鋤頭爱谁,拿各種工具的粗壯的手指頭捏起了縫衣針晒喷,一針一線縫的是責任是使命,縫的也是幾代人留下的優(yōu)良作風访敌。
當年基地初建厨埋,先輩們硬是肩拉手扛在不毛之地建起了偌大的基地。設(shè)備落后全靠人力捐顷,先輩們長眠了荡陷,可這種精神一直在。每一次發(fā)射國人只看到火箭騰空迅涮,祖國強盛废赞,他們不知道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無數(shù)普通人做了不普通的事情,才能讓中國成為全世界發(fā)射失敗率最低的航天大國叮姑。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唉地,做的人覺得不值一提,講的人覺得感慨萬千传透,最怕聽的人只當它是天方夜譚耘沼。
故事四:“前邊兒”和“大后方”
最后一個故事,關(guān)于戰(zhàn)大姐朱盐。
大姐祖孫三代扎根戈壁群嗤,大姐的公公是最早的航天人,來這里之前他的工作單位在北京左家莊兵琳。
如今多少人為一個北京戶口絞盡腦汁狂秘,可當年一聲命令,前輩們紛紛響應(yīng)號召從相對優(yōu)渥的大城市奔赴最艱苦的戈壁躯肌。不管你是高工還是科學家者春,到基地第一件事是挖沙窩子,不挖出來只能睡在野外清女,一陣大風刮跑了都沒地方找去钱烟。
就這么艱苦,可那一代人沒有一個后悔叫苦的,大姐說直到現(xiàn)在她公公都很自豪拴袭,他認為他是被祖國選中的人读第,能在這里為祖國強盛做出貢獻是屬于他的榮光。
后來基地建成稻扬,大姐的婆婆攜兒帶女毅然把家安到大漠卦方,從此“大后方”北京變成回不去的他鄉(xiāng),他們世世代代成為大漠邊陲“前邊兒”的東風人泰佳。
如今大姐的兒子子承父業(yè)也成了一個航天人盼砍,大姐說她亦無悔。她喜歡把航天城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逝她,她說看到別人被感動被震撼浇坐,她覺得自豪,更覺得這是她的責任黔宛。
大姐說希望我們東風人能寫出更多的東風故事近刘。不要揣測,不要杜撰臀晃,就如實的觉渴,真誠的把往事講給大家聽,讓更多的人知道徽惋,航天是萬人一桿槍案淋,每一次發(fā)射成功是我們所有航天人共同努力地成果。
那個痛哭的軍嫂险绘,那個半夜站在陵園里的老領(lǐng)導踢京,那些縫制棉被的戰(zhàn)士,那些和大姐一家一樣為航天拋棄優(yōu)越生活的每個東風人宦棺,祖國不會忘記瓣距,人民不會忘記,中國強盛的步伐里有我們的身影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