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日更了一篇“靈魂裸奔”文棒搜。今天把昨晚意猶未盡的內(nèi)容再補充完整仆嗦。
昨天說到自己近來從非常熟悉的微信朋友圈“淡出”枝恋。目前已很少在微信圈里碼字發(fā)圖每币,轉(zhuǎn)而投奔簡書平臺携丁,來一場“靈魂的裸奔”。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簡書平臺的吸引力昨晚已經(jīng)寫了一些兰怠。今天我想說說對微信朋友圈的感覺梦鉴,也剖析下自己潛意識里之所以想“逃離”的感受。
現(xiàn)在的微信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微信了揭保。
如果說當年微信出道肥橙,就像位初出閨閣的清純少女。那么秸侣,現(xiàn)在的微信存筏,已經(jīng)像因自我管理不到位而氣質(zhì)駁雜的中年大媽。
無論是文青還是文中味榛,面對現(xiàn)在的微信圈方篮,感覺已是一言難盡。
目前在微信里励负,最喜歡看的還是自己以往“鉚”定的一批成熟有質(zhì)感的公眾號藕溅。
里面有個人大咖公號(心理、生活继榆、旅游等等)巾表,也有很多文化機構(gòu)方面的公號,比如出版社略吨、藝術(shù)集币、畫廊等等。
這些有質(zhì)量的公號仍然極具吸引力翠忠,我會常尘瞎叮回顧翻看。
有時候需要購買新書或者了解坊間最新藝術(shù)活動時,也會主動從公號里了解些最新動態(tài)和推介当娱。
但是吃既,對于個人而言,微信朋友圈里的活動空間和“陣地”已大大縮水了跨细。
我以前喜歡拍點照片鹦倚、放點文字和想法在朋友圈。但是這一年來冀惭,我越來越把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信息和文字視作“畏途”震叙。
我不諱言,骨子里我就是個害羞的家伙散休。
所謂“害羞”媒楼,就是說:我雖然渴望表達、渴望交流戚丸、渴望傾聽匣砖,但、是昏滴,我害怕“人多嘴雜”猴鲫!
當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其實處處都是“熟人”、同事谣殊、同學拂共、同鄉(xiāng)和家人親友時,我不禁越來越有點惶惑了……
人太多啊人太多……
即使把大圈子劃成小圈子姻几,把小圈子劃成更小的圈子宜狐。但是,終究還是不便的蛇捌。
終究有很多話抚恒、很多想法,是你想了又想络拌、看了又看俭驮、轉(zhuǎn)了又轉(zhuǎn),終因各種不便而歸于湮滅的……
所謂“害羞”春贸,還有一層意思是說:我這類人是不愿因言生事混萝,給別人造成傷害或不快,或者萍恕,給自己造成麻煩或不便的逸嘀。
說是熟人,但是見面的頻率永遠不代表了解的深度允粤。其實大部分熟人崭倘,是你既不懂我翼岁、我亦不懂你的。相信簡友們也有同感司光。
熟人圈里是非多琅坡,話說三分已足夠。這里是你碼文飘庄、寫字脑蠕、談思想的寶地嗎购撼?顯然存疑跪削。
同事大部分是被我們歸類到工作群的。但是一同工作或經(jīng)營迂求,必然意味著不免有利益糾葛和小圈子碾盐、小團體。這也是你我凡俗人生不得不面對的生存底色揩局。
情商平平如我毫玖,能夠努力協(xié)同、求同存異凌盯、推動工作已經(jīng)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付枫,又豈敢在工作圈里自毀長城、亂說亂動驰怎、“大放厥詞”呢阐滩?!
還有那些老同學或同鄉(xiāng)們县忌。
其中肯定有意氣相投掂榔、三觀相合者,這自然是可以多多交心交流的症杏,也是不可多得的愉悅之源装获。
但是更多的,卻是中間隔了10年厉颤、20年未曾再見面或者在生活里鮮少交集的穴豫、曾經(jīng)熟悉的“陌生”人。
隔了這么多大把大把的歲月逼友,這日子天天都過得滄海桑田绩郎、斗轉(zhuǎn)星移啊,那些位原來的隔壁發(fā)小翁逞、曾經(jīng)的“三八線”同桌肋杖,已經(jīng)都被時光和人生雕琢成了怎樣的呢?
一見如故的挖函,我遇到過状植。那是一個驚喜浊竟。
相見爭如不見的,更多津畸。那是一場驚嚇振定。
相信我,不管你愿還是不愿肉拓,過去的終將留在過去后频。
如果還想生活皆大歡喜,我們必須往前看暖途,必須學會把他們都當成一個個新人來面對:友好卑惜,但是,也有一段距離驻售,像所有社會中的成年人那樣有分寸地交往露久。
如此,彼此才可以保有自由而順暢的呼吸欺栗。
畢竟毫痕,歲月悠悠、層層疊嶂迟几,我們已關(guān)山難度消请、無法翻越。
至于家人親友类腮,嚴格來說臊泰,他們甚至都不適合歸入“朋友圈”。是只適合以“珍惜法則”或“客氣原則”來應對的存哲,是責任也是義務(wù)因宇。
所以,你我平日里深入碼字祟偷、自剖思想這種容易“刀光劍影”的犀利事兒察滑,還是另辟平臺和蹊徑吧!
上帝的歸上帝修肠,凱撒的歸凱撒贺辰。
精神的歸精神,物質(zhì)的歸物質(zhì)嵌施。
擁抱簡書饲化,問候簡友。
希望這次能待得久一些吗伤。
(羅溪寫于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