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小說降淮,后看的電影上忍,《步履不停》講的故事很簡單腋颠。
橫山家的孩子們每年會在大哥純平忌日那天回家團聚吓笙,原本冷冷清清的鄉(xiāng)下老家,也會在這一天熱鬧起來絮蒿,整個故事跨度不過24小時土涝,共吃了三頓飯,散了兩次步冀泻,來來回回就那么一家子人蜡饵,說了一天的話。
母親邊嘮叨肢专,邊在廚房里為家人準備各種好吃的焦辅,姐姐在一旁幫廚。父親依舊沉默寡言欧募,在自己的診所里獨處,卻時時關注著大家的動靜种冬。喝著麥茶吃著奶奶特意準備的冰淇淋的孫子,有著小孩子貪玩的性子娱两。主人公的良多,帶著妻子趣竣,和妻子的兒子旱物,住了一晚。
在一次次對話和互動里单匣,慢條斯理地勾勒出了故事,大哥純平因搭救落水兒童而不幸去世码秉,母親活在大哥死去的事件里無法自拔鸡号,念念叨叨出事前一晚,大哥坐在玄關處府蔗,認認真真地擦鞋挑围。
而那么優(yōu)秀的哥哥,救起來一個人如今長成五大三粗毫無出息的人模捂,母親覺得很不值蜘矢。
看到這品腹,不禁在想,不放過當年被自己長子救下來的孩子的母親泡垃,是不是也有點不放過自己羡鸥。將自己的后半生,困在這一件事情存和,找不到原諒的出口衷旅。
當然,不是當事人茄袖,即便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九串,年紀太小寺鸥,時間太久胆建,無法去想象這樣的一個情況肘交。
況且涯呻,談論這個話題一向也是我不愿意且不擅長的,大概也是還沒有那么強大的能量去處理可能撲面而來的悲傷與不舍复罐。
正是在這一天效诅,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咽笼。但即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戚炫,我卻什么都沒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施掏。而第二天茅糜,我甚至忘記了這些事件,仍對他們的存在感到厭煩限匣,然后馬上回到了屬于我自己的米死、與他們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贮庞。
15年前的大哥死去的回憶,如今長成中年人的次子良多的婚姻和失業(yè)物喷,房產之爭,以及父親母親的陳年隱私扇丛。那些似曾相識的父子尉辑、母子、婆媳卓练、夫妻關系襟企,那些看似無意義的日常對話狮含,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
的確表蝙,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故事情節(jié)乓旗,沒有沖突激烈的矛盾關系屿愚,故事里的一家子平平淡淡的,碗筷相互碰撞的聲音穷遂,太疏松日常了娱据。
一切都那么從容不迫中剩,真實到容易被忽略,但就像一片平靜的海洋掠剑,實際上暗流涌動郊愧。
就像女兒想要老宅井佑,母親搬出“你父親不愿意”的理由躬翁,實際上是怕女兒搬回來澜公,兒子就回不來了坟乾。沒有挑明迹辐,沒有煽動甚侣,更不戳破,而是盡量克制印荔,冷靜仍律,在細膩的內心活動里欲言又止水泉。
一家之主的父親是讓我影響深刻的一個角色,會為了孫子稱呼“奶奶的家”草则,而非“爺爺的家”生氣炕横,當醫(yī)生退休后仍希望被叫做“老師”葡粒,兒子去世的事情份殿,讓他自責一輩子,而和次子良多的關系持續(xù)冷戰(zhàn)嗽交,自己的兒子繼承不了家業(yè)伯铣,就鼓勵誘惑著兒子的孩子當醫(yī)生。
傳統(tǒng)而權威的父親轮纫,隱忍而躲避的場景,也能多少找到些大部分人在親情關系的影子焚鲜。
事實上掌唾,我們的確很難和父母達成共識放前,因為孩子很難按照父母的期待成長,父母也很難成為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糯彬,注定了兩代人間一定會存在的隔閡凭语,在不舍和排斥中糾結。
故事的最后撩扒,良多的父親,母親都去世了,他也有了自己的家黔寇,有了自己的女兒——大概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失去憋飞,不斷得到榛做,“緩慢而確定”地進行著答倡。
如此看來获茬,種種事情也許只是換了一個形式,換了對象佩谣,但還是會不斷地重復下去吊履。那并不是快樂或悲傷這種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為它是如此難以理解缀踪,所以我覺得它說不定與人生這東西十分相近。
看書和電影的時候,腦海里重復村上春樹的那句話“不知為何,恰如其分的話總是姍姍來遲婆硬,錯過最恰當的時機”。生活是復雜而不確定的谐区,很多時候,等到來不及了,才能幡然醒悟坤邪,誰都一樣艇纺。
所以,想想,如果知道來不及,你會怎么做硝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