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茹公主墓
陳正 文╱圖
1976年春奢方,河北磁縣城南滏陽河畔大冢營村搔扁,一位農(nóng)民無意中的一镢頭,刨出了一個驚天發(fā)現(xiàn)——茹茹公主墓袱巨。
雖然該墓曾遭遇盜墓賊光顧阁谆,但仍出土了彩繪陶俑1000余件,以及兩枚珍貴的古羅馬拜占廷時期的金幣愉老。
更讓考古專家們興奮的是场绿,在墓道、墓門嫉入、甬道焰盗、墓室的墻壁上,都繪有精彩的壁畫咒林,這在此前出土的眾多北朝時期的墓中極為罕見熬拒,該墓壁畫填補了東魏畫跡的空白,對研究美術(shù)史有重要價值垫竞。其墓志及出土遺物澎粟,也是了解北朝政治、經(jīng)濟欢瞪、宗教活烙、藝術(shù)、中西交通的重要資料遣鼓。
歷史上的三位“茹茹公主”
茹茹公主啸盏,《北史》上寫作“蠕蠕公主”,是指柔然可汗阿那瓌的女兒骑祟。阿那瓌一共有幾個女兒已不可知回懦,史書提到的兩個气笙,分別嫁給了西魏皇帝魏文帝和東魏權(quán)臣高歡。嫁給魏文帝的是阿那瓌的長女(525-540)怯晕,嫁給高歡的則是比她小六歲(530-548)的次女潜圃。
阿那瓌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投奔洛陽獲得北魏支持以后重新在塞外崛起的柔然可汗,在北魏分裂為東舟茶、西魏時秉犹,乘機擺脫依附地位,并由于強大的軍事實力稚晚,使得東、西魏兩個元魏政權(quán)“競結(jié)阿那瓌為婚好”。
阿那瓌的長女嫁給西魏文帝時只有14歲,兩年后生孩子時可能遭遇難產(chǎn)乎婿,“產(chǎn)訖而崩”埃叭。當(dāng)阿那瓌痛心愛女之死,因而遷怒于西魏君臣時倘潜,東魏權(quán)臣高歡及時地派出使者游說阿那瓌,離間柔然與西魏的關(guān)系。
使者強調(diào)西魏文帝和宇文泰不僅殺害了與阿那瓌關(guān)系甚好的孝武帝傍妒,而且還殺害了阿那瓌的女兒(悼皇后)。阿那瓌于是決定改而與東魏交好 摸柄。作為這種正在建立中的友好關(guān)系的保障颤练,古老的聯(lián)姻手段立即就派上了用場。
首先是東魏嫁公主給阿那瓌的兒子驱负、在繼承序列里排在第一位的庵羅辰嗦玖。第二年,為進一步鞏固兩國盟友關(guān)系跃脊,阿那瓌和高歡都同意繼續(xù)婚姻外交宇挫,且提高聯(lián)姻的等級。不過這時柔然對東魏的政治實態(tài)已經(jīng)有所了解酪术,知道與元氏聯(lián)姻遠不如與高氏聯(lián)姻更有價值器瘪。可能就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dǎo)下绘雁,阿那瓌的孫女(號鄰和公主)嫁給了高歡的第九子長廣公高湛橡疼。
據(jù)《北史·齊本紀(jì)》,高湛與鄰和公主成婚時咧七,雖然只有8歲衰齐,但“冠服端嚴(yán),神情閑遠继阻,華戎嘆異” 耻涛。
武定三年废酷,阿那瓌將第二個女兒嫁到了東魏,但這一次選擇的卻是高歡抹缕。
那么澈蟆,1976年在磁縣大冢營村發(fā)現(xiàn)的“茹茹公主”墓究竟是哪一位呢?墓中的墓志解開了謎底卓研。
墓志銘記載:“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廣郡開國公高公妻茹茹公主閭氏……公主諱叱地連趴俘,茹茹主之孫,諳羅臣可汗之女也奏赘×壬粒”。磁縣博物館館長趙學(xué)峰從墓志中解讀磨淌,這位“茹茹公主”名為叱地連疲憋,是柔然可汗阿那瓌的孫女、諳羅臣可汗的女兒梁只。墓志中記載了她死于武定八年(550年)四月七日缚柳,死時才13歲,往上倒退這位“茹茹公主”應(yīng)該出生于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538年)搪锣,興和四年與高湛成婚時秋忙,她才5歲。
“5歲的茹茹公主和8歲的高湛婚配构舟,典型的‘娃娃親’灰追,但這也從側(cè)面證實了史書中記載的東魏權(quán)臣高歡為了牽制西魏的進攻,對西北茹茹(柔然)族采用‘招懷荒遠’的睦鄰政策狗超〖嗍龋”趙學(xué)峰講述。
“茹茹公主”墓破曹操“七十二疑诼招常”說法
在我國歷史上裁奇,北朝是指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主要包括北魏麦撵、東魏(西魏)刽肠、北齊、北周等數(shù)個王朝免胃。公元534年音五,北魏權(quán)臣高歡挾持天子遷都鄴城(今邯鄲臨漳縣)成立東魏政權(quán),另一位重臣宇文泰則在長安建立西魏羔沙。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僅僅執(zhí)政16年躺涝,便被高歡之子高洋廢黜并鴆殺。
高洋稱帝后改國號為齊扼雏,都城仍為鄴城坚嗜,史稱北齊夯膀。從公元550年開始,北齊先后歷經(jīng)文宣帝高洋苍蔬、廢帝高殷诱建、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碟绑、后主高緯俺猿、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敵北周消滅格仲。
北朝末年押袍,磁縣與都城鄴城(今邯鄲市臨漳縣)毗鄰,屬于京畿重地凯肋,地理位置可以說非常顯要伯病。由于境內(nèi)山清水秀,“風(fēng)水”優(yōu)于其它地方否过,所以又被兩朝皇室視為最佳殯葬區(qū)。長期以來惭蟋,受民間傳說和評書《三國演義》等影響苗桂,邯鄲磁縣北朝皇家陵墓群曾被人們稱為“曹操七十二疑冢”告组、“曹軍糧墟”煤伟。甚至在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河北省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木缝,也曾將大片荒冢冠以“曹操七十二疑诒阆牵”之名。
后經(jīng)考古專家們考證我碟,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放案、權(quán)臣高歡,以及北齊歷代皇帝矫俺、王公貴族均葬于鄴城西南磁縣境內(nèi)吱殉,此處實為北朝皇家陵墓群。整個陵區(qū)東西約15公里厘托、南北20余公里友雳。
1976年春,發(fā)現(xiàn)的首座古墓即為東魏時期的茹茹公主墓铅匹,其后又發(fā)掘出了北齊時期的堯峻墓押赊、高潤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包斑、文宣皇帝墓等流礁,出土陶俑涕俗、瓷器、金銀器崇棠、墓志銘咽袜、壁畫等各種珍貴文物6000余件,從而徹底推翻了歷史上“曹操七十二疑谡硐。”的說法询刹。
目前,文物部門共確認“北朝墓群”為134座萎坷,保存最為完好的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陵墓凹联,當(dāng)?shù)匕傩沼址Q“天子冢”哆档。
“壁畫蔽挠、陶俑、金幣”茹茹公主墓中“三寶”
偶然間發(fā)現(xiàn)的大墓瓜浸,隨著考古人員的挖掘逐漸撥開了神秘的面紗澳淑。磁縣“亦工亦農(nóng)”考古培訓(xùn)班的成員也參加了那次發(fā)掘,班上成員王春雨回憶插佛,第一件出土的文物是一件陶俑杠巡,“顏色鮮艷極了,紅就是紅雇寇,綠就是綠氢拥,像剛畫上去一樣∠呛睿”
已故的磁縣文保所工作人員朱全生曾發(fā)表文章《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發(fā)掘簡報》詳細記錄了墓中發(fā)現(xiàn)的文物嫩海,“(茹茹公主墓)發(fā)掘的彩繪陶俑數(shù)量之多,為各地已發(fā)掘的北朝墓之冠囚痴。這是茹茹鄰和公主身份顯要叁怪,‘送終之禮,宜優(yōu)常數(shù)’的緣故”深滚。
茹茹公主墓雖經(jīng)盜掘破壞骂束,出土器物仍甚豐富,完整及能修復(fù)的達一千多件成箫。除一件鐵臿從甬道東壁龕出土外展箱,其余皆出自墓室,原來的放置部位已被盜墓者擾亂蹬昌。出土隨葬器物以陶俑為大宗混驰,次為陶禽畜及陶模型器,再次為陶瓷器,陶俑1064件栖榨。陶胎分灰色和紅色兩種昆汹。俑頭與俑身系分別模制后插合。俑的外表先敷一層很薄的白彩婴栽,然后彩繪服飾满粗;出土?xí)r色彩頗鮮艷,干后色彩多剝落愚争。
在此之前映皆,從未有東魏的實物畫跡面世,茹茹公主墓卻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殘存壁畫轰枝。長達22.9米的墓道捅彻,壁面抹著白灰,灰面上有紅鞍陨、綠步淹、黑等色彩描繪的壁畫。由于自然壓力及人工挖渠等原因诚撵,墓道兩壁的畫面都有局部破壞缭裆。從殘存畫面來看,墓道入口處東壁畫青龍寿烟,西壁畫白虎澈驼,這符合古代墓葬的禮制。其后韧衣,每壁皆畫由14人組成的儀衛(wèi)行列;其中8人作持械站立狀购桑,6人持盾坐于棨戟架后畅铭。
墓道北段上層壁面自南而北畫鎮(zhèn)墓威神、羽人勃蜘、鳳鳥等形象硕噩,其旁綴以蓮花紋。墓道斜坡路面的兩邊繪花草紋圖案缭贡,用黑色勾勒輪廓炉擅,內(nèi)填紅彩;從整個墓道路面來看阳惹,極似鋪上了一層地毯谍失。
墓中門墻上繪有圓睛尖喙、綠色翅膀的大朱雀莹汤,左右側(cè)各畫一個手舞足蹈的鎮(zhèn)墓威神快鱼,畫面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甬道兩壁各畫3至4名侍衛(wèi)抹竹。甬道券頂?shù)谋诋媱兟浯M线罕;后段甬道南端券門西側(cè)殘存火焰、寶珠畫面窃判。
最為珍貴的是茹茹公主墓中出土了兩枚拜占庭帝國金幣钞楼。研究人員猜測,這兩枚是被茹茹公主作為辟邪之物帶在了身邊袄琳,死后隨葬询件。兩枚金幣距其鑄造年代僅二、三十年跨蟹,由此可證公元六世紀(jì)上半葉中西交通之暢達雳殊,中國和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往來之密切。
茹茹公主墓澄清高歡葬地千古“訛傳”
《資治通鑒》卷一百六十載: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窗轩,即東魏武定五年)八月甲申夯秃,東魏大將軍高澄“虛葬齊獻武王于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窟(注:鼓山石窟即響堂山石窟痢艺,地在今邯鄲市峰峰礦區(qū)仓洼,非成安)佛寺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堤舒,殺其群匠色建。及齊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舌缤,發(fā)石取金而逃”箕戳。
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東魏把齊獻武王高歡葬在了漳水之西国撵;又在成安縣鼓山石窟佛寺旁邊秘密挖了一個墓穴陵吸,并把所有知情的工匠殺掉滅口。但隨著北齊滅亡時介牙,被一位知情工匠的后人盜取了墓穴中的黃金壮虫。
讓史學(xué)家不解的是,在《北史》與《北齊書》上均無此項記載环础。其后囚似,明朝嘉靖年間的《磁州志》“古跡?太上冢”條线得,卻沿襲《資治通鑒》之說饶唤。從明代至近代所編的磁州志或磁縣縣志,均未考定高歡義平陵的所在位置贯钩。
茹茹公主墓出土的墓志解開了這個千古“訛傳”搬素。墓志稱茹茹公主“葬于滏水之陰呵晨、齊獻武王之塋內(nèi)”。
按《北史》卷六《齊本紀(jì)上》記載:高歡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卒于晉陽熬尺;同年六月摸屠,魏帝給予“獻武王”謚號;八月甲申粱哼,葬于鄴西北漳水之西季二;“天保初,追崇為獻武帝揭措,廟號太祖胯舷,陵曰義平”。
朱全生考證后認為绊含,北朝流行聚族而葬的制度桑嘶。茹茹公主墓既在齊獻武王高歡塋地內(nèi),那么躬充,埋葬高歡的義平陵必定就在茹茹公主墓附近逃顶。按地望,茹茹公主墓西南相去約300米處那座封土巍峨的“大诔渖酰”以政,當(dāng)可推定為齊獻武王高歡的義平陵。陵東的居民點——大冢營村(亦稱冢頭村)伴找,當(dāng)置于東魏末年或北齊初年盈蛮,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給高歡義平陵守陵的部隊營地技矮。
《北史》卷六又載:高歡的長子高澄抖誉,卒于武定七年八月;次年正月衰倦,“謚曰文襄王袒炉。二月甲申,葬于義平陵之北耿币。天保初梳杏,追尊曰文襄皇帝韧拒,廟號世宗淹接,陵曰峻成”。如今叛溢,“大谒艿浚”北面偏西約200米處,尚存一座封土不很大的“二诳簦”厢蒜,當(dāng)是高澄的峻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