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tài)美育對架構
和諧社會人文秩序的化育作用
摘 要: 架構和諧社會人文秩序抖拴,是構建人自身痪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煤痕。森林生態(tài)美育使入獲得關注森林梧宫、關注生態(tài)、尊重自然的感受和認識摆碉,樹立人與森林塘匣、與自然的共生共榮的生態(tài)意識,是架構和諧社會人文秩序的一個古老而嶄新的課題巷帝。森林生態(tài)審美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忌卤,通過森林審美體驗獲得了一般社會教化所難以實現的功能,是對一般社會教化的補充楞泼,和諧社會人文秩序架構將從森林生態(tài)美育中得到啟發(fā)驰徊、感染和提升笤闯。
關鍵詞:森林;審美棍厂;社會颗味;秩序
一、緒論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牺弹,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美育及和諧社會人文秩序的特征是什么浦马。
從學術角度而言,廣義的美育即審美教育张漂,是指一切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情趣使其發(fā)現美捐韩、創(chuàng)造美為目的的教育;狹義的美育多指藝術教育鹃锈,我們這里所說的美育主要是廣義范疇內的。在不涉及深層理論討論下只能粗淺地說瞧预,靠家庭的熏陶屎债,靠學校的推進,靠社區(qū)的環(huán)境垢油,最終也靠學習者自身的修行盆驹。美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幫助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fā)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人格和心靈滩愁∏孔子就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跬鳎” 美育,包括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yǎng)的入門途徑,而且能使它達到成熟的廉丽、高級的境界。
所謂和諧社會妻味,一方面它必然是自由的社會正压,是能夠使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社會;另一方面责球,它必定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焦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競爭有序、發(fā)展協(xié)調雏逾、生活安定的環(huán)境嘉裤。自由與秩序是和諧社會的兩大根基,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栖博、公平正義屑宠、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笛匙、安定有序侨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犀变。秩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價值,而和諧社會秩序的供給路徑是多方面的。法律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主要方式,政府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現實選擇,社會自治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內在趨勢,傳統(tǒng)習慣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特殊形態(tài),道德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整合基礎秋柄,而審美教育則是和諧社會秩序供給的情感升華获枝。
從社會進程和社會貢獻角度來看,美育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骇笔,構建和諧社會是屬于社會學的范圍省店,美育是屬于這個范疇當中的子范疇,它們的主體又是人類學笨触,所以二者的主體都是社會人類學懦傍。在工業(yè)文明時期,人類學研究側重的主要是從社會學方面入手芦劣,到了后工業(yè)文明時期粗俱,隨著資源、能源虚吟、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而引發(fā)了法律寸认、經濟、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問題之后串慰,人們開始應用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研究人類及其活動與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偏塞,于是產生了生態(tài)人類學,研究主體和服務對象仍然是人類學邦鲫,只不過是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灸叼,研究自然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相互作用,試圖以跨學科的研究方式使社會秩序的和諧度和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相一致庆捺。
二古今、森林生態(tài)審美的表現形式
森林是“地理景觀要素”,是大地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疼燥,是人類主要的自然界審美對象之一沧卢,對人的審美感觀體驗主要是形、色醉者、聲但狭、嗅四個方面;審美趣味體驗主要是節(jié)奏韻律撬即、四季更替立磁;審美情感體驗有喜、怒剥槐、哀唱歧、樂;審美道德體驗有真、善颅崩、假几于、丑等。
審美感觀體驗方面沿后。森林在整體形態(tài)上具有遠近高低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沿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尖滚『砹酰”從個體形態(tài)上有喬灌草三大分層,不同的樹漆弄、花睦裳、葉各具情態(tài),“一花一世界撼唾,一葉一菩提廉邑。”在色彩上倒谷,森林無所不包鬓催,異彩紛呈。在聲音上有風雨雷電恨锚、虎嘯猿啼、鳥鳴蟲啁倍靡、泉咽瀑響猴伶。在嗅覺上有各種花香、果香塌西、藥香他挎,當然也不乏各種惡臭。森林給人的審美感觀體驗是立體全方位的捡需。森林成為畫家描繪的主要對象之一办桨,在中國以一個相對獨立的山水畫派來描其形色,又以一個相對獨立的山水詩派來狀其情貌站辉。
審美趣味體驗方面呢撞。森林展露于天地之間,本身是自然界整體中的一部分饰剥,其生長和運動規(guī)律和地理形貌完全吻合殊霞,縱向的蜿蜒延伸和橫向的起伏波動構成了一個復雜交錯的立體曲線四維空間,這些曲線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汰蓉,完全是天地自然绷蹲、地球內外力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形態(tài),其線條的剛柔、長短祝钢、頓挫構成了無比豐富的節(jié)奏韻律美比规。[1]地球是個圍繞太陽公轉的巨大自轉球體,再加月球的牽引拦英,使之產生了自成系統(tǒng)的能量轉換規(guī)律蜒什,這種能量變化使之從赤道到兩極的不同緯度形成了不同的氣候帶,從海平面到數千米的高山龄章,不同海拔也形成不同的氣候帶吃谣,不同緯度和高度差所形成的不同氣候帶直接影響了不同地區(qū)物候帶的形成,不同物候帶的林相和物種呈現出有規(guī)律的變化做裙,這是不同物候形態(tài)的節(jié)奏韻律美岗憋。隨著四季的輪換,各物候帶四季森林景觀又會呈現出季節(jié)性锚贱、規(guī)律性節(jié)奏韻律變化仔戈。
審美情感體驗方面。由于森林具有體量龐大拧廊、生物多樣性的特征监徘,使之很輕易就能構成一個相對獨立又開放的自循環(huán)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呼吸吐納能力吧碾,因此具有了生命體的情感表征凰盔。森林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節(jié)點呈現出的不同表征,在不同民族心理倦春、傳統(tǒng)文化和個體差異觀照下户敬,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霰荆“好雨知時節(jié)尿庐,當春乃發(fā)生” 、“沉舟側畔千帆過呢堰,病樹前頭萬木春” 抄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枉疼、“零落成泥輾作塵皮假,只有香如故”等眾多借景抒情,托物起興之句莫不是在諸多森林物種表征下而產生了喜骂维、怒钞翔、哀、樂等眾多的情感體驗席舍。以我觀物布轿,物皆著我之顏色。反之又何嘗不是如此?能使人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正是藝術美的基本特性之一汰扭,所以森林是情感化的藝術稠肘。
審美道德體驗÷苊“仁者樂山项阴,智者樂水“拾”仁环揽、智二字將森林上升到哲學層面,在這種層面觀照下庵佣,森林最突出的是其“本真”的流露歉胶。森林之所以美,向來是以它整體的客觀真實存在而使人產生各種審美體驗巴粪,一切虛假的造景通今,如塑料森林、金屬森林肛根、模擬森林等辫塌,因其不具備生命活性而使人無法產生真實的審美體驗。正如童真派哲,因其“本真”臼氨,必是多以善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你懂得尊重森林芭届,尊重自然生態(tài)的規(guī)律一也,不去破壞它,不去扭曲它的真實存在喉脖,它必回饋你以”善“,反之它必懲罰你以”惡“和”丑“抑月,而對人類來說树叽,有時森林這種表面很恐怖兇惡、破壞性極大的懲罰其實還是表現了它的“真”谦絮,它會促使人類反思自身不道德的行為题诵。于是,森林以其”真“而上升為人類道德层皱、行為的導師性锭,正是這一點,森林不僅有而且超越了美育的功能叫胖,上升到道德教化的層次草冈。
三、和諧社會人文秩序與森林生態(tài)美異曲同工
和諧社會的基本表現形式是和而不同,人人各安其位怎棱,守其分哩俭,在公開、公平拳恋、公正的前提下平等競爭凡资,以此推動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在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下百花齊放谬运,百家爭鳴隙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梆暖。和諧社會強調的是和而有序伞访,前提與歸宿都是“和“,個體服從于整體的和諧式廷,然后是有序的競爭咐扭,這樣才能呈現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正如森林所呈現出的整體美感首先是和諧美滑废,在不影響整體和諧美的前提下蝗肪,喬、灌蠕趁、花薛闪、草根據自身的習性特點,安其位俺陋、守其分豁延,盡其所能的去吸收屬于自己的陽光雨露,才有了生物的多樣性腊状,萬物共生共榮的多彩諧奏诱咏。
森林生態(tài)美的基本表現形式是和實生物。[2]一座健康的森林向來是以整體性的面貌存在的缴挖,這個整體性越龐大袋狞、越完整宁舰,生物多樣性也就越豐富舵变。在萬物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則下,森林的自我修復疲扎、自我凈化棚点、自我完善功能才會越強大早处。但人類在商業(yè)利益的驅動下,一度營造了大量樹種單一的人工用材林瘫析、商品林砌梆。單一化的經營模式滿足了人類懶惰和貪婪的習性默责,卻破壞了森林整體性存在的自然需求,造成病蟲害蔓延么库、水土流失傻丝、地力破壞等諸多問題。將小部分人的私欲建立在破壞國家土地資源诉儒、森林資源葡缰、環(huán)境資源和阻礙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不但得不償失忱反,而且也是對國家和后世子孫的不負責任泛释,屬于不道德的行為。西周太史史伯指出:“夫和實生物温算,同則不繼怜校。”森林最忌單一性注竿,一旦單一也就失去了生態(tài)功能茄茁,難以為繼,前面我們所提到的諸多森林生態(tài)美也就失去了憑依巩割∪雇纾“和實生物”的前提和歸宿同樣是“和”,不是物種入侵宣谈、搶占地盤式的壟斷競爭愈犹,而是健康有序的自由競爭,“各得其和以生闻丑,各得其養(yǎng)以成漩怎。”萬物共生共榮嗦嗡,生生不息勋锤。
所以,和而不同侥祭、和實生物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共同法則叁执,他們的核心是包容性,正是這種共通的包容性卑硫,使森林生態(tài)審美對和諧社會人文秩序的架構有了哲學層面的啟示和引導。
四蚕断、和諧社會人文秩序架構從森林生態(tài)美中得到啟發(fā)欢伏、感染和提升
美的東西總是能夠感染人、打動人的亿乳。森林生態(tài)美因為具備了上述藝術審美諸要素硝拧,也就有了藝術的價值径筏,具備了美育教化的功能。美育障陶,尤其是包括森林在內的自然生態(tài)美育滋恬,區(qū)別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地方抱究,是其潛移默化的自然滲化恢氯,并且是在人類自然本性需求的前提下主動接納,潤物無聲鼓寺,只誘惑不強迫勋拟。近代美育先驅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實施的方法中》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也正是由于他的倡導妈候,“五四”前后中國出現了一大批的藝術大師和美育專家敢靡,影響后世】嘁孔子“禮啸胧、樂”中的樂其實就包含了美育的理念,并且他自己也是這樣實踐的幔虏》哪睿“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所计∧牵”觀夫沂則感嘆“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主胧“仁祝”“風乎舞樗,詠而歸踪栋”焊瘢”他將自己投身于自然,不但有感夷都,而且達之于“禮”眷唉,甚至有了哲學上的領悟,提出“仁者樂山囤官,智者樂水冬阳,智者動,仁者靜”的觀點党饮。老子的整部《道德經》闡述的基本觀點就是“道法自然”肝陪,提出一切不合乎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的社會化行為都是錯誤刑顺、不道德并會受到懲罰的氯窍。中華民族向來是個熱愛自然饲常、向往自然、投身自然狼讨,并善于從自然當中汲取養(yǎng)分贝淤,提煉升華,為我所用的民族政供。中國的書法播聪、繪畫、建筑鲫骗、醫(yī)藥犬耻、武術、烹飪执泰,以及民俗枕磁、節(jié)令、日用等無不是從自然中受到影響或得到啟發(fā)术吝。而就人本身的志趣计济、理想、情操方面排苍,森林作為一個整體的多樣性存在更是對中國人文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沦寂。司馬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淘衙,探禹穴传藏,窺九夷,浮沅湘彤守,北涉文泗毯侦,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遺風……”游歷達十三年之久具垫,對祖國名山大川的審美欣賞侈离,給了他十分深刻的影響和教育。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筝蚕、唐代玄奘的《大唐西游記》卦碾、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他們在河山游歷當中所受到的美育之功不言而喻起宽。西方文化里對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tài)美育同樣推崇備至洲胖,羅曼 羅蘭著的《貝多芬傳》里記載,對貝多芬來說坯沪,“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绿映,他酷愛花木、園野屏箍、云露绘梦、溪流、常常不戴帽子赴魁,冒著太陽或風雨卸奉,獨自在田野散步,他的許多樂曲的主題颖御,據說就是坐在一個名為“顯痕勃倫的樹根”上構思出來的榄棵。愛因斯坦一生酷愛自然美景,經常置身于大自然中潘拱,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最放松疹鳄、聞專注的狀態(tài),靈感往往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迸發(fā)出來芦岂。[3]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瘪弓,許多哲學家、藝術家禽最,包括科學家從大自然領悟到事理的真諦腺怯,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tài)美育在人類文明進程的教化中從來沒有缺席過。
森林生態(tài)美作為一個龐大的美學體系川无,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美學品格呛占,并且影響到了人的審美品格和精神品格。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將詩歌分為雄渾懦趋、沖淡晾虑、纖秾、沉著仅叫、高古帜篇、典雅、洗煉惑芭、勁健坠狡、綺麗、自然遂跟、含蓄逃沿、豪放、精神幻锁、縝密凯亮、疏野、清奇哄尔、委曲假消、實境、悲慨岭接、形容富拗、超詣臼予、飄逸、曠達啃沪、流動等二十四品粘拾,[4]這些品第既符合自然景觀所流露出的美學品第,也符合人類審美中油然而生的情感品第创千,而實際上森林生態(tài)美并不局限于這些審美品第缰雇,后人總結出了更多∽仿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械哟,從眾多的審美品第中,人們總能油然而生崇高殿雪、曠達暇咆、堅貞、質樸丙曙、嫻靜糯崎、剛強、柔順等諸多情感體驗河泳,進而化育了人們的精神修養(yǎng)沃呢,反過來人類的各種精神情感往往又很自然的借助自然山水、森林景觀得以寄托拆挥、抒發(fā)和宣泄薄霜。中國的士人階層熱衷山水,喜歡在山水當中讀書纸兔、隱逸惰瓜、悟道,將歸隱山水田園作為自己不與濁世同流汉矿,潔身自好的行為表現方式崎坊。森林是志趣高潔者精神、道德洲拇、理想的寄托和歸宿奈揍。當無法做到徹底歸隱的時候,他們會將森林赋续、山水微縮整合之后男翰,以更附合自身精神理想的要求引入城市,“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纽乱,成就了獨具韻味的中國園林蛾绎。中國有專門的山水詩和山水畫,以及眾多寄情山水的音樂、舞蹈租冠,他們從來不是為畫而畫鹏倘,為寫而寫,為歌而歌顽爹,他們的寫第股、畫、彈话原、唱,都是借山水而表意傳情言志诲锹》比剩“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水則意溢于水”归园,“外師造化黄虱,終得心源”。中國儒家把人生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服務對象稱為“天下”庸诱、“江山”捻浦,這個“天下”、“江山”里裝著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桥爽、道德情操朱灿、理想追求、家國情懷钠四,一個完整的精神家園盗扒。在這個眾美并俱的精神家園里,所有的人都浸泡其中缀去,欣喜接納侣灶,化育了自身,也化育了社會人文的和諧秩序缕碎。
跋:此文涵蓋了文學褥影、美學、哲學咏雌、地理學凡怎、教育學、社會學和林學等赊抖。我不知道這個觀點的提出栅贴,我是不是第一個,但起碼是個較新的觀點熏迹,或許對身處其間的工作者能有所啟發(fā)檐薯。換一種眼光來看待和經營森林,可能是將來我們所要走的路。
參考文獻:
[1]蘇祖榮·森林: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美學訴說·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坛缕,2010年第1期
[2]蘇孝同·生態(tài)文明的林業(yè)理念與和諧社會的建構·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墓猎,2005年第3期
[3]丁永祥·論環(huán)境在美育中的作用·交通高教研究·編號:1004-6585(2004)06-0064-03
[4]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本文發(fā)表于《生態(tài)文化》2019年第2期(總第113期)
《生態(tài)文化》
主管: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
主辦:中國林業(yè)文學藝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
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1-4472/I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