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周伯通屏鳍,大家印象中肯定是那個整日喜笑顏開勘纯、不知憂愁為何物的老頑童形象〉霾t?墒遣底瘢l知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犯下過大錯,鑄就一次孽緣山涡,就是與南帝一燈大師堤结,也就是當年的大理段王爺的寵妃瑛姑相戀,發(fā)生了男女之事鸭丛,使他終生逃避竞穷,不敢見這兩個人。
這些情節(jié)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鳞溉,都有描述瘾带,在此不再贅述。對三人的情感糾葛熟菲,本文也暫且不表看政。筆者想另辟蹊徑朴恳,從文化的角度談一談紡布織錦與女性詩歌的關系。
還記得那首憂傷的愛情絕唱嗎允蚣?
“四張機于颖,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厉萝,春波碧草恍飘,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谴垫≌履福”
這首詞,是瑛姑繡在錦帕之上翩剪,送給周伯通做定情信物的乳怎。當年,讀《射雕英雄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首詞前弯,而后來在電視劇中蚪缀,譜上曲由香港著名歌星甄妮演唱,情感深沉處時時響起恕出,真是纏綿悱惻询枚,余音繞梁,令人不禁感慨:愛情迷途浙巫,足以傷人誤己金蜀;姻緣顛倒,真是錯付一生的畴!
所謂造化弄人渊抄,情之誤人,即使像周伯通如赤子般渾玉天然也難逃其羅網丧裁。其中的滄桑哀怨护桦,不知令多少有情人唏噓落淚。怪不得金庸武俠中總有為愛癡狂煎娇、為情所傷的執(zhí)念人一變而為殺人魔頭二庵,如李莫愁類,但到了還不忘吟上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逊桦?直教人生死相許眨猎。
那為什么這首詞名為《四張機》呢?它有什么來歷呢强经?
原來它選自《樂府雅詞》所錄宋代無名氏的一首詞《九張機》。全文如下:
一張機寺渗,織梭光景去如飛匿情,蘭房夜永愁無寐兰迫。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炬称,留著待郎歸汁果。
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玲躯,千絲萬縷相縈系据德。織成一段跷车,回紋錦字棘利,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朽缴,中心有朵松泼担花兒,嬌紅嫩綠春明媚密强。君須早折茅郎,一枝濃艷,莫待過芳菲或渤。
四張機系冗,鴛鴦織就欲雙飛⌒金校可憐未老頭先白掌敬。 春波碧草,曉寒深處距芬,相對浴紅衣涝开。
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框仔。合歡樹上枝連理舀武。雙頭花下,兩同心處离斩,一對化生兒银舱。
六張機,雕花鋪錦半離披跛梗。蘭房別有留春計寻馏。爐添小篆,日長一線核偿,相對繡工遲诚欠。
七張機,春蠶吐盡一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轰绵。無端翦破粉寞,仙鷥彩鳳,分作兩般衣左腔。
八張機唧垦,纖纖玉手住無時。蜀江濯盡春波媚液样。香遺囊麝振亮,花房繡被。歸去意遲遲鞭莽。
九張機坊秸,一心長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紅堆被撮抓。都將春色妇斤,藏頭裹面,不怕睡多時丹拯。
其實站超,題為“九張機”的有兩組聯章體的組詩,這只是其中一組乖酬。
"機"是指織布機死相,但“張”并不是量詞,而是動詞咬像,是織錦的動作算撮。整首詞帶有明顯的民歌色彩,它通過寫思婦深夜拋梭織錦县昂,用婉轉細膩的語言肮柜、凄清幽怨的意境、回環(huán)往復的詠嘆倒彰,抒發(fā)了思婦纏綿悱惻的相思和孤獨哀怨的離愁別緒审洞。
本詞妙就妙在,詩人抒發(fā)情感很自然地和眼前的織錦場景及織物特點結合起來待讳,隨地取材芒澜,既自然貼切,富有生活氣息创淡,又符合人物身份特點痴晦。
例如《一張機》中借織機嘔軋不止,說它“織成春恨”琳彩,可謂化無形為有形誊酌,化無聲為有聲部凑,把“春恨”形象化了。
再如《兩張機》中术辐,用絲線的“千絲萬縷相縈系”來比喻相思之情的纏綿悱惻砚尽,“絲”與“思”諧音雙關施无,這在古代民歌中是一個常見的譬喻辉词。
而《三張機》中則是借織錦上明媚的花樣色彩來表達青春的美好和對愛情的渴望,卻同時反襯出了蘭房虛度猾骡、青春易逝的憂懼心理瑞躺。
而到了《七張機》時,一種絕望之情就流露出來兴想,“春蠶吐盡一生絲”幢哨,絲絲含情,屢屢凝怨嫂便,刻骨相思捞镰,至死方盡,而相思已盡毙替,離人卻未歸岸售。
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本來就是寫愛情的俺Щ凸丸!
此時,織婦還推己及物袱院,心生恐懼屎慢,她怕成衣之后,錦上的鴛鴦會被裁剪分飛忽洛,表達了夫妻離散不得團圓的微妙心理腻惠。
那為什么金庸偏偏會選擇《四張機》來表現瑛姑的感情呢?
還記得瑛姑剛出場時的情景嗎欲虚?彼時黃蓉郭靖陰差陽錯進入建在泥沼中的一方一圓兩室組成的房舍集灌,進得門來,只見一個滿頭白發(fā)的婦人正蹲在地上苦苦計算一道算題苍在,黃蓉忍不住一語道破答案绝页,她猛地抬起頭來,卻原來是一位上半臉皺紋密布寂恬,下半臉凝脂如玉续誉、青春猶少的中年婦人。這不正與詞中“可伶未老頭先白”相契合嗎初肉?而“鴛鴦織就欲雙飛”也更切合瑛姑對周伯通的相思之情酷鸦。
可見,在反映女子尤其是勞動婦女的感情生活時,“織錦”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常見的襯托場景臼隔,首先是因為它與女性的生活息息相關嘹裂,另外就是“絲”與“思”的天然聯系以及織錦上鴛鴦等花樣的隱喻意義,再還有擲梭紡織所引起的時光飛逝摔握、日月如梭的聯想寄狼,等等,所以它就特別適合表達思婦之情了氨淌。
說起織錦與女性詩歌這個話題泊愧,就不能不提起歷史上的一位曠世才女的絕世之作了,這就是《二張機》中提及的“回文錦字”盛正,亦即詩詞中常寫到的“錦書”這個典故删咱。
這個典故來源于一個歷史上正室戰(zhàn)勝“小三”的真實故事,也就是著名的“璇璣圖”的典故豪筝。
璇璣圖是文學史上一首著名的回文詩痰滋,是東晉前秦時的一個名叫蘇惠的女子所制。蘇惠的丈夫竇滔任鎮(zhèn)南將軍续崖,駐守襄陽敲街,寵愛擅長歌舞的美姬趙陽臺。而將蘇惠冷落家中袜刷,并音信斷絕聪富。
自小便聰明靈慧、擅長詩詞的蘇惠為排遣心中的苦悶著蟹,潛心靜思織成一塊方形彩錦墩蔓。在這塊八寸見方的彩錦上,光華耀目萧豆、不可思議地織出了841個字奸披,縱橫各29次,排成方圖涮雷。
這些字縱橫反復阵面,婉轉循環(huán),都能組成詩句洪鸭,取名為璇璣圖样刷,用來寄托離思,抒發(fā)幽懷览爵,把蘇惠的絕代才華完全融匯其中了置鼻。
這幅璇璣圖據后代研究,回環(huán)往復讀起來可得3752首詩蜓竹,且首首俱佳箕母,言盡相思幽怨储藐,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當時面對這幅璇璣圖嘶是,沒有人能夠解讀其意钙勃。蘇惠笑曰:“徘徊婉轉,自成文章聂喇,非我家人辖源,莫之能解∈谂粒”
于是派人將璇璣圖送往襄陽同木。竇濤終不愧為知音,一覽便知其意跛十,深為蘇惠相思凄婉之情所感動,于是將趙陽臺送回原籍秕硝,再以隆重之禮芥映,將蘇惠接到襄陽,夫妻團聚远豺,恩愛如初奈偏。
從此,錦書(織在錦上的書信)就成為夫妻之間表達思念之情的書信的美稱了躯护。
且看: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惊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棺滞〔靡希”
陸游《釵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继准,莫枉证,莫,莫移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