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且逼仄的城市之外蛉威,很多家長都喜歡帶著孩子去郊區(qū)的農(nóng)場摘草莓,并且覺得這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機會蚯嫌。一說起自然哲虾、農(nóng)田或山林择示,久居于城市的人似乎很容易會有一種非常理想的田園生活束凑,從你們自身經(jīng)歷來看栅盲,如何理解農(nóng)事的艱辛與所謂美好田園生活之間可能的落差汪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城市人最喜歡來農(nóng)場做什么扒寄?采摘「帽啵可是迄本,真要從教育的角度去深思课竣,采摘就不只是采摘那么簡單嘉赎。任何作物都不可能只有收獲的部分于樟,如果只是讓孩子簡單去掰個玉米公条、摘顆草莓隔披,可能有意無意會傳遞出“不勞而獲”的信息赃份。例如當下草莓季奢米,孩子只會看到草莓又大又紅又好吃抓韩,但這背后鬓长,比如草莓怎么種谒拴、需要怎么打理涉波、期間有沒有經(jīng)歷病蟲害等等,他都無法理解啤覆,更無從體驗苍日。
這是我們在農(nóng)場做農(nóng)耕活動的一個張力窗声。我知道城市人很喜歡采摘相恃,但是要開展農(nóng)耕教育笨觅,就不能只有收獲的部分拦耐,我們更傾向于在每個活動中都融入種植的環(huán)節(jié)见剩。哪怕孩子只來一次杀糯,都盡量讓他參與事情不同的面向苍苞。不過我們現(xiàn)在也不會直接就拒絕大家采摘固翰,我們也需要一些切入點,讓大家有機會走進農(nóng)場倦挂,采摘只是其中一個入口吧。
我對自己小孩有很深感觸方援,他們現(xiàn)在都在城市里上學没炒,剛來農(nóng)場前半天犯戏,要不抵觸情緒很多,要不就覺得無聊先匪。但如果說种吸,一到下午就拉著他們走呀非,他們會很舍不得坚俗,因為那時候他們才剛開始進入狀態(tài)岸裙。我倒是覺得猖败,孩子的教育不是給他見識越多越好降允。雖然說見識多恩闻,孩子看的東西是不一樣剧董,但他自己跟這些東西的關系其實都差不多幢尚。他要怎么建立跟見識到這些事物之間的深度關系翅楼,這個才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尉剩。
小朋友們來了農(nóng)場毅臊,通過種植、采摘或烹飪食物的方式褂微,你們希望傳遞給他們一種怎樣的信息?其實在城市的生活場景里宠蚂,大家只能在超市里接觸食物,并且吃東西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童社、為了第二天去上班,相當于把吃飯變得非常功能化,人跟食物之間是沒有關系的美浦。
ARTDBG:你們希望帶給小孩一個怎樣的童年生活和經(jīng)歷?
趙師敏:我希望是再野化的童年∠罾福現(xiàn)在的兒童教育都太早馴化人了,過早地讓孩子接觸文明沼沈。從人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人都是要經(jīng)歷一個很漫長的原始階段列另,才進入到文明社會的,所以我們的文明很短暫页衙,身體的獸性部分卻是很持久、很強大的店乐。要是在幼兒園階段艰躺,我們沒有讓孩子去釋放的話响巢,一下子就馴化他描滔,加速讓他成為文明人踪古,他就會在成長的后面階段含长,反反復復遇到讓他感到壓抑的問題伏穆,總有一部分能量無處安放拘泞。
農(nóng)場本身給孩子呈現(xiàn)的枕扫,就是生命本來該有的樣子,它有生有滅烟瞧,有繁華诗鸭,也有凋敝参滴。我覺得農(nóng)場可以帶給住在這里的人、或者來這里體驗的人砾赔,一種生命既有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種確定性就是指蝌箍,種什么種子,就長出什么樣的植物妓盲,這誰都沒法改變;也同樣存在很多外界的風險悯衬,有很多的無常,比如各種自然災害甚亭、病蟲害贷币。在這個過程中亏狰,生命是需要經(jīng)歷很多波折的役纹。如果孩子能同時經(jīng)歷到這兩部分暇唾,我覺得他會更有底氣去面對人生,有信念策州、有意志力支持的同時,也擁抱無常旁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