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原創(chuàng): 馮欣源? 丁香媽媽? 今天
不知道媽媽們羔味,有沒有這樣的突發(fā)奇想:
孩子對母親的愛,是先天就有钠右,還是后天慢慢產生的赋元?
都說「有奶就是娘」,如果孩子選擇飒房,食物或者母親搁凸,孩子會怎么選?
今天狠毯,我們請到了北大醫(yī)學博士坪仇、同樣也是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博士后的馮欣源老師,給我們道出其中的秘密垃你。
我是一個二寶媽,我經常也會在想同樣的問題。
為了了解嬰兒和母愛的關系惜颇,我曾經研究了很多資料皆刺,也做了很多研究,發(fā)現:
母愛的真相凌摄,殘酷羡蛾,卻又溫暖。
在西方锨亏,曾經有這樣一些科學家痴怨,用驚世駭俗的、冰冷殘酷的器予、最痛的實驗浪藻,向大家揭示最本源、質樸乾翔、天真爱葵、專注并且無私和柔軟的愛。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恒河猴實驗反浓。
溫馨提示:文章萌丈、圖片比較殘忍,有產后抑郁傾向的媽媽慎看雷则。視頻就不放在文中辆雾,感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下。
殘忍的實驗已經是過去式了月劈,望大家保持好心情度迂。
圖片來源:網絡
在孩子心里,賴以生存的食物和媽媽的懷抱艺栈,哪個更重要英岭?
想要懂得愛,先得毀滅之湿右。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弗雷德里克 · Harlow(Harry Frederick Harlow诅妹,1905~1981)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期,以研究嬰兒猴子和母猴之間的情感而聞名學界毅人。
Harlow 想通過觀察與我們 94% 基因同源性的幼年恒河猴吭狡,研究母親對健康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性。
為了做到這一點丈莺,他對恒河猴進行了一系列殘忍的母嬰分離划煮、依賴性需求以及社會隔離等實驗,并觀察缺乏母親的照料和陪伴缔俄,會如何影響「猴的后半生」中的社交和認知等發(fā)展弛秋。
這些實驗器躏,振聾發(fā)聵,引人深省蟹略。
實驗一:絨布安撫實驗
為什么孩子會喜歡毛絨玩具登失?從柔軟織物中,孩子能獲得安撫嗎挖炬?
于是揽浙,Harlow 進行了第一系列實驗。
Hrlow 將剛出生一天的小猴子意敛,強行與生殖母親分離馅巷,關進一個裝著絨布的小籠子里。
惶惑的小猴子趴在絨布上草姻,撫摸著絨布钓猬,吸吮著手指,感受「撫慰」碴倾,形成依戀逗噩,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這時跌榔,科研工作者強行拿走絨布异雁,小猴子驚叫起來,眼里含淚僧须,緊緊地拽住絨布纲刀,之后驚恐無助的小猴子不斷地吸吮手指。
你想到了什么担平?是不是跟我們離開媽媽的懷抱示绊,自己抱著毛絨玩具或安撫巾,無助地吸吮手指的孩子暂论,非常類似面褐?
隨后,Harlow 把另外一些小猴子取胎,放到一個沒有毛絨安撫物的空曠的環(huán)境中展哭。
小猴子驚恐地蜷縮在地上,閉上眼睛闻蛀,摟著自己匪傍,絕望地呢喃。
看到這兒觉痛,我想你會明白役衡,為什么孩子會喜歡毛絨玩具、安撫巾了薪棒。
這也能解釋一些孩子手蝎,瘋狂地迷戀某樣柔軟的物什榕莺,在難過或困倦的時候,會將它緊緊地摟在懷里柑船。
如果媽媽偷偷扔掉這臭烘烘帽撑、臟兮兮的,口水哈拉的物什鞍时,孩子會心碎地大哭不止。甚至扣蜻,這種戀物情結逆巍,可能會延續(xù)終身。
從媽媽這里無法獲得安撫莽使,就會轉而向物品尋求安慰锐极。
然而,冷冰冰的芳肌,沒有生命灵再,無法互動的物品,能夠與充滿愛意的人相提并論嗎亿笤?
實驗二:替代母親實驗
Harlow 還想知道翎迁,孩子是會更喜歡僅僅提供食物的媽媽,還是會更喜歡提供柔軟懷抱的媽媽净薛?
寶寶對媽媽的愛汪榔,究竟是先天存在,還是后天習得肃拜?
小猴嬰兒出生 6~12 小時后痴腌,Harlow 將他們與自己的生殖母親強行分離。
然后燃领,他把猴嬰兒放在一個由無生命的「代理」母親托管的托兒所里——一個「母親」用冷冰冰的金屬絲網制作士聪;另一個「母親」用軟絨布和海綿包裹木頭制成。
Harlow 做了該系列第一套實驗猛蔽。
第一個實驗中剥悟,兩個替代「媽媽」都與猴嬰兒放在一起,只不過 1 組由金屬絲網「媽媽」提供奶水枢舶,另 1 組由軟絨布「媽媽」提供奶水懦胞。
8 只小猴兒隨機分組,每組小猴兒可以自由選擇去哪個媽媽那兒凉泄。
在第二個實驗中躏尉,Harlow 將幼猴分成兩組(金屬絲網或軟絨布),它們無法自主選擇「媽媽」后众。
實驗一中胀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颅拦,Hawlow 團隊發(fā)現,即使猴嬰兒能從金屬絲網「媽媽」那兒獲得奶水教藻,它們仍然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與軟絨布「媽媽」接觸距帅。
而且,幾乎是整天待在「她」身上——研究人員仔細計算了時間括堤,由金屬絲網「媽媽」提供奶水的那一組碌秸,小猴兒累計呆了 1 小時;而在軟絨布「媽媽」這兒悄窃,呆了 25 小時讥电,而兩組小猴兒幾乎沒有區(qū)別!
在軟絨布「媽媽」身上的時候轧抗,驚恐無助的小猴兒緊緊地抱著「她」恩敌,凝視、親吻横媚、撫摸「媽媽」的面龐纠炮,渴望媽媽的回應,看著真讓人無比心碎灯蝴。
(右圖恢口,親親媽媽,你能感到我的愛嗎绽乔?)
(媽媽弧蝇,媽媽,你沒有奶水沒關系折砸,身上破了也不要緊看疗,我仍然愛你。)
有些小猴睦授,發(fā)展出新技能两芳,下半身趴在軟絨布「媽媽」身上,上半身倚過來去枷,到金屬絲網「媽媽」那兒吸奶怖辆!
吸了幾口奶,又趕緊回到軟絨布「媽媽」身上删顶,緊緊地摟著她竖螃。
實驗二中,兩組嬰兒都從不同的「媽媽」那兒消耗了幾乎等量的奶水逗余。而他們對待兩個「媽媽」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特咆。在軟絨布「媽媽」那兒的小猴子表現出依戀的情感。
(媽媽录粱,媽媽腻格,看看我吧画拾,我想一直這樣抱抱你,我也非巢酥埃渴望你能抱抱我青抛。)
在此基礎上,Harlow 還設計了一系列恐懼實驗酬核,讓各種各樣發(fā)出怪聲音蜜另、樣子嚇人的東西,去嚇唬小猴兒愁茁,比如敲著小鼓的小黑熊蚕钦、木頭蜘蛛、搖頭晃腦齜牙咧嘴的機器人等鹅很。
當小猴兒受到驚嚇和威脅時,他們會沖過去緊緊地抱著軟絨布「媽媽」罪帖,吸著手指促煮,直到平靜下來。
(媽媽整袁,媽媽菠齿,抱抱我,我嚇壞了W肌)
實驗中還發(fā)生了一段小插曲——有一只絨布母猴的頭不小心被碰掉了 绳匀,研究人員還沒來得及裝上新的頭。
然而炸客,小猴子完全不在意媽媽沒有頭疾棵,依舊爬上去緊緊地抱著她!
除此之外痹仙,Harlow 讓已經過了哺乳期的小猴和母猴們分離了一段時間是尔。
近 30 天后,當小猴們再次與軟絨布「媽媽」重逢开仰,它們沖向「母猴」拟枚,爬在她身上,緊緊抓住她众弓,用自己的頭和臉在她的身上摩擦恩溅,然后與母猴玩耍,撕咬包在母猴身上的絨布……
而在金屬絲網「媽媽」那兒的小猴谓娃,在經受同樣的刺激時脚乡,表現截然相反——它們沒有去金屬絲網「媽媽」那兒尋求慰藉,而是蜷縮在地板上傻粘,驚聲尖叫每窖,瑟瑟發(fā)抖帮掉,來回晃動,并不斷地抓撓自己窒典。
孩子對于媽媽的愛
本質是什么蟆炊?
這一系列實驗,舉世轟動瀑志,顛覆了當時的認知涩搓。
人們曾一廂情愿地認為,沒有食物會死劈猪,沒有懷抱不會死昧甘。
在孩子眼里,食物的重要性理應大于懷抱战得。
但充边,在孩子看來,離開媽媽的懷抱常侦,比沒有食物恐怖得多浇冰。
人們曾一廂情愿地以為,愛是后天習得的東西聋亡,與媽媽接觸才會產生依賴肘习。
當年「理智」的科學家,給這種依賴安上無數「莫須有」的罪名坡倔,比如「對孩子心理成長不利」啦漂佩,媽媽老抱著孩子給累壞啦,媽媽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罪塔、空間投蝉,會造成自身的心理問題,反而對孩子不利啦……
「科學家」們還以為垢袱,從出生開始訓練孩子墓拜,減少依賴,會讓孩子個性更獨立请契、更好帶咳榜,媽媽更輕松。
殊不知爽锥,孩子純潔無私的愛和親密依戀涌韩,是刻在孩子基因里的「天性」,與生俱來氯夷,根深蒂固臣樱,無法磨滅,歷久彌新。
這種依戀雇毫,無法被五花八門的「訓練」減少分毫玄捕。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境棚放,他會用盡全身的力量枚粘,努力地攫獲來自媽媽的、哪怕只有一丁點兒的「愛意」飘蚯。
再看看被一步步「馴服的孩子」馍迄,和瑟瑟發(fā)抖的小猴子,竟然如此神似局骤。
圖片來源: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xawb/20081201/article_1396336.shtml
無論嬰兒房設備多么豪華攀圈,無論小護士、保姆照顧孩子多么用心峦甩,無論孩子的小肚皮被填得多滿赘来,也無法給予每個脆弱的嬰兒他最渴望的、媽媽的接觸和陪伴凯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