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到了秋天,總想著出去走走劫谅,被每一片葉子的顏色感動见坑,被一片蘆葦蕩吸引,本打算用幾天時間捏检,走一圈周邊地區(qū)看秋色荞驴,不想安排下來只有一天時間,去哪里呢贯城?想著過大橋就到海寧熊楼,那就去海寧看看吧。
人總是會被路徑依賴能犯,一直以為去海寧走跨海大橋最近鲫骗,確不知跨海大橋已又多了幾座,紹興過去還有隧道踩晶,只有4公里多一點执泰,一路都是高架路,30多公里到紹興渡蜻,非呈趿撸快也非常方便。去時走了遠路茸苇,回來就走近路了顿苇。
到了海寧,可能到的不是市區(qū)吧税弃,鹽官鎮(zhèn)好似沒怎么開發(fā)好纪岁,除了人造景觀,沒什么人氣则果。走走停停拍拍照幔翰,到也玩的開心。吃好飯有人說可以去看潮西壮,原來沒想過遗增,一聽到也可以,反正是來旅游的款青,后潮也許是好主意做修。走走停停到了后門,要進還得到前門買票,心有不甘地付小費進入饰及≌崤鳎看潮時間還早,就在塘邊走燎含,突然看到一塊石碑宾濒,以為是墓碑,走近看確不是屏箍,原來是史公在此遇害绘梦。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年少時赴魁,我們多難的國家有一次大轉(zhuǎn)機卸奉,各大媒體復刊,我近上海颖御,知道上洪茫“新明晚報”復刊,也知道原“申報”創(chuàng)始人史公的各種信息郎嫁,雖不能完全了解,但知道他可算中國辦報第一人祈噪。也是我們現(xiàn)在自媒體時代的楷模泽铛,心里的種子種下。不想那天有緣來到這里辑鲤,看到石碑了解更多盔腔,也更知一位媒體人的不容易。我原想在此地留影月褥,一想到我怎可以和他并在一起弛随。慚愧!逃開宁赤。
回來后才知道那天是記者節(jié)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