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一書的作者Susan Kuang一直都說:很多人覺得只有前一天晚上早睡、第二天才能做到早起仗哨,但實際上形庭,不是因為早睡才能做到早起,而是因為早起才能做到早睡厌漂。
同樣碘勉,在「自律」這件事上,也不是因為自律才變得優(yōu)秀桩卵,而是因為有了想要在某件事情上變得更優(yōu)秀的動機、并且感受到了正面反饋倍宾,才能保持自律的習慣雏节。所以自律是「果」,那些看不見的動機和感受才是「因」高职。
就那我自己舉例來說钩乍,去年6月剛開始日更挑戰(zhàn)的時候,單純是在靠著意志力在堅持的怔锌,所以很多時候感受到的都是「寫不出來」的痛苦和焦慮寥粹。后來有了搭建「人生運營系統(tǒng)」的思維之后变过,開始把日更當做是反思和搭建系統(tǒng)的工具,日更對我來說涝涤,就不再是需要意志力來堅持的事情了媚狰,而是生活中的一個必要習慣,跟刷牙吃飯一樣阔拳。曾經(jīng)對我來說非常痛苦的日更挑戰(zhàn)崭孤,到了完成的時候反而覺得也沒什么特別。
人的大腦很擅長把「時間上的先后順序」簡化成「事情發(fā)生的因果關系」糊肠,就會很自然就會把早睡當做是早起的原因辨宠、把自律當做是優(yōu)秀的原因。并且篤定地認為货裹,因和果之間有著100%的確定性 -- 只要做了這個「因」嗤形,就一定能收獲這個「果」。但真正的因果關系弧圆,有可能跟我們想的是相反的赋兵。
如果陷入錯誤的因果邏輯還不自知,就很容易把達成某個目標的手段墓阀、當成了目標本身毡惜。有段時間很流行學那種炫酷的PPT動畫效果,但一個真正有價值的PPT斯撮,并不來自其中的特效经伙,而是來自背后的邏輯。你看喬布斯每一次的發(fā)布會PPT都會引起模仿勿锅,他也從沒用過什么動畫效果帕膜。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溢十,卻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時垮刹,不妨先停下來,重新檢視一遍自己的思考過程张弛。也許因與果的關系荒典,與你一開始想的并不一樣。
前一篇:
讓你的寫作具有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