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入兩個生活場景:
1、上午出門前屏富,孩子選了一雙偏厚點的鞋子晴竞,奶奶說:你怎么能穿這雙鞋呢?去換一雙狠半!
娃:我想穿這一雙噩死。
奶奶:這雙太厚了,怎么穿呢神年?去換吧已维?
娃:(有點生氣)我要穿這一雙。
我對奶奶說已日,隨他去吧垛耳,他感覺熱了自然就換了。
2飘千、中午吃飯時堂鲜,孩子沒吃完對我說:媽媽占婉,我吃飽了泡嘴!
我:吃飽了去玩吧!
然后娃跑到書架前抽了本書在看繪本逆济,兩分鐘爺爺過去了酌予。
爺爺:還沒吃完呢,吃完再看奖慌。
娃:(大聲)我不吃了抛虫。
我家孩子自主意識非常強,脾氣也大(隨我)简僧。這樣的事情常常發(fā)生建椰,孩子輕則提高聲音分貝,重則哭鬧岛马。爺爺奶奶的育兒觀念也還是很傳統(tǒng)的棉姐,再加上可能我沒有很好的起到橋梁的作用屠列,所以我家經(jīng)常有矛盾,孩子急得不行伞矩、甚至哭鬧笛洛。我經(jīng)常在這種矛盾中穿梭,筋疲力盡乃坤、異常煩躁苛让,有時候碰上我的情緒不好的話,那家里就爆發(fā)戰(zhàn)爭了湿诊。我經(jīng)常會想:如果爺爺奶奶能稍微顧及一下孩子的感受狱杰,在孩子探索的時候不干涉、在孩子關(guān)注的時候不打擾厅须,會少了很多爭端仿畸。然而,我掉進坑里了九杂。什么坑颁湖?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中有一節(jié)是“讓自己樂觀的ABC”—ABC模式。A-adversity(不好的事件)例隆,B-belief(想法-思考和判斷)甥捺,C-consequence(結(jié)果-感受和行為)。ABC 模式就是A發(fā)生后有了B想法镀层,得出C結(jié)果镰禾。
我往往會想,A發(fā)生了讓我很沮喪唱逢,如果這件事情不存在我就不會沮喪了吴侦,問題來了:即便A1不存在,可能還會有A2坞古、A3甚至A4……备韧,所以A不會完全消失。那么怎么辦呢痪枫?改變B织堂,就是我們的想法。拿我上面的問題來說奶陈,我一開始的想法是爺爺奶奶不干涉不干擾易阳,然而即便爺爺奶奶做到和孩子的想法完全一致,那么孩子在家庭以外呢吃粒?社會是個大染缸潦俺,五味雜陳無所不有,怎么可能全部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發(fā)展呢?所以A始終會存在事示,那怎么辦呢早像?剛開始我不知道怎么辦,我認為的B是理念不同很魂,結(jié)果C就是我很焦慮扎酷,因為總在矛盾中穿梭很累,還有點無助遏匆。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想法出現(xiàn)在我的腦子里:當孩子和爺爺奶奶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也正是教給孩子如何把持內(nèi)心做自己的一個機會啊谁榜,又能鍛煉自己的耐心幅聘,還能和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管理自己的情緒,一舉多得窃植,何樂不為帝蒿?此B一出,我就釋然了很多巷怜。這也是《全腦教養(yǎng)法》中說的把“生存時刻”當成“發(fā)展時刻”葛超,危機=契機。
說到這里延塑,想法改變了绣张,自然也沒那么累了。中午孩子說想和爺爺睡关带,后來我在房間里聽到爺孫倆哈哈大笑侥涵,為了不打擾他們,我悄悄從門縫里看了下什么事情讓他們這么開心宋雏?原來芜飘,爺爺給孩子放著音樂,小家伙在爺爺剛撐好的蚊帳里鉆來鉆去磨总。只是這樣嗦明,孩子高興得不得了。我愛孩子蚪燕,可想一想娶牌,去年孩子把我的蚊帳扯的不像樣子的時候我是惱怒的,我對孩子這一行為是生氣的邻薯。爺爺奶奶愛孩子裙戏,和我們的方式不一樣。是的厕诡,奶奶不會給孩子講故事累榜,也不會給孩子變著花樣做好吃的,但奶奶會給孩子洗衣服,孩子的衣服破了會給孩子縫起來壹罚;是的葛作,爺爺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安撫孩子只會讓他不哭不哭猖凛,但爺爺可以騎著三輪車帶孩子兜風(fēng)赂蠢,在老家的時候可以帶孩子玩各種工具,爺爺奶奶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辨泳,看到了前者得到的是抱怨虱岂,抱怨引發(fā)無端爭吵;看到后者收獲的是感恩菠红,感恩帶來家庭和睦第岖。一個小小的改變,會有相反的結(jié)果试溯。
你看到什么蔑滓,做到什么,自然會收獲什么遇绞,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習(xí)得什么键袱。
? ? ? ? ? ? ? ? ? ? ? ? ? ? ? ? ? ? 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