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到臺北旅行分冈,感觸頗深,其中最深的莫過于:無聲的語言霸株。
沉浸在一種文化中雕沉,即便沒有人對你說話,你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態(tài)度去件、信仰坡椒。走到哪里,你都能知道尤溜,我該怎么做倔叼。
舉個例子。
在臺北搭地鐵是一件挺舒服的事情宫莱。你不用太匆忙丈攒,不用太焦慮,因為匆忙焦慮也沒有用授霸,因為規(guī)則已經(jīng)在那巡验。匆忙有匆忙的搭法,悠閑有悠閑的方式碘耳。
比如說显设,搭乘手扶梯時,你會看到所有不那么趕時間的人辛辨,會整齊地站在電梯右側(cè)捕捂,左側(cè)空出一條道,趕時間的人可以無障礙地從左邊上去斗搞。
到了等車的地方指攒,每個門口都畫了三條排隊的線,所有人排在線里僻焚。這時你就知道幽七,右邊下車,左邊上車溅呢;或者相反澡屡。
上車以后,看到站了很多人咐旧,可是有兩個座位沒有人坐驶鹉。我一看,原來是博愛座铣墨,就是專門給老室埋、孕、殘或其他有幫助的人坐的位置。
沒有一個人告訴我該怎么搭手扶梯姚淆,如何排隊孕蝉,博愛座能不能坐,那么腌逢,我是如何學到的呢降淮?
參考群體。那些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搏讶。即便我第一次來到這里佳鳖,我依然學會了這里搭地鐵的相關規(guī)則。
在內(nèi)地媒惕,我們也有指示的標識系吩、話語,也有博愛座妒蔚,但在這邊穿挨,是另外一番景象:地鐵手扶梯左右站立,如果趕時間肴盏,首選走樓梯科盛;博愛座上,坐了年輕人叁鉴,和其他非博愛座對象。
同樣有標識佛寿,是什么讓我們學會了另一種搭地鐵幌墓,或者坐博愛座的方式?
同樣是參考群體冀泻。那些正在做這些事情的人常侣。
我們在這里討論的,不是這樣的方式好還是不好弹渔,或者哪個好哪個不好胳施,它們之所以存在,就是一種合理的文化現(xiàn)象肢专。
我想討論的是舞肆,在搭地鐵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無聲的語言的力量博杖。
無論站右邊椿胯,還是站兩邊,你看到其他人這樣站剃根,你會很自然地跟著這樣站哩盲;博愛座能坐,還是不能坐,你看到其他人坐廉油,或不坐惠险,你會很自然地跟著坐,或不坐抒线。
我們就是這樣學習的班巩。通過觀察,觀察周圍人的行為十兢,來決定自己的行動趣竣。班杜拉稱之為“觀察學習”。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旱物,因為人是群居動物遥缕,無論你想還是不想,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宵呛,你就是在群體的目光和評價中成長的单匣,而外部的評價與自身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會內(nèi)化成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系統(tǒng)宝穗,也叫一個人的自尊體系户秤。
比如,在內(nèi)地逮矛,作為一個年輕人鸡号,你坐了博愛座,你不會有內(nèi)疚须鼎、自責的感覺鲸伴;在臺北,你可能就得經(jīng)歷一個復雜的內(nèi)心斗爭晋控,真的坐上去了汞窗,你可能會擔心自己不夠堅強,不夠禮讓赡译,不夠有禮貌仲吏。
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他人、環(huán)境所影響蝌焚,尤其是裹唆,你看待自己的角度和方式。
這個群體只洒,小到一個三口之家品腹,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红碑。如果說孩子是一趟列車舞吭,文化是這趟車最先的規(guī)則制定者泡垃,父母是司機;孩子慢慢長大了羡鸥,有了自我意識蔑穴,他開始不滿足于做一個乘客,他要當司機惧浴;當孩子再大一點存和,他甚至不想只做一個司機按照規(guī)定的路線走,他要做規(guī)則的制定者衷旅。
在這個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捐腿,父母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柿顶,向孩子傳達信息茄袖,帶他開往大眾期望的方向;父母時不時感到擔心:他行嗎嘁锯?這時宪祥,孩子不是通過父母的語言,而是父母的行為來接收這樣的訊息的家乘。比如蝗羊,一個媽媽一邊叫孩子自己吃飯,一邊拿著勺子把飯送到他的嘴巴里仁锯;一個爸爸拿著孩子拿回來的分數(shù)不理想的試卷耀找,一邊說沒關系,一邊皺著眉頭……
看到的业崖,比聽到的野芒,更有殺傷力。
這是我第一次從文化的視角感受到“行大于言”的強大的力量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