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慣常沉醉于自己的成就中難以自拔胯盯,卻不知這背后蘊含了多種力量,況且以漫長的時間軸來看计露,很多東西本身就是速朽的博脑。
1
王陽明在1519年立下了一件不世功勛,他僅用了43天時間平定了寧王謀劃十余年的叛亂票罐,并且生擒寧王叉趣。一場原本可能改寫歷史的造反被王陽明用極小的代價解決了。
照常理该押,作為這次戰(zhàn)役真正的統(tǒng)籌者君账,足以有理由居功自傲,但他后來自己所寫的《重上江西捷音書》中提到了欽差大臣沈善、御史監(jiān)軍等人的運籌帷幄乡数,卻獨獨沒有提及自己。
我之前讀到后闻牡,很是不解净赴,他為什么沒有道出自己的豐功偉績,沒有邀功請賞罩润?后來想明白了玖翅。
試想:他的兵權(quán)從哪里來?戰(zhàn)場上浴血殺敵的人從哪里來割以?糧草是誰供應的金度?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我們很容易從史官的幾行墨跡中把幾乎所有功績都歸功于一部分人的運籌帷幄严沥,卻忽視了在他背后有各種人的默默付出猜极。這種道理就像是我們在看一部好的電視劇時,把功績歸功于演員精湛的演技消玄,卻忘了導演跟伏、編劇、剪輯翩瓜、服道化受扳。
“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兔跌?
2
這種不那么重要不僅僅來源于忽視勘高,還來源于慣見歷史興衰之后的看淡。
試看渤海國的諸城之首上京龍泉府,是公元八至九世紀東北亞地區(qū)的貿(mào)易樞紐华望,亞洲最大的都市之一层亿。可以想見立美,當時城內(nèi)馬蹄聲聲匿又、街道上人摩肩接踵、寶藏如潮建蹄。然而碌更,空前繁榮的城市還是沒能逃過那些艷羨的目光,器宇軒昂了一個世紀的它洞慎,在公元九二六年被契丹所滅痛单。契丹在攻城后,掠取財富劲腿,騰出都城旭绒,舉國南遷,放了一把火燒掉了整個城市焦人。
現(xiàn)在上京龍泉府遺址中只剩下了幾方石料挥吵、一口廢井。如果不是在《新唐書》《舊唐書》中讀到有關(guān)它的一點碎片花椭,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么途徑能得知繁華一時的渤海國的存在忽匈。
3
僅僅興盛了一個世紀的渤海國尚且如此,那么比之更大體量的矿辽、更成熟的文明體系更是如此丹允。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巴比倫、古埃及袋倔、古印度那個不是給時間留下了赫赫文明后轟然倒塌雕蔽,而剩下的中國也在政權(quán)不斷地更迭中拆解、 重建宾娜。所述及的國家批狐、朝代沒有一個不想建立一個代代流傳的政權(quán),卻最終在歷史的不斷更迭中消散碳默。
看多了這些興衰榮辱贾陷,你就會發(fā)現(xiàn)個體的榮辱、功名真的沒有那么重要了嘱根,在蒼茫的時間,這些只是歷史褶皺中的微塵罷了巷懈。
4
很多東西该抒,真的不那么重要。
在漫長的時間中顶燕,我們都是天地間的蜉蝣凑保。既然如此冈爹,還是不要再汲汲于功名,用更達觀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人生吧欧引。
感謝閱讀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