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劃部部長、“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展的策展人富田淳萌生舉辦此次展覽是在2013年讽营,那年博物館舉辦了“書圣王羲之展”说铃,在扯展時工作人員都再一次深深地為唐代書法的魅力所感動。王羲之的《蘭亭序》是絕世名作溢陪,但原本已無存,人們看到的是唐朝書法家的臨摹作品睛廊。和《蘭亭序》一起被譽為雙璧之作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形真,卻是現(xiàn)存的真跡。
這次“顏展”展出177件作品超全,原計劃展出的作品有250件咆霜,因為展覽空間有限,才忍痛割愛了一部分嘶朱,精選展出了177件蛾坯。展覽會先介紹漢字書體的變遷,之后是唐朝安史之亂前/后的書法作品疏遏,顏真卿的作品以及對后世的影響等脉课,希望能展現(xiàn)3500年來的中國書法史,梳理出一條理解顏真卿歷史文化地位的脈絡财异。
此次展出《祭侄文稿》僅23行倘零,長約81厘米。以往臺北故宮展出的時候戳寸,也只展出短短的文稿部分呈驶。這一次展出了很少有機會露面的前跋和后跋。從前后跋文中疫鹊,可以追溯到這幅作品的主人的變遷俐东,每一代持有人的喜悅跌穗。尤其是清朝乾隆帝的跋文,對這幅字大加贊賞虏辫“鑫《祭侄文稿》寫于758年,乾隆帝的跋文寫于1786年砌庄,想象一下乾隆帝在1028年前的《祭侄文稿》上揮筆題字的情形吧羹唠。(話說乾隆帝真是太愛到處題字啦。)
截至到2月8日博物館迎來了第10萬名觀眾娄昆。對觀展者的國籍并沒有做特別統(tǒng)計佩微。但租借語音導覽的觀眾,選擇中文的占40%萌焰。
話說策展人富天淳先生1985-1987年還在浙江美院留過學哺眯。
2015年富田淳去臺北,向故宮博物院借這幅作品扒俯。說再過幾年他要退休了(策展人都做數年后的策劃)奶卓,這會是他的畢業(yè)作品展,臺灣故宮博物院很爽快地答應了撼玄。
2018年7月東京國立博物館在東京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本次展會夺姑,11月把177件展品清單和《五馬圖》的部分圖像傳給了臺北,臺北方后來也認同這將會是一次高品質的展會掌猛。這次展覽只向臺北借了2幅作品盏浙。
2010年臺北舉辦《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當時東京國立博物館借了6件作品給臺北荔茬,3件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废膘,包括《孫過庭書譜》和蘇軾的作品。才得以這次借到《祭侄文稿》,只是這份文稿3年才能展出一次慕蔚,這次來了日本丐黄,未來3年內無法展出,對這一點策展人還是深感愧疚的坊萝。不過無論在哪里展出,作為一個策展人的心愿都是一樣的许起,希望讀者能看到最好的作品十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