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閱讀這件事赠法,打小我就喜歡麦轰。據長輩們回憶說,小時候只要有書看期虾,我可以安靜地坐著一整天都不挪窩原朝⊙敝觯或許是跟書特別有緣吧镶苞,也便對跟書有關的事物愛屋及烏了。
書房
給自己的書房取名鞠评,是中學時代就有的想法茂蚓。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因為看到了幾個名人的書齋名剃幌,覺得很雅聋涨,也很能寄情言志,不勝羨慕负乡,便生了學樣之心牍白。
印象比較深的書齋名,有梁啟超的“飲冰室”抖棘,中學課本里的《少年中國說》就是選自《飲冰室合集》茂腥;豐子愷的“緣緣堂”狸涌,老先生的《緣緣堂隨筆》是我們讀書時很有名的一部散文集;還有梁實秋的“雅舍”最岗,他的《雅舍小品》既風雅且有趣帕胆,某個時期,幾乎是我的枕邊書了般渡。
我不知道若非應試懒豹,有多少人會跟我一樣,去留意作家的一篇文章選自哪個集子驯用。記得讀書時語文考試脸秽,經常會出這種填空題。我的關注點很奇怪蝴乔,總是想知道這部作品集的名字里豹储,是不是包含作者的書齋名呢?為什么要取這樣的名呢淘这?
那時候網絡不發(fā)達剥扣,似乎還沒有谷歌,也不知道百度铝穷。要尋求信息钠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查閱資料。所以大量閱讀并且做摘錄的習慣曙聂,就是中學時代養(yǎng)成的晦炊。
記得有次搬家,在書柜的角落里理出一個鐵盒子宁脊,里面是一沓沓寫滿字的摘錄卡断国。就是那種用硬卡紙做的巴掌大小的卡片,正反面都劃了線可以寫字榆苞。寫這篇文章時稳衬,我特意上某寶搜索了一下,沒有找到我記憶中的這種簡單實用的摘錄卡。取而代之的,是設計得五顏六色录别、活頁成冊的摘錄本皂贩。不知道除了學生,如今還有多少人在閱讀時會做手寫摘錄。
現在我閱讀紙質書時,會直接在書上圈畫,或者用訊飛語音把要做的摘錄變成電子文檔存在手機備忘里板丽,一本書讀完,再將摘錄轉存到U盤趁尼;如果是閱讀電子書就更便捷了埃碱,因為幾乎所有的讀書APP都可以將閱讀的內容復制粘貼保存的碴卧。科技的發(fā)展乃正,也讓讀書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個性化住册。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瓮具。資訊發(fā)達荧飞、技術手段先進以后,我也早就通過網絡名党,得知了幾乎所有想要的答案叹阔。
比如“飲冰室”的來歷。
“飲冰”一詞出自于《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传睹,我其內熱與耳幢?”據說,當年梁啟超力主維新欧啤,但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睛藻,使得他內心無比焦灼。任公自謂其“內熱”邢隧,唯有時時“飲冰”方能解之店印。從其書齋名里,我們感受到了任公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倒慧。
后來又看到過一個故事按摘,說有個宋人叫衛(wèi)涇的,讀了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句傳世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纫谅,后天下之樂而樂”大為感慨炫贤,便為其室取名“后樂堂”,以寓其志付秕。
這種以書齋明志的方式兰珍,是自古以來文人常有的。
再說說豐子愷的“緣緣堂”盹牧。早些年到烏鎮(zhèn)游玩俩垃,我專程去了離景區(qū)20多公里的先生故居。青磚黑瓦的院落汰寓,幾株芭蕉、數盆牽牛苹粟,漫畫館內外的墻上皆刻著先生的漫畫有滑。“緣緣堂”里游人很少嵌削,顯得清凈素樸毛好。
百度上望艺,關于豐子愷先生書齋名字的由來版本很多,細節(jié)略有不同肌访,但都是跟弘一法師有關的找默,此處也不贅述。
在旅途中吼驶,我總喜歡這樣的地方惩激,比如曾經到過的“杜甫草堂”、陸游的“三山故居”蟹演。當我踏進那方空間风钻,嘗試將自己代入文人生活的那段歷史,與他們共同呼吸時酒请,就覺得像是觸摸到了他們的靈魂骡技。
一直就莫名地喜歡下雨天。有一陣子羞反,還總是愛背誦跟雨聲相關的詩詞布朦,什么“小樓一夜聽春雨”、“蕭蕭暗雨打窗聲”昼窗,還有“留得枯荷聽雨聲”喝滞、“寒江夜雨聲潺潺”……
尤其喜歡在下雨的夜晚安靜地閱讀。伴隨著滴滴嗒嗒的雨聲讀書膏秫,感覺天地間無他唯我右遭,心特別安寧。所以缤削,年輕時我給自己的陋室取的名字就叫“聽雨軒”【焦現在回想起來,少女情懷總是詩巴じ摇滚婉!
而立之后,生活與事業(yè)的壓力逐年增長帅刀,留給自己的私人空間與閱讀時間都很有限让腹,擇機看書更成了一種奢侈,便漸漸淡忘了此事扣溺。
近兩年骇窍,突然又生出念頭,想為自己的書齋重新取個名字锥余,然后請友刻一方藏書印腹纳。可是始終沒找到特別適合心境的。
直至去年夏天嘲恍,有次讀《道德經》足画,看到老子說“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又曰:“多聞數窮,不如守中佃牛⊙痛牵”
一下就覺得這兩句話很對胃口。
“抱一”是一種境界俘侠,就是要信念專一象缀,有自己的目標;“守中”則是講究一種方法兼贡,要順應自然攻冷,安定自己的內心。人到中年遍希,無論工作生活等曼,都該追求大道至簡,抱一守中凿蒜。任爾東西南北風禁谦,我自巋然不動。
所以废封,就給自己的書齋取名“抱一齋”了州泊!
書印
對藏書印這件事,過去一直沒啥感覺漂洋。我只記得小時候遥皂,看見父親買了書,就在內頁里簽上自己的名字表明歸屬刽漂。所以演训,當我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書籍后,便學著他的樣子贝咙,在扉頁上簽個名表示擁有样悟。
記憶里第一次用印,是在工作后不久庭猩。那時候窟她,學校給我們單身教師都分配了獨立宿舍,挺大的蔼水,該有20多個平米震糖。我很興奮,精心布置了屬于自己的這方小天地徙缴,還把父親一個品質很好的三層竹制書架也搬了來试伙。
對一個熱愛文字嘁信、鐘情閱讀的人來說于样,可以隨心所欲買書看書疏叨、可以擁有自己的書柜書房,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穿剖。所以我工作的第一年蚤蔓,買了很多書。在書店工作的母親說糊余,“你還是可以像以前一樣來看書啊秀又。” 我當然會去贬芥,但跟過去不同的是吐辙,我看中的書,再也不用待在母親辦公室看上幾個小時蘸劈,或者讓她掏腰包買回家昏苏,而是選上幾本,直接付款走人威沫。這種可以任意購書的感覺實在很爽贤惯。
很快,書架就滿了棒掠,房間里也堆了很多孵构。同事和學生都知道我喜歡買書,經常會來看看烟很,有中意的就借走颈墅。自己選的書別人也喜歡看,我當然很高興雾袱。
但隨著藏書增多恤筛,來借閱的人也多了,又帶來了一個煩惱:有些時候谜酒,書借走之后就有去無回了叹俏。倒不是說別人有意為之,而是這本書借走后僻族,也許遭遇了漂流粘驰,被輾轉幾次后就不知去向了。
于是述么,就在刻章的店鋪刻了一枚四方的篆書名字印蝌数,買了新書后就蓋上一戳,希望以此提醒借書人度秘,雖說書非借不能讀也顶伞,但讀完之后要記得歸還主人饵撑。
這算是我用藏書印的開始。
隨著年齡和視野的增長唆貌,對藝術和美學的喜愛有增無減滑潘。繁忙的工作之余,徜徉藝術之林锨咙,是我得以放松的最好方式语卤。
我生活的這個城市,擁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和藝術中心酪刀,大大小小的文化場館更是不勝枚舉粹舵。如果愿意,365天可以看展不重樣骂倘。因為經逞勐耍看展,漸漸對印章也有了些感覺历涝。在許多展出的中國歷代繪畫和碑帖上诅需,都可以看到形式各異的印章,有的作品上竟多達幾十個睬关。
但因為對書畫只停留于欣賞诱担,并無提筆揮毫或潑墨暈彩的勇氣,所以對書畫章电爹,也就僅限于觀賞而已蔫仙,未多加留意。
倒是對藏書印丐箩,曾經做過些了解摇邦。畢竟校園里待著,也算是經常跟書籍打交道的屎勘,所以對書印更感興趣些施籍。
據文獻檢索,目前為止發(fā)現最早的藏書印是在西漢概漱。
我國藏書印的歷史很長丑慎,現在所知最早的藏書印出現在西漢,那時的藏書印與一般的收藏印并沒有明顯的區(qū)別瓤摧。至唐太宗時使用“貞觀”印竿裂,宋太祖時使用“秘閣圖書”收藏印鑒,藏書印的刻制與使用已成為風氣照弥,此后越發(fā)風行腻异。明清之際,私家藏書蔚為大觀这揣,加之篆刻藝術有了大的發(fā)展悔常,流派印在藏書印中爭奇斗艷影斑,使得藏書印的數量和內涵都超越了前代,藏書印的使用更加普遍机打。
對藏書印最直觀的感受是在上海圖書館獲得的矫户。從小到大一直很喜歡圖書館的氛圍,總愛在借完書后再到閱覽室看看姐帚。過去吏垮,還經常會因為要完成論文或者撰寫課題而去圖書館查閱資料障涯。
有一次罐旗,借了一本僅供查閱的線裝書翻看。突然兩枚朱紅色的書印跳入視線唯蝶。玉紙墨林間兩枚朱印相鈐九秀,恰似兩朵紅梅,煞是好看粘我」难眩可惜事隔多年,彼時也無手機可以留照存念征字,所以具體內容早已經淡忘都弹。但那一刻帶來的視覺沖擊還是銘記于心。
明朝時期匙姜,藏書印的應用成為一種風氣畅厢。印章所刻也遠遠不只是書齋名號等簡單內容,更是包含了主人的生活志趣氮昧、治學風范等框杜。
明代文學家黃宗羲的藏書印上刻著“窮不忘買,亂不忘攜袖肥,老不忘讀咪辱,子子孫孫,鑒我心曲”椎组,愛書之情油狂,盡在其中。明代著名藏書家寸癌、澹生堂主人祁承煌专筷,他的藏書印文是一首詩:“澹生堂中儲經籍,主人手校無朝夕灵份,讀書欣然忘飲食仁堪,典衣市書恒不給。后人但念阿翁癖填渠,子孫益之守弗失”弦聂,詩中要子孫愛惜書籍鸟辅,守之弗失。
吾友小方莺葫,才女一枚匪凉,寫作、書法捺檬、篆刻再层、繪畫都甚了得。教書之余還學中醫(yī)堡纬、習古琴聂受,是個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
業(yè)余經常開設教程的她其實很忙烤镐,但她還是為我的“抱一齋”書印精心挑選了一塊荔枝凍的石料并篆刻完成蛋济。她說此印用的是朱文齋室印,所以有邊款炮叶。邊款書:珍女史雅正碗旅;因為“齋”字豎畫多,所以需殘破一邊镜悉,讓氣息流動祟辟。
得此印,愛不釋手侣肄。我的雅趣又上了一個臺階旧困。
書簽
喜歡閱讀的人桌上,我想有一樣東西是少不了的茫孔,那就是書簽叮喳。盡管此物很小也不起眼,但我覺得它的作用并不亞于文房四寶缰贝。
書簽起初并不叫“書簽”馍悟,而是叫做“牙黎”,相傳是在東周至春秋時期出現的剩晴。那時候的書锣咒,是寫在竹簡上的。想象一下赞弥,要從一卷卷笨重的竹制書中查找需要的內容毅整,該是多么不便!
為尋求解決之道绽左,人們索性在竹簡中需要的位置插入一枚動物骨質的吊牌做標記悼嫉,這樣就很快能找到需要查看的地方。再后來又在這些動物的牙骨上系上一根有色的絲帶拼窥,這樣用起來更加方便戏蔑,并且還能給笨重的竹簡做一些裝飾作用蹋凝,從而彰顯出讀書人的考究。
這應該就是關于“書簽”最早的記載了总棵。
我對書簽的愛好鳍寂,說來好笑,竟是源于自己的粗心大意情龄。
我有個與別人不太相同的閱讀習慣迄汛,喜歡同步看幾本書。比如枯燥的理論書籍和輕松的小說交錯閱讀骤视;或者教育書籍和人物傳記一塊兒放在床邊鞍爱。一種書看累了就換換口味。這也就導致了我對書簽的需求會比別人更多一些尚胞。
但是看完一本書之后硬霍,我常常忘記把書簽取出來。當開始另外一本書的閱讀時笼裳,又懶得再去書架上取看過的那本,寧可重新找書簽粱玲。那么如果同時閱讀三四本書(辦公室躬柬、家里、隨身的包里)的話抽减,就時常會為找不到書簽而抓狂允青,因為舍不得將書折角。所以有一陣卵沉,明信片颠锉、吊牌、照片史汗,甚至紙幣琼掠,都會被我隨手拿來當做書簽。
有一次停撞,朋友在歸還給我書時瓷蛙,還給了我五十塊錢,說是夾在書中的戈毒。這樣的糗事艰猬,讓我覺得挺難為情。好歹也是個讀書人埋市,怎地就這般潦草冠桃?
似乎是從那以后,就對書簽上了心道宅。外出旅行或者逛書店時食听,都會留意著有沒有別致的書簽套么,時不時地買一些備著。
也是在留意了書簽之后碳蛋,才發(fā)現這小小的物什其實很有講究胚泌。除了材質迥異,更可以表達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肃弟。
比如玷室,上圖二是我收藏的國家博物館出品的“杏林春燕”和“花飛蝶舞”純銅書簽,采用激光雕刻工藝笤受,反映了春天的生機盎然穷缤,靈動有趣。圖一左邊那個箩兽,則是經常被我?guī)г谏磉叺慕蚋亍3讼矚g薰衣草的圖案,也因為這書簽還是一把尺子汗贫,閱讀時劃重點非常方便身坐。右邊的那款,是不銹鋼烤漆的如意鼠落包,是中國剪紙藝術和生肖文化的結合體部蛇。
如今社會,是追求個性的時代咐蝇。因此涯鲁,書簽演變到現在,除了滿足基本的實用之外有序,更多的是體現了使用者的獨特審美和人文理念抹腿。
吾友小魏,鐘情水彩旭寿,幾乎每日練習警绩,堪稱畫癡。閑暇時光里鉆研美食许师、花道房蝉、茶藝,資深文青是也微渠。
小魏作畫搭幻,煙火氣兼具文藝范。我的攝影作品也有幸常在其筆下呈現逞盆。知我好集書簽檀蹋,送我不少親手繪制的水彩小畫。
得此禮物,我同樣愛不釋手俯逾,這可是獨此一份的作品贸桶!
或許有人會說,讀書這事桌肴,本來很簡單皇筛,你何以搞得如此復雜?那我又要說一些題外話坠七。
前些日子我閱讀許倬云先生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水醋,書中講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自然生活與精神世界中所體現的內涵”胫茫看完后拄踪,有一個特別深切的感受,就是現代人活得太糙了拳魁,對待生活缺少講究的態(tài)度惶桐。我們完全沒有活出祖先所制定出來的那些美好的生活方式。
許先生說潘懊,他小時候姚糊,每一個剛識字的兒童在冬至那天,都會被分到一張九九消寒帖卦尊。字帖上寫了這么幾個字叛拷,叫作“庭、前岂却、垂、柳裙椭、珍躏哩、重、待揉燃、春扫尺、風”。每天早上起來炊汤,小孩子拿著毛筆在描紅上寫一個筆畫正驻,等把這九個字寫完的時候,正好八十一畫抢腐。
用八十一天寫完意味著什么呢姑曙?意味著春天來了。當一個孩子拿著筆迈倍,把這八十一畫填完了以后伤靠,從冬至就走到了柳條垂絲,燕子回飛的春天啼染。傳統(tǒng)中國人特別善于把對自然的感受融入到平時的生活當中宴合,成為一種詩意的講究焕梅。
所以我想,如果旁人眼里的附庸風雅卦洽,能夠帶給自己精神世界的滿足贞言,何樂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