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西安城墻計劃——裴曉宇
2016年11月9日傍晚7點始(北京時間2016年11月9日大約下午1點左右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tǒng))——繞城計劃自始往后推進
負重十五公斤旅行背包 內裝生活用品和記錄設備 由電子城出發(fā) 到城墻跟由含光門進城 開始每日環(huán)城一圈 進行記錄與考察
我 一個長期緩慢活在矛盾世界中的人 一個貌似極具幸福感的人 有我相對喜歡的生活 有我相對喜歡的環(huán)境 我可以相對自由做出選擇 并且自得其樂 但是 這個社會是龐大的 在矛盾中急于適應的人 大多數(shù)都是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上流社會 變態(tài)的將自己copy成一個圓融的商人 變成虛偽作假的人 這并沒有錯 大家思考過 這就是正常的一個人啊 可并不是 而是偷換概念變成正常的掠奪而已 是社會影響了他們 所以我的矛頭經常指向這群人和這群人所造就的社會來講述我看法 對于一個自認為幸福的人來說 什么都可以看淡 但是我現(xiàn)在開始進入自然成熟期 想要給自己所生存的社會負起責任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一切源于誠心
現(xiàn)在的中國是一個讓人覺得具有極大緊張感的國家 人多 什么人都有 但是生活不如意的人是占大多數(shù)的 他們可能容易被別人左右 是什么讓這些人感到壓力土陪? 社會的開放卻僅僅是表面的輕松 中國工業(yè)的轉型 首先讓很多只會靠體力勞動的人存活更加艱難 隨之的是各行各業(yè)外加大學生就業(yè)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在經濟騰飛之后的價值觀判斷讓更多的人不知所措 大多都是平凡的人 多少人在為了生存為了前途疲于奔命 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能or不愿意靠父母背景和在外的農民工是在中國經濟轉型之后很悲涼的一代 不僅是家庭背景還有父輩的環(huán)境背景 他們是陌生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者是陌生城市虛假繁華的被始作俑者 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幸福感卻絲毫沒有增加 農業(yè)不能再滿足農民的生存 被迫扯著老身子骨外出謀生 積蓄幾乎全部用在了他們的下一代身上 但是這些年輕人出去之后不能再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土地 那片土地無法滿足他們 普遍價值觀所謂成功讓他們不得不選擇在外 更多的是無奈 他們僅僅有暫時的快樂和開心 可能是和一群人吃圓桌飯的時候 可能是和一群人累積了在睡夢中的的時候 可惜他們不會真正的開心 當它們跨出家門走向他鄉(xiāng) 不再是從家騎著自行車就可以上班的人 有的變成了為生活低頭的人 四處奔波只為糊口 有的變成了為了夢想北上廣的“漂兒” 窩在那個高價租來的不是家的家 即使有的人成功了 在另一個城市立足了 將全家接到這個城市 但他們依然屬于外人 不能落地 本地人一口正兒八經的方言就能拒絕你 并且表現(xiàn)出作為本地人一臉傲嬌 他們帶著所有承受在這個熟悉有陌生的城市變老 但他們百年之后留遺他們依然是想要回歸故鄉(xiāng)落葉歸根 不想客死他鄉(xiāng) 從歷史上來看人類的各大遷徙算是保留了人類這個物種 但是 如今這個社會是和平社會 人類一直在努力追求社會的和平 可是現(xiàn)實呢象浑? 不是這個樣子 這個社會充滿著人性的斗爭 明顯弱勢群體居于下風 他們沒有實力和心力展開斗爭 主要是沒有時間 他們的時間都在忙著生存 這就是現(xiàn)實 實話實說 也是題外話 能落葉歸根這種做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人文情懷 是體現(xiàn)國人重情的重要表現(xiàn) 若干年之后完全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也在丟失 這一群居于下風的人 也讓我想到了我就和他們一樣 像是《阿飛正傳》中的那句話 世界上有一種鳥 一生只落一次地 落地的時候 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我們這群人同樣被迫生活在這個社會 就一直飛著 沒有歇腳處 直到有一天陌其然離開
還沒有完 我不是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人 落葉歸根也歸根結底是你的一種無奈 因為你不屬于那個城市 即使死后你也沒有歸屬感 就像陳丹青上次說的 華人怎么出了國之后變得更愛國了 就是這個原因 西安是一個相對而言樂活的城市 西安人大多是很熱情的 樂意幫助人的 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就是家鄉(xiāng) 但是西安又和其他城市一樣 都是外鄉(xiāng)人的暫住地 是一個流動量非常大的城市 我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 在西安這塊土地上生活四年多 偶爾覺得自己是西安人 實際上我依然不屬于西安 西安也不屬于我 這從根本上不是我有沒有西安戶口本的那點事兒 當我有念頭離開之時 一個城市對于一個外鄉(xiāng)人可能只剩下冰冷 城依舊是城 沒有一句挽留 最冰冷的一句話莫過于 如今你走什么也帶不走 城市還是那個城市 你走了這個城市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 你的渺小可以忽略不計 我突然內心感到焦慮和恐懼 原來在大學時期我就輕微的感受到這樣一些狀況 那個時期也用繪畫來記錄當時所不成熟的感受 大學最起碼還算是一個保護傘 當你真正的踏入社會 與社會的關系更加的密切 對這種疏遠感才會更加的真實 但是 以上所感受都不是問題 繞城墻計劃是建立在我與西安還有什么關系上的 我走了有什么東西還會會讓我?guī)в心钕?悄悄地離開“不帶走一片云彩”對于任何人都是假裝寬宏的一首詩和無奈地美好 我想感受這個對于我而言陌生的城市所能承受之輕 想要感受到這個地方真實的地氣與人味兒 還有重要的是時間能否在行動中慢下來 但目前來看無疑歷史的城墻對于我而言就是冰冷的 就像在背陰處觸摸到的城墻磚的溫度 又冰有潮 只有些許的青苔與你親切互動 我住在電子城區(qū) 經常騎著車在西安這片域上穿梭 熟悉了很多條路 但是如今依然是形同陌路 之所以選擇在西安城墻 沒有選擇在大雁塔大明宮這些地方 西安城墻雖與其他幾個地方同是是西安的標志 特別之處在于所有前來旅游的人都喜歡看一看就走了 他們充其量在城墻上玩一玩 觀觀光 覺得挺沒意思就迅速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像大雁塔那些地方變成了游玩的聚集地 全是錢和商業(yè)繁榮的腐臭 大雁塔沒有生活 繞西安城墻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在行進過程中 它有繁華閑散的酒吧街 有蕭瑟匆忙的火車站 至少在繞一圈之后 你就會感受到人生多面 幸噶r冢苦難 流風冷暖 悲歡離合 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西安城墻是西安歷史的記憶 西安人最安全的堡壘 是他們靠著城墻寄托的情感的圣地 外人看到的僅僅是一片墻而已 我與西安相隔的就像是西安的這堵墻 爾將把我距之門外
這次繞城墻行為計劃就像是給自己一個空間 在這個空間中完善找尋自己 更是豐富思考的機會 對自己的拷問 并且可以借自己的行動去深刻了解看到的社會 帶著自己的諸多疑問強行介入西安城墻的遺留的現(xiàn)代文化地氣兒 是基于社會快速虛假化發(fā)展的反思 我的強行介入西安城墻注定是不成功的 我沒有想著融入 我僅僅是想要讓它發(fā)生過 我曾在意過 阻止不了商業(yè)資本的快速發(fā)展 也改變不了什么 ——這也是計劃的開端
繞城記錄
繞城過程中繪出的城地圖 一路上遇到的人 看到的事情 聽到的一些故事 都用筆記本記錄下來 不用想很多 ?自己可以是一個本地居民 可以是一個游客 可以是一個記者 可以是一個攝影師 繞城不是目的 只是一個于我自身而言的思考過程
休息時的簡筆 繞城一圈聽城內老人和我說大概13.7公里 所以我?guī)缀趺刻於紩羞@么大的運動量 如果能這樣在運動中做一個計劃是很有趣的事情 所以朋友和我說你幾乎每天去 不累嗎 不言而喻 只可惜小看了西安的霧霾 三天之后我就開始感冒 嗓子和呼吸道都發(fā)炎 他們說我是西安流動的空氣凈化器
城的墻傷 仔細觀察 城墻一周就剩這個地方沒有被掩蓋掉 旁邊還有一塊漏土層的 問了很多路人 都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 有的說是翻修時剩的 也有的說是后來補墻打的水泥 不必要追究物的演變 很突兀 但是這個突兀真實反應這個社會人的變化
墻的暫時性紋身1 從酒吧打出來的一束投影 動態(tài)的再演繹真人秀節(jié)目 酒吧街人不多 沒有人停留下來 都是匆匆而過 我僅僅是對這個光很感興趣 像是給墻賦予了現(xiàn)代的生命
墻的暫時性紋身2 一樣是從酒吧打出來的投影 靜態(tài)的 光是紫色的 在黑夜中很詭異 和樹的影子混合在一起 就像科幻小說一樣
老樹與墻的擠壓斗爭 一顆大概三十年的老樹 如今茁長到可以和城墻對抗 我仿佛看到了三十多年前人們載下它時那棵搖搖欲墜的細桿 也慶幸人們沒有把它砍掉
老人城墻下的麻將 每天六點以后 在含光門下 一群平均年齡在花甲的人支個桌子打麻將 是飯后的腦力運動作為消遣 也想到我朋友小田說的他爺爺 曾經每周幾乎都會約上他的那些老朋友一塊騎著車子去羊肉館下館子 可以坐一圓桌子 如今他的那些老朋友也大多去世了 現(xiàn)在也不用騎車子了 一個老頭可以直接開輛電動三輪車拉著就去了
一個傻子?
他在懼怕什么希痴?行為貌似是傻子 我停下車子窺視了他好久 他一直低著頭站在那里 時而挪動腳步轉轉身子 時而像烏龜一樣探出頭像小偷一樣看一看 鬼鬼祟祟 然后一直站在那里 我也沒敢上前打擾他 只是天涼了 擔心他會生病
轉過東北角的一條直路 矮墻那邊應該都拆遷了 這邊沒有什么人 偶爾會有幾個夜跑的老年人和小情侶牽著狗走此路過 我在這里停下來好幾次 休息 算什么也不干 僅僅看看老樹 摸摸城墻 想想事情 呼吸空氣
西北角的拐彎處 唯一兩遍都是一個直角的拐彎 墻那邊什么也看不見 能聽見歌聲 不知道從哪里傳來的
東北角拐彎處 很有年代感的一個拐角取景 適合拍花樣年華第二部 張曼玉從對面走出來 梁朝偉側身路過 沒有說話 好像看了對方一眼 覺得很有意思
西南角拐彎處 這里燈火通明 仿古建筑的餐館和賓館很多 人也自然很多 算是西安城墻內最不喜歡的一處 嘈雜而煩躁 商業(yè)消費太集中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年代感
一只應該是剛剛生完狗寶寶的流浪狗 很瘦 肚子上的奶嘴好像是好幾天沒有喂過狗仔了 很臟 肚子扁扁的 對車輛很警惕 本來要給它買點吃的 但是一輛車過來把它嚇跑了 跑到旁邊一條巷子中去了
兩條金毛 見到我的到來很歡快活躍 他們的主人在聊天 我給他們拍照 但他們的主人喊一聲過來 他們無奈的跑過去 關于人類養(yǎng)狗 養(yǎng)寵物 我以前也喜歡也養(yǎng) 但是 養(yǎng)寵物變成了一個虛假的詞 像是養(yǎng)寵物的人都好像很有愛心似的 但有些人養(yǎng)純屬想要滿足自己是管理者領主的地位 展示自己的權勢 滿足人類的奴役性
另一只流浪狗 好幾次去我還又見到了它 它好像還不是流浪狗 是一個收破爛的人養(yǎng)的 他對靠近他的人都會扯著嗓子象征性的叫幾聲 然后就跑了
小南門下的夜市小吃街 城墻一周只有他一家在城墻下擺攤 小火鍋 人很多 老板很熱心 對來來往往的都照顧的很周到 問路的人問他總是說的很詳細 也很親切
城墻下的廣場舞團 跟著節(jié)奏做著晚飯后的運動 跳著很帶勁兒 很生活 一些小孩子也跟著他們學著跳
一個清潔車的聚集地兒 沒有人照看 我很了解 這個時間大概九點多鐘 這些人應該回家休息了 他們很辛苦 每天凌晨大概三四點就要開始清潔昨天所產生的的馬路垃圾 這讓我想起日本的街道 很干凈 并且馬路上不按設垃圾桶 在記者過路采訪時 問了幾個行人 他們都是將自己所產生的的垃圾裝到包里帶到家才扔 不過有一位大媽說 他們在十幾年前 馬路也是很臟 但是后來就越來越干凈了 我相信中國有一天也會變成那個樣子
含光門下剃頭的老人 這些人曾經和赤腳醫(yī)生一樣 穿梭在各家各戶 后來就直接在大馬路邊上給人剃發(fā)了 這樣的風景反倒成了西安的一個人文標識 老文化的存在
城墻下的乞丐 給了這個乞丐好幾塊錢 和他聊天 他警惕性很高 而且很精明 他說你別問 我不是職業(yè)的 職業(yè)的都是河南的 河南有一個村子都來西安了 他一開始時說我是記者 一定拿著錄音筆給他錄音呢 啼笑皆非 我拿出所有東西和他說我不是什么記者 我就是一胡轉悠的 在繞著西安城墻玩兒 后來老人也貌似信我了 我看到什么就問他 他有一本發(fā)了黃的書 還戴個眼鏡 我以為是現(xiàn)代孔乙己 看來不是 他57年生人 貌似已經放棄了各種 不過小本上還有一些記錄 西安話讀起來還蠻押韻 記錄一些八卦圖什么的 聊的太多 沒法簡單記錄 反正覺得這個人挺有意思 但是乞丐分什么職業(yè)不職業(yè)的脂凶?難道是丐幫?
建國門下的合唱團 一些退休的音樂老師和一些愛好者每周一三五都會在這里演奏對于我而言的老歌 歌聲很有感染力 美聲唱法也很專業(yè) 一位老大爺說他每次都會來場 在這里可以放松自己 他們?yōu)榱瞬淮驍_城內人的休息 大概九點多十點就散了
一群踢毽子的高手 都說高手在民間 這群業(yè)余踢毽子踢得是真絕 各種花樣樣樣精通 年近花甲但是身手矯健
一個拉二胡的年輕民間秦腔藝人 很有意思 也很熱心 是一個對二胡的執(zhí)著追求者 本來要給他錢 但是掏半天沒有見錢 我不清是丟了還是花了 就遞給他一支煙 他說他白天上班 晚上賣藝 他問我知道誰 我說瞎子阿炳 他就給我來了一首 二泉映月 很感人 給我講民間故事
路遇兩位大爺練武術 中國民眾傳統(tǒng)的健身運動 每次路過我都會我坐下來抽煙休息 感受他們的親切 他們每天幾乎都有新人過來 老人教新人練習動作 累了時他們也坐下來抽著煙閑諞 大約到九點半 他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他們走時剩我一人 但沒有失落 還是回歸到最初的我
這幾天在城墻根上遇見好幾個應該是給過世的親人燒紙的 有的哽咽 有的在言語一些什么
本來還想上去和他們搭搭話兒 但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 攝影師和我說 現(xiàn)在正是由秋過冬的時節(jié) 他們是在給過世的親人燒寒衣 用紙糊的 有時候還會往里面塞一點兒棉花 天冷了 活著的人擔心他們在下面受凍 也讓我想起了山西老家那邊 會給親人燒紙糊的樓房 汽車 彩電 冰箱 什么的 雖是一種迷信 但是也體現(xiàn)了中國民俗祭祖文化以這種方式表達對亡人的感恩
朱大爺 一個樂活的人 站在城墻下 大爺給我講述他的生活 他能調侃得了反腐 也講得了俗世 他說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就像電視劇 籬笆 女人和狗 生活很簡單 不要追求太多物質上的 就他一個朋友而言 夫妻倆老兩口 買了一個大house 沒來就想要享受了 但是房子大了 每天還得因為打掃收拾屋子而吵架 最后不得已 誰都別干了 干脆找個保姆算了 說完 哈哈大笑
老城墻下的葫蘆頭 味道很醇香 老板很熱情 不是西安本地的 從河北保定而來 在城墻下生活了三十年 靠賣梆梆肉起家 后來和西安的親家一塊開了店鋪 也賣葫蘆頭 他說西安很養(yǎng)人 他本來長得很黑 來西安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慢慢的變白了 很有意思 他計劃是剩下的一生都要在西安度過 而且祖祖輩輩都要在西安這里扎根
城墻下的賽鴿俱樂部 代表著西安老居民對生活小情趣的樂意 不是提溜著鳥籠作把玩兒 我問了幾位大爺 他們每周都會有人來收賽鴿 剛好是將這些鴿子拉到我的家鄉(xiāng)晉中放飛 我也蠻開心 有位有位老大爺說他基本每次都交幾十塊錢來賽鴿 但是從來沒有獲過什么獎 最重要的是老大爺說這就是個愛好 能每天逗逗它 喂它點兒食 很滿足 參賽也算是讓他的各自更將康一點兒 多跑跑 看看外面的世界 反正它因為這磁場也會回來
西安的火車站 城墻的突破口處 我曾多少次在這里坐上火車去向各地兒 從來沒有好好地審視這個地方 就像我原來寫的 這里蕭瑟而匆忙
城墻下一片玩手機地人 他們可能再過幾個小時 就要從這里前往全國各地
等待出發(fā)的這群人 問了幾個中年人 他們拿著大包小包的行李 他們說是在西安打工 干一些體力活 冬天很冷 干不了活了 今晚要坐火車回家鄉(xiāng) 明年還說不準去哪里 有的是從甘肅過來的 在這里倒車 也是回家鄉(xiāng) 我看到他們我也想起了我的叔叔伯伯 他們也四散各地打工 賺錢養(yǎng)家 我自己也曾做過很多苦力活 電焊 按地暖 在高樓上搭外架 能力會到他們的辛苦
當然也專門訪問了在外闖蕩的很多個朋友現(xiàn)狀 列幾個記錄
王 生于山西 現(xiàn)在在北京 2012年底畢業(yè)于新東方烹飪學校 而后獨身一人直接去了北京 如今換了三個工作單位一直在干廚子 當我問他說你在北京呆了五年了 你將來什么打算 他回答我說不想呆了 要走了 希望還是回家去 當我問到他說你為什么去了北京 他說本來要去深圳 但是北京還是離家近一點兒 就選擇了北京
張 出生于呼和浩特 現(xiàn)在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2000年畢業(yè)于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团搞,當我問到他為何留在北京時 因為家鄉(xiāng)那邊沒有這樣好的藝術氛圍與生存環(huán)境 他在北京生活了將近20年左右 但他認為自己并不屬于北京 他將自己比喻為一只鳥 一直在不停地飛 他將家鄉(xiāng)比喻為父母 我能明白他內心深處對于家鄉(xiāng)那片土地的愛
冰 生于陜西渭南 現(xiàn)生活在渭南 2015工作于昆明 因為身體原因回到家鄉(xiāng) 她說縣城的飯很好吃 當我問到她喜歡家鄉(xiāng)還是昆明時 她回答我說家鄉(xiāng) 昆明畢竟是外地,外地呆久了會想家 ?最后我說當你事業(yè)有成 如果你可以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去安穩(wěn)的生活 你會回去安享晚年嗎 她說安享晚年的地方當然首選家鄉(xiāng) 但不一定是我家這里 可以是陜西的任何地方對我來說陜西就是家
王 出生于遼寧海城市 大學長春四年 之后河北八年 如今北京的第三個年頭 當我問到他你這么多年算是一直在路上 你想家嗎聪富?他給我直接回答想 他現(xiàn)在在北京已經成家 但當我問道家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想到的是他出生的地方
侯 生于渭南 2008年工作于北京 有干過家政 保姆等各種工作 照顧過老人看管過小孩 聽她回憶她在北京的生活和工作的經歷 遇到過好人也遇到過壞人 在外生活簡樸 將所得工資給予孩子上學 讓人聽得幾乎要落淚 如今 由于孩子準備要考大學 所以阿姨回來照顧孩子 她說 家鄉(xiāng)是我人生航行的起點和終點 也是人生漂流休息的溫暖港灣
田 生于西安 2000年離開西安 到了北京 呆了12年 現(xiàn)在也回到西安居住 他說西安就是個城市 和其他城市沒球不同屬于比較討厭的城市 在這個版圖下 哪兒生活都一樣 但是也可以從他的話語中聽得出來對西安這個城市的感情和對生活的淡然
現(xiàn)在的社會和曾經的社會不一樣 采訪朋友時以家鄉(xiāng)的介入或許更能直擊人心其實也不算正經采訪 就算是胡聊閑諞 談到家鄉(xiāng)也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了解一下這些人的歷程 感受目前社會對人的影響 幸運在戀鄉(xiāng) 不幸在戀鄉(xiāng)莺丑?即使在外定居 家鄉(xiāng)早已不再 你或許自認為對曾經的家鄉(xiāng)早已遺忘 擺脫家鄉(xiāng)所賦予你的任何 但是 人總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 當你明白家鄉(xiāng)為意味時 或許那塊地方早已經物是人非 找不到你還想去索要東西的痕跡 雖然這是正常的社會進化 各種大的遷徙都在證明著動蕩時期人類的遷徙保留了物種 但是到現(xiàn)代之后似乎這個速度在加快 老東西(特指情感)已經慢慢的在丟失 隨著大流走的大多數(shù)外鄉(xiāng)人 他們不怨天尤人 更沒有時間思考自身 他們對這個社會不存在責任感這些詞 不是貶低他們怎樣 是因為商業(yè)太發(fā)展是飄著的 根本在這里沒有落地
人們走時總是留戀一個人 因為一個人留戀一個城 是否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一座城而留戀一座城 放下一些沉重的包袱 把腳步慢下來 看看這座冰冷的城但是卻養(yǎng)育著我們 是你所識人的壁壘和基礎 通俗講就是你對這個城愛不起來怎么會有愛的人 墻壁不能與你直接溝通 但是 你可以感受它 也用通俗的話來講 就是 奔跑在路上的時候 別忘了停下來 看一看周圍的風景 否則你說你帶著愛人一直在路上 卻沒有發(fā)生事情 那根無意義有什么區(qū)別 很多走在另一個城市的外鄉(xiāng)人 無法慢下來 在現(xiàn)實中生存總和理想有反差 人類自有哲學以來 一直在追蹤人活著的意義 總是沒有答案 快也好 就快得過 慢也好 就慢得過 也總是隨著大流所被動 但是 你的理想確定是你的理想嗎著蟹?你所背負的理想是不是是別人強加給你的理想墩蔓?
老城固然就一個 毀得毀 拆的拆 能保留下來算是幸事 從城說回人 人一直在變化 從多數(shù)文盲變成少數(shù)文盲 文明也算是在進步 鼻子低的整個容 從德爾惠也穿上杰克瓊斯 但是由古至今 人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 文明是建立在需要有一個歷史維度上的 也可以說是基本沒變 變得僅僅是硬件 也就是環(huán)境 從本性上依然是沒有變化 孔子已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 蘇格拉底也差不多是兩千四百多年前的人 雖然沒有做過汽車 但他們的遠見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人連腳后跟都拾不上?文化不會遺傳 每個人從生下來就是新生 所有都是后天學得 所以才會有一代一代的人 才會存在這種平等或者起伏的界限 作為90后一代 我也希望能說上我們的話 我們不是腳踏實地的 是活在象牙塔里的 推動商業(yè)固然沒的說 事到如今是正確的 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讓在這樣的社會現(xiàn)狀下商業(yè)娛樂過于強大 勢必對歷史文化這種高級文化造成沖擊變得虛弱 沒有底氣 這樣僅僅反映的是人類的侵略性 是惡習 我不同意人類強制性統(tǒng)治地球 居高臨下 這樣的行為必然導致人類自我毀滅
這次行為計劃雖然僅僅是一段時間的過程 提出由一個話題所引出的一連串問題 絕不是偶然 是在這樣一個文化與經濟不平衡社會必然將會引起的話題 最起碼不會在我這里終結 它隨著人類的進程所存在 這是多個的社會問題 需要踐行與反思 是人類所在這個地球生存的意義問題 是相對矛盾的現(xiàn)實問題 是具有社會研究價值的人類共同問題 這些問題是反映著一種社會文化 是有推動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計劃中的繞城也是基于在運動中的思考 在文化情懷的名義上給予繞城以名義 繞城不是目的 而是一個行動的借口 穩(wěn)固的城墻 流動的人口 如果商業(yè)資本慢下來 是否可以改變人類偏執(zhí)的現(xiàn)世價值觀 并且我將可以以我個人名義說話 不要在推動商業(yè)資本的進程中而忘記了提升自身文明情感藝術將永遠督促制約社會的不平衡現(xiàn)象
終于
很自然而然的
沒有任何征兆的
我與城墻還是對話了
我知道
沒有繞城計劃
沒有了解
我便無法完成這個行為
在那片唯一沒有被磚石包裹的地方
這里是它唯一可以說話的地方
我用家鄉(xiāng)介休的方言與它對話
它用西安方言與我對話
我們沒有隔閡
我跟他講了我從小到大的所有經歷
接下來還計劃干些什么
它告訴我它的經歷
給我提了很多建議
我們貌似還有爭吵
很有意思
與西安城墻的對話影像資料(可在騰訊找視頻——繞西安城墻計劃)
對話圖片資料
計劃之內 意料之外我媽從小就和我說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舉個生活小例子 原來覺得很生氣 現(xiàn)在拿出來侃侃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 冬天吧 我們家連續(xù)吃了兩天午飯蘸水面 我覺得有點膩了 我和我媽說 要不咱哪天吃個羊肉面?我媽說好 但是后來竟吃上了羊湯面 我問我媽咋回事 我媽說 計劃趕不上變化 羊肉突然價格暴漲 只能做點湯面了 但是 這并不是不好的 長大之后再吃羊肉面 覺得還是羊湯面香 和與城墻對話行為一樣 繞城計劃計劃是有一些手稿 但是意料之外的是琢磨到一種感覺上的簡化手稿 這種手稿給我的體會是 表意不表形 由簡取代繁 平淡中好要有高潮 你看著蠻“抽象” 我看著很具象 OK 很舒服 因為 我也感受到社會審美需要徹底改變 不留任何后遺癥 傳統(tǒng)思維審美定式太嚴重了 這個社會需要做減法 這種減法又是加法 改變你理解上對于“抽象”物質的概念 從前者轉化過來 然后減去
紙本平面繪畫草圖
紙本裝置設計圖稿
馬斯洛理論中說到人們滿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 會主動追求性靈上的自我實現(xiàn)但是問題大了去了 滿足基本衣食住行萧豆? 部分都快沒滿足 部分都快滿足了 部分滿足快了 少部分屬于正常 所以有出結論 目前這個社會有問題 然后我也說關于行為藝術 真正高級意義上 不是動作的藝術 表演的很多都是花拳繡腿 作秀 更勁兒是即使身體表面不發(fā)生 但已經可以“使上帝發(fā)笑了”
還有我在想 社會如果有將來 必然是兩個大觀 一 社會非臣榕快 已經優(yōu)勝略汰 一個人的效率非常高 目前看來的現(xiàn)實個人利益得到最大化 二 社會比現(xiàn)在要慢很多 一個人不需要有多大效率 達到一種平淡和諧 我來想想這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 如果快到停不下來 肯定是毀滅性的 并且是加速了的 所以需要再慢下來 那會兒出現(xiàn)的問題會比第二種情況發(fā)生的東西會多 所以需要保持一個正常速率 并且是有文化(歷史文學與哲學)基墊 同時進行科學與商業(yè)的慢發(fā)展 形成慢資本主義 這樣也有可能演變成社會主義 到最后人類滅亡
- NO END -
染se體當代藝術
下日土巴人制作
很嚴肅的微信公眾藝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