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字如其人",或許真是這樣峡谊∶K洌縱然沒有大數(shù)據(jù)的支持,但就我個人而言靖苇,從學寫字至今二十幾年席噩,我的字體確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班缰。
小時候贤壁,作業(yè)本格外珍貴。于是那時候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埠忘,不占地方脾拆,方格本的一個大格子里面有四個小格子,每個小格子中仍能放下四個字莹妒,足矣想象出字有多小名船。可見旨怠,字體雖不一定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情渠驼,從某種程度上或許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經(jīng)濟狀況。
中學時代的字變成了一邊倒鉴腻,傾斜的厲害迷扇,現(xiàn)在看來當然是很難看的。因為我寫字的時候腦袋向左偏爽哎,青春期畸形的審美觀認為自己這個動作特別帥蜓席。當然,這樣的"帥"不僅讓當時的字嚴重傾斜课锌,也導致了我的左眼有嚴重的弱視厨内。
大學的解放天性也使我的字體得到了解放,沒有了東倒西歪渺贤,多了些不修邊幅雏胃。從美學角度上看,稱不上驚艷志鞍,只能勉強算是順眼丑掺。直至今日,我的字仍每每發(fā)生著細微的改變述雾。
當然街州,我沒有刻意的去做練習兼丰,也不可否認每一處微小的變化都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畢竟每一個人筆尖寫下的都是自己彼時認為最美的文字唆缴。
那么除我之外鳍征,普遍意義上是不是也存在"字如其人"呢?我見過很多人的字面徽,或溫婉大方艳丛,或小家碧玉,亦或大氣磅礴不拘小節(jié)趟紊,更有一板一眼畏首畏尾氮双。這些字大部分果然與寫字的人的性情有些許相似。這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霎匈,古人果然都是哲學家戴差。
轉(zhuǎn)念又想到另一個問題。自古漢字就分為很多種字體铛嘱,也不乏按照大師的筆體反復練習至爐火純青的人暖释。他們的字體無論多么惟妙惟肖,都是復制品墨吓,最初也肯定不會反映寫字人的真性情吧球匕。我們看見的字又有多少是這種情況呢?看來帖烘,也不能單純的從字體判斷一個人性情的好壞亮曹。同時我很好奇,這樣的字寫久了秘症,寫字的人會不會在性情上發(fā)生改變呢照卦?嗯,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