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內·韋勒克和奧斯汀·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是20世紀西方文學研究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打開經典的經典”“文學批評的批評”茫经,出版近半個世紀依然盛行武花,是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薦的中文專業(yè)大學生必讀著作修赞。這本《文學理論(新修訂版)》以劉象愚询件、邢培明、陳圣生楞卡、李哲明四位譯者的譯稿為基礎霜运,以英文原版為依據脾歇,結合讀者的反饋意見,對譯稿重新加以修訂淘捡。
作為一個文學知識基礎很弱的理科生藕各,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是很困難的,速度慢焦除,理解的程度還非常有限激况。但依然能夠感受到大師作品的經典魅力。作者博聞多識膘魄,對文學作品如數家珍乌逐,書中對文學基本問題的討論,循序漸進创葡,全面又中肯浙踢,引用例證信手拈來,總計不到270頁的正文篇幅灿渴,內容量龐大洛波。以下是個人對《文學理論(新修訂版)》部分知識的讀書筆記和淺薄理解。
(一)基礎知識
“虛構性”逻杖、“創(chuàng)造性”或“想象性”是文學的突出特征奋岁,尤其是“虛構性”思瘟,它是文學的核心性質荸百。一部文學作品,是交織著多層意義和關系的一個極其復雜的組合體滨攻,同時具有“甜美”和“有用”兩方面的作用够话。這兩種作用應該是交匯在一起的。文學能夠帶給人“高級的快感”光绕,具有“審美嚴肅性”女嘲。
文學研究包含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三方面內容诞帐,這三方面又是互相作用欣尼、互相關聯的。
根據百度百科停蕉,
“文學理論是指有關文學的本質愕鼓、特征、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作用的原理慧起、原則菇晃,重在對文學作邏輯的研究◎炯罚”
“狹義的文學批評是以文學鑒賞為基礎磺送,以文學理論為指導驻子,對作家作品(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接受等)和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運動估灿、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進行分析崇呵、研究、認識和評價的科學闡釋活動馅袁,是文學鑒賞的深化和提高演熟。”
“文學史是研究文學的歷史現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司顿∶⒋猓”
“文學史重在對文學的歷史研究;文學批評重在對文學的現實研究大溜;文學理論則重在對文學作邏輯的研究化漆。”
作者把文學研究劃分為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兩大部分钦奋。
(二)外部研究
文學的外部研究主要包括文學與傳記座云、心理學、社會付材、哲學思想朦拖、其他藝術形式的關系。
作家的生平與其文學作品肯定是存在密切的聯系的厌衔。作家的生活閱歷璧帝、讀過的書籍、社交等外界影響富寿,對其藝術生命的生長會產生影響睬隶。作家從生活中汲取的素材,可能會體現在作品中页徐。但文學作品畢竟是具備“虛構性”苏潜、“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变勇,不可以直接當做作者的實際生活經歷補充到傳記中去恤左,需要加以甄別。畢竟搀绣,“與其說文學作品體現了一個作家的實際生活飞袋,不如說它體現作家的‘夢’”。
創(chuàng)作過程是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結合豌熄。比如“靈感”就是一些無意識因素的代表授嘀,自覺運用技巧性的部分則是有意識的。作家的心理會影響他們對現實的感受锣险,進而對創(chuàng)作過程產生影響蹄皱,但這不是絕對的览闰。
文學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作家都是社會的一員巷折,其審美評價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压鉴。作家的社會立場、態(tài)度和意識形態(tài)可能在其作品中有所體現锻拘,但也可能存在很大差異油吭。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現實的完全照搬,可以包含對現實的觀察署拟,也可以含有作者的愿望或者幻想成分婉宰。
文學與思想的關系,書中說到:
“文學可以看作是思想史和哲學史的一種記錄推穷,因為文學史與人類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心包,并反映了理智史÷澹”
(三)內部研究
兩位作者很重視對文學的內部研究蟹腾。書中強調,“文學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發(fā)點是解釋和分析作品本身区宇。”
文學的內部研究內容娃殖,包括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諧音议谷、節(jié)奏和格律炉爆,文體和文體學,意象柿隙、隱喻叶洞、象征鲫凶、神話禀崖,敘述性小說的性質和模式,文學的類型螟炫,文學的評價和文學史等內容波附。
1、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
作者對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討論很有意思昼钻。
毀掉一本書并不能毀掉書中承載的文學作品本身掸屡,文學作品在刊印形式之外依然是存在的。許多文學作品通過口頭講述進行傳播然评,但即使不誦讀的時候仅财,作品也是存在的。如果說文學作品存在于讀者的體驗中碗淌,但讀者沒有體驗作品的時候盏求,也不能否認作品的存在抖锥。如果說文學作品是作者的經驗,當作品完成時碎罚,作者的創(chuàng)作經驗就停止了磅废,但作品仍然存在。
“藝術品似乎是一種獨特的可以認識的對象荆烈,它有特別的本體論的地位拯勉。它既不是實在的(物理的,像一尊雕像那樣)憔购,也不是精神的(心理上的宫峦,像愉快或痛苦的經驗那樣),也不是理想的(像一個三角形那樣)玫鸟。它是一套存在于主體間的理想觀念的標準的體系斗遏。必須假設這套標準的體系:存在于集體的意識形態(tài)之中,隨著它而變化鞋邑,只有通過個人的心理經驗方能理解诵次,建立在其許多句子的聲音結構的基礎上∶锻耄”
2逾一、敘述性小說的分析批評
小說的分析批評通常把小說區(qū)分出三個構成部分,即情節(jié)肮雨、人物塑造和背景遵堵。這三個因素互相影響互相決定。
戲劇怨规、故事和小說的敘述性結構傳統上稱為“情節(jié)”陌宿。情節(jié)中一般會包含沖突,人與自然之間波丰、人與人之間或人與自己之間的沖突壳坪。沖突具有“戲劇性”。在小說或者戲劇中掰烟,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爽蝴,各種沖突不斷轉化和升級,將故事推向高潮纫骑。
塑造人物的方式有很多種蝎亚。比如說給人物命名,一些帶有深意的命名會讓人物非常個性化先馆,比如任我行发框。還可以為人物設置特定的舉止習慣、姿態(tài)或者言論煤墙,比如有些人物會有標志性的“口頭禪”或動作梅惯,楚香帥的摸鼻子動作顾患、陸小鳳的眉毛,都是標志性的个唧。人物塑造可以使靜態(tài)型的江解,也可以是動態(tài)型的或發(fā)展型的♂慵撸“靜態(tài)塑造”的人物一般會顯得比較單一犁河,缺少變化∑翘荩“動態(tài)塑造”的人物則會更加豐富立體桨螺。
背景即環(huán)境,可以營造某種情調和效果酿秸,讓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都處在特定效果之下灭翔。家庭內景與人物的關系更密切,可以是對人物的一種隱喻性表現辣苏「蜗洌“一個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描寫了這個住所也就是描寫了他稀蟋』驼牛”背景可以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自然背景可能會投射出一定的人物意志退客。背景也可以是某種龐大的決定力量骏融,環(huán)境的或者社會的,個人無法掌控或者改變的強大力量萌狂。
3档玻、文學的評價
包括文學在內的各種藝術都具有獨特的性質和價值。
“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茫藏,康德強調藝術的“無目的的目的性”(即不直接導向行動的目的)误趴,強調“純粹美”比“依存美”或實用美具有審美上的優(yōu)越性,強調審美經驗者的無利害性(他必須不想要占有或消費或轉向那引起知覺的感覺或意動)刷允≡┝簦”
俄國形式主義制定了審美評價的標準——新奇和驚異。人們對過于熟悉的語言組合或者說陳詞濫調已經無感树灶。于是作者對語言進行了“變形”,“使語言奇異化”糯而,一種是使熟悉的而語言奇異化天通,另一種是把奇異的語言通俗化。這種奇異化帶來了新鮮感熄驼,帶來新的感知像寒。
很多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文學作品烘豹,給人的感覺常常是每讀一次都會產生新的感想和收獲。這通常是指的發(fā)現了新的層次上的意義诺祸。很多流傳廣泛的經典文學作品携悯,都具有豐富和廣泛的審美價值,能夠在自己的結構中包含多種能夠給予后來時代高度滿足的東西筷笨。在莎士比亞的一部戲劇中:
“頭腦簡單的人可以看到情節(jié)憔鬼,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沖突,文學知識較豐富的人可以看到詞語的表達方式胃夏,對音樂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節(jié)奏轴或,那些具有更高的理解力和敏感性的聽眾則可以發(fā)現某種逐漸揭示出來的含義⊙鲑鳎”
以上是閱讀《文學理論(新修訂版)》的讀書筆記照雁,可能很淺薄,可能有錯誤答恶。這本書包含的知識太豐富饺蚊,需要反復閱讀、理解和體會悬嗓,希望能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更正錯誤卸勺、加深理解。
2017.04.22霧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