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幾厘
01
昨天和幾個朋友吃飯览祖,期間聽到旁邊一女性朋友在聊天,她說自己處了幾年的男朋友炊琉,打算跟她結(jié)婚展蒂。
但父母并不看好他們,經(jīng)常私底下說她苔咪,女孩最后迫于無奈锰悼,為了不讓父母傷心,只能和男生分手了团赏。
那個女孩打扮的很體面松捉,但言語之間帶著些許傷感,感受的到她很愛那個男孩馆里,無奈被父母無情扼殺。
她的朋友安慰她說可柿,“可能父母作為過來人鸠踪,比我們看的遠吧”。
這個女孩的遭遇复斥,讓我想起一個朋友营密,同樣也是因為不被父母看好而不得不忍痛分手。
但父母不看好他們的理由卻讓人覺得荒唐可笑目锭,竟然是因為八字不合评汰,在一起會不幸福。
他們是高中就在一起的痢虹,戀愛的時候被去,父母其實也沒反對,睜一眼閉一只眼的奖唯。
兩個人感情很好惨缆,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起去了大城市打拼丰捷,男生很努力坯墨,也計劃著和她結(jié)婚。
可當兩人特別高興的跟女方父母說這個消息后病往,父母開始還是很支持的捣染。
但讓他們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朋友的爸媽思想觀念非常傳統(tǒng)停巷,特別迷信那些姻緣算命的東西耍攘。
有一天她媽媽問了男生的出年月日榕栏,然后悄悄拿著兩個人的生辰去找算命先生。
最后就是前面說的少漆,算命先生說兩個人八字不合臼膏,女方父母便開始極力反對這門婚事,甚至以死相逼示损,最后朋友只能妥協(xié)收場渗磅。
很多人在父母插手你的婚姻時,面對他們的反對和不贊成检访,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不是父母在做嚴重“越界”的事情始鱼。
而是我需要做點什么,才能說服父母同意我們在一起脆贵。
但你要明白医清,愛情是你們兩個人的事,不是別人的卖氨,即使是父母也沒有權(quán)力幫你選擇会烙。
他們最多就是作為過來人的經(jīng)驗傳授和對子女的愛護。
02
自古以來筒捺,中國人的婚姻都喜歡講究“父母之命柏腻,媒妁之言”,好像婚姻不被父母看好和祝福系吭,這婚姻一定不會是幸福的五嫂。
戀愛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可一到婚姻肯尺,卻成了兩個家庭需要參與的事了沃缘,由不得你自由了。
且不說這不被看好的婚姻幸不幸福则吟,我們確實應(yīng)該想想槐臀,難道父母的眼光真的那么準嗎?
父母的意見真的那么重要嗎氓仲?我是真的看錯了自己的戀人嗎峰档?
記得張靚穎母親在張靚穎結(jié)婚前在微博上的那篇長文上,明確反對女兒的婚事寨昙,說馮軻欺騙張靚穎當了"小三"讥巡。
侵吞她的公司股份,只是把靚穎當成賺錢工具舔哪,認為他絕不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好男人欢顷。
但張靚穎依然不顧母親的反對,堅持要和馮軻結(jié)婚捉蚤,甚至連婚禮都沒有邀請母親參加抬驴。
其實那天的求婚現(xiàn)場炼七,無數(shù)人都清清楚楚看到,馮軻真的沒有那么愛她布持。
然而豌拙,婚后卻頻頻傳出感情不和的消息,被媒體拍到時兩人臉上都不帶笑容题暖。
過年一個人回老家按傅,在面對婚變的傳聞時,連她自己都回應(yīng)說:"我事業(yè)有成就好了胧卤。"
可能世上確實有些父母并不愛自己的孩子唯绍,純粹基于自己的利益或偏見,去反對一段婚姻枝誊。
但如果父母確實愛孩子卻又反對孩子的伴侶選擇况芒,那只有一個原因,覺得對方照顧不了自己的孩子叶撒,就像張靚穎母親那般绝骚。
03
美國社會心理學(xué)家布萊姆做過一個實驗,要求一個被試者對于A和B做出一個選擇祠够,在給他較低壓力的情況下皮壁,一個人對他說:“我們選擇的是A”。
在較高壓力的情況下哪审,一人對他說:“我認為我們兩個都應(yīng)該選擇A”。
實驗得出結(jié)論:在低壓條件下70%的人選擇了A虑瀑,在高壓條件下湿滓,40%的人選擇了A。
就像婚姻在父母的阻撓與干擾下舌狗,反而變得更加牢固叽奥,反對越強烈,戀人相愛越深痛侍。
從心理學(xué)來說朝氓,這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yīng)”( Romeo and Juliet effect),就是外界壓力越大主届,反而會讓被反對的愛情更加堅固赵哲。
但后來的研究顯示,這個效應(yīng)并不存在君丁,因為很多人最后都只能妥協(xié)于父母的反對枫夺,最終與愛情擦肩而過。
他們反抗過绘闷,爭取過橡庞,但在血濃于水的親情面前较坛,經(jīng)營親密關(guān)系本來不易,負重前行就更是困難了扒最。
04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丑勤,80%的兒女會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決要跟自己選擇的人結(jié)婚吧趣。
而后續(xù)的調(diào)查顯示法竞,至少有70%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過得不幸福,悔恨沒聽父母話的占了75%再菊。
這其實也說明了爪喘,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不幸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纠拔。
作為過來人的他們秉剑,人生閱歷經(jīng)驗豐富,所以不管怎么說稠诲,父母還是具備一定的辨識力的侦鹏。
但年輕氣盛的我們,總覺得愛情至上臀叙,用忤逆的態(tài)度去對抗父母略水,以為自己贏得了愛情,
其實父母也不是不允許雙方結(jié)婚劝萤,他們只是從兩人身上渊涝,看不到幸福的曙光。
當然床嫌,我們也不是重回包辦婚姻的陋習(xí)跨释,但如果等到你為人父母的年紀,你就能理解當年父母看似強硬的反對厌处,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