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自2016年開始,搖身一變成了我的家鄉(xiāng)输虱,因為我曾經(jīng)的老家贛縣變成了贛州的一個區(qū)。對于贛縣我是陌生的脂凶,那是6歲以前的記憶宪睹,即便不模糊,現(xiàn)在的城市變化也早已陌生了蚕钦,對于贛州我也是陌生的亭病,因為只在這里生活了幾年就去了更南方的城市,母親和姐姐居住于此嘶居,才有了很多機會回到這里小住幾日放松一下罪帖。
每次回到贛州,都會跟桌母親或姐姐出門逛逛邮屁,贛州歷來都是衛(wèi)生文明城市整袁,在江西的地位也舉足輕重,是江西的南大門佑吝,也是通往廣東深圳的必經(jīng)之地坐昙。贛州歷史悠久,被稱為宋城迹蛤,城市中心還保有宋代的建筑民珍,已經(jīng)聞名的始建于宋代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壽溝,贛州雖三面環(huán)水盗飒,城西是章江嚷量,城東是貢江,兩江在城北匯合成贛江逆趣,但從未發(fā)生過水災蝶溶,即便是1998年那場特大洪災,贛州依然安然度過,就是得益于福壽溝抖所。
灶兒巷梨州,是目前保留比較完整的宋代贛州六街之一的陰街,位于贛州市老城區(qū)的東部田轧,巷長218米暴匠,呈不規(guī)則路徑。明代稱作姜家巷傻粘。清初因巷內(nèi)多住皂兒(衙役)每窖,后諧音叫成灶兒巷。灶兒巷靠近貢江建春門碼頭弦悉,是古虔州最繁華的地段窒典。街區(qū)保留了清代以后客家民居的完整風貌。其中有書院稽莉、賓館瀑志、店鋪、作坊污秆、客棧劈猪、寺院、錢莊等客家古建筑物混狠。灶兒巷建筑風格多樣岸霹,臨街的牌坊古樸莊重,鵝卵石路面井然光潔将饺,風火山墻錯落有致,灰塑門樓古香古色痛黎,傳統(tǒng)門樓高大氣派予弧,深宅大院氣勢非凡,這些都展現(xiàn)了灶兒巷誘人的風韻湖饱。(以上摘自度娘)
![](file:///privat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D2D7DAA1-F895-4C95-814A-9ABAC5DA0C1C/tmp/4145DAD1-7CFA-4103-BB95-157017CB9FB6.jpg)
每次回家都前往灶兒巷逛逛,滿城的新建筑讓人感覺浮躁井厌,走近這些古建筑蚓庭,才覺著歷史長河的深度,偶爾遇上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仅仆,還可以聊上幾句器赞,聽聽他們的故事。這次回家也不忘去走了一趟墓拜,只是巷子里空空的港柜,所有大門緊閉,偶有一兩家打開的也成食肆茶館,那些原本居住于此的老居民越來越少了夏醉。
姐姐家就在貢江邊上爽锥,近幾年江兩岸就修建了沿江棧道,章江和貢江上也修建了很多新橋畔柔,原來的浮橋也保留下來氯夷,使得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靶擦。每次回家姐姐都陪著我江邊散步腮考,今年年初一天氣晴好,江邊的老榕樹沐浴在夕陽的余輝下奢啥,榕樹下的人靜靜地陪著老人或是孩子秸仙,一派祥和。河水這兩年也清澈了很多桩盲,望過去好像水中另有一世界寂纪,魔幻一般召喚我,讓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水邊赌结。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和發(fā)展捞蛋,也期望家鄉(xiāng)在今后的發(fā)展中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