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準備教資媳谁,突然得知教資因為疫情取消了涂滴,咱們是一個馬不停蹄放下手中的紙筆立馬開啟開心追劇時光~
也不知道為什么,「少年法庭」是第一個出現(xiàn)在我腦海中的劇晴音,或許是宣傳到位柔纵,也或許是「青少年」的影子在無意識中持續(xù)存在,亦或許是做為一個心理學人總是相信人性的劣根性總是有其原因可以救助锤躁。
而剛開始觀看搁料,甚至還未真正進入狀態(tài),就被女主的一句話給驚住系羞,甚至是大不理解:我郭计,對于少年犯,厭惡至極椒振。
不難猜出昭伸,能說出這句話一定有一段故事,但我仍對于這樣惡意的態(tài)度保持一定抗拒澎迎。厭惡至極庐杨,這是一種怎么的厭惡选调、怎樣的鄙夷、怎樣的仇恨才能達到至極灵份∪士埃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法官與少年犯之間互相拉扯的戲碼。
少年犯
少年為什么會選擇犯罪各吨?
如果讓一個心理學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枝笨,那一定是從兩個因素分別分析:遺傳與環(huán)境。
遺傳揭蜒,這是我最無奈又最無力的一個因素横浑。
在影片中,最后一個案例的白度炫就有著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屉更。他以暴力為樂徙融、以欺騙為榮、沒有情感反應瑰谜、沒有羞恥心欺冀、沒有社會責任感.....
這樣有著暴力因子的個體真的能用善意來感化他?真的能通過法律來限制他萨脑?難隐轩!甚至作為一個少年犯,法律限制不了他渤早。
他可以仗著自己的年少职车,表現(xiàn)自己天真無邪;他也可以仗著少年法鹊杖,殺人不償命悴灵。而當法律放過他的同時,也是他殘害弱小的開始骂蓖。
這類少年犯是女主口中真正的厭惡至極积瞒。
那選擇從善的少年犯,他們最后的結果又是如何呢登下?
有的可能重獲光明的未來茫孔,而有的卻并不幸運。
整部劇看下來被芳,最意難平的案件莫過于郭道皙的案件银酬。
看到他我總會想起發(fā)條橙中的男主角。通過厭惡療法筐钟,他失去了暴力的能力,但同時他也失去了自保的機會赋朦。
外人總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曾經犯過錯的人篓冲,外界的眼光與自身想改變的決心李破,不斷矛盾沖突著。信念似乎只是一股可有可無的力量壹将,它盡管存在著但卻并不能真正帶來最完美的結果嗤攻。
這是一種諷刺還是一個現(xiàn)實?
而這種充滿遺憾與無奈的結局卻是最讓人深刻的劇情诽俯。一個孩子立志改變妇菱,但卻仍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我們該怪誰暴区,我們無人可怪闯团,只能將矛頭指向最不可能改變的社會、政策……
劇情總會用一種很詼諧的方式將故事展現(xiàn)給我們仙粱。而我們出于先入為主的想法房交,總會把初次的場景帶入到他的身份之中,進而認為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少年犯伐割,厭惡至極候味。
但看到相同鏡頭下的另一個故事,卻是對這個少年犯滿滿的惋惜和意難平隔心。這就是偏見白群、刻板印象和首因效應直接帶來的對一個人的惡意揣測。這也是一個人內心最大的無意識污名化硬霍。
但我們對少年結局的惋惜究竟是對自己曾經惡意揣測的羞愧還是真的替他不值帜慢?我們想要的公正究竟是對自己的一種平靜還是真的出于對一個個體的義憤填膺?
這與網絡暴力后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概念十分相似须尚,不論你我崖堤,總有一顆惡意揣測的內心。
郭道皙的母親在孩子變成植物人后懊悔不止耐床;崔瑛娜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自己的男朋友瘋打選擇無視密幔;韓睿恩的父母在孩子的判決案上選擇不出庭......
父母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外界因素,似乎是孩子們成為少年犯的又一因素撩轰。劇情也把很多鏡頭指向少年犯的父母胯甩,希望他們有所改變,他們承擔一定的責任堪嫂。
的確偎箫,父母需要為孩子的錯誤承擔責任,尤其是那些對孩子不聞不問皆串,或是家庭暴力的父母淹办。他們的確不配做為一名父母,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孩子恶复。
但是父母真的是一個孩子犯罪后唯一需要被動“改造”的個體嗎怜森?或是說父母的改變真的能促進孩子的改變嗎速挑?
這個問題有太多的可能性,我也分析不出所以然來副硅,但我只知道孩子作為家庭姥宝、社會這個系統(tǒng)內的一份子,改變恐疲,不能僅僅只是一個人或兩個人的事情腊满。變化也不該只是表面上填鴨式的灌輸,當整個家庭有了動力去選擇變化培己,那能量才是真正的開始流通碳蛋。
少年犯的確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他們有人性最大的惡漱凝,也有人性最大的簡單疮蹦;他們難以改變,但他們也愿意改變茸炒;他們讓人厭惡至極愕乎,也讓人們心疼至極……
正是這一群矛盾的個體讓每一個法官對他們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也讓每一個法官努力做些什么來拯救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壁公。
法官
我最喜歡整部劇的內容就在于每一個法官都是善意的感论,法院內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正義而溫柔的。
以往的韓劇總會有一兩個劇情是圍繞著權力的角逐紊册,高層的互相抹黑來進行比肄。本以為這部劇不免也會重搬這些鏡頭來填充集數(shù),但或許每一個來到少年法庭囊陡,這個并不討喜的法律平臺的法官其實本質都有著溫柔的一面芳绩。
男主代表了最溫柔親和的一類法官,甚至有彈幕評價他不該當法官而是應該去做一名幼兒園老師撞反。
他的善意來自于曾經救助于他的法官妥色,他希望自己可以給這些少年犯們帶來一份寬容與諒解,他更希望少年犯們能帶給他新的希望遏片。
姜元中法官他暴躁嘹害,追求名利路召,甚至對自己的兒子少了一份作為父親的關愛枣察,乃至最后整個家庭走向“破裂”铃将。他的結局的悲傷的侠草,但后面他所出現(xiàn)的鏡頭都是明亮的,他有過錯刑峡,但罪不至死屏轰,因為他從始至終有著改善少年法公荧、改良少年犯的心。
羅瑾熙法官枯跑,她一出場就是一個惡人的形象惨驶。如果不是多年前她追求效率放走了一個大惡魔,讓女主難以忘懷敛助,讓罪惡的種子重返人間,可能一切不會這么糟糕屋确。但終究她用自己的手填補了這些錯誤纳击,一切緣起緣落,好聚好散攻臀。
而女主焕数,說實話最開始她的整個角色都不能讓我真的喜歡起來,甚至于我覺得索然無味刨啸,鄙夷于女主只是一臺沒有感情的辦案工具堡赔。我厭惡于她的沒有情感,只有一張撲克臉设联。
而最后得知真相后善已,我選擇打臉,這真是我見過最堅強而又溫柔的女主离例。她的情感换团,她的瘋狂,獻給了她的孩子宫蛆。
在法庭上的她不茍言笑艘包,可誰又知道曾經的她可以在法庭上溫柔一笑,充滿希望耀盗。她行事冷靜想虎,可誰又知道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意外去世時她的無措、絕望和瘋狂……
孩子去世是她靈魂散去的一刻叛拷,她變成了銅墻鐵壁舌厨,無人不催。但她真的沒有感情嘛胡诗,不邓线,她還有著對少年犯的厭惡至極。極致的恨是極致愛的反面煌恢,所以她并非冷冰冰骇陈,而是她將所有的愛轉換成恨,所有的溫柔轉換成扎人的刺瑰抵。
當難發(fā)現(xiàn)女主是鮮活的時候你雌,我對她的不喜轉瞬即逝。我認為這是刻畫的相對成功的角色,雖然有著主角光環(huán)婿崭,但卻仍舊可以落入人間拨拓。
好像整部劇最后的操作都是把法官洗白,但一次一次的洗白卻并沒有讓我覺得突兀氓栈。人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渣磷,有所愛也有所厭。
就像女主的角色最初在我看來并不討喜授瘦,可是大多數(shù)人都被大女主劇情所吸引而嘖嘖稱奇醋界。
因此我的厭惡或許并不只是針對于女主自身,而是我對太過強勢毫無情感的一種角色范式的鄙夷提完。這是我自己成長故事里對角色腳本的喜惡形纺。
而從有所喜惡,到最后的喜歡徒欣、諒解逐样,不過就是對人物有了深刻化的理解和視角。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有故事的惡人并不討人厭打肝,相反傻白甜人設反而遭受攻擊脂新。
每一部劇都是一個角色的刻畫,他有深度闯睹,他有善有惡戏羽,這才是最正常的一個人。就像整部劇中的每一個少年犯楼吃,他們讓人唾棄但他們同樣值得憐惜始花。但如果天生有著暴力因子的反社會人格,我選擇站在法官的一面:厭惡至極孩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