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到1961年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钝荡,(說是自然災害也不能全怪“自然”)困難時期的壽光人振愿,在當時的壽光縣紀臺公社東部連同田馬公社的一部分區(qū)域萍嬉,利用這片洼地芽偏,修建了紀臺水庫,由于地處平原又叫“紀臺平原水庫”名眉。
可以這么說吧粟矿,這座水庫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我們或許不能懷疑它的建設初衷是好的璧针,但是違背科學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實嚷炉。
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背井離鄉(xiāng)的庫區(qū)移民探橱,水庫遺留問題甚至影響了幾代人申屹。
關于紀臺水庫的問題绘证,這些年也有些反思的文字,從幾本縣志中也能看出從以前的肯定哗讥、歌頌到現在的反思嚷那、思考。
時間是個好東西啊杆煞,若干年后一切都會接近真相魏宽。如果還沒有,那是時間未到决乎。
前幾年讀過曹東亞寫的《用蘿卜跺成的“血庫”》感覺觸目驚心队询,我不敢相信我們的祖輩父輩在修筑紀臺水庫的過程中經歷了這樣的磨難和屈辱,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构诚。
在當時來說蚌斩,修紀臺水庫那絕對是當時壽光的“大手筆”。以至于在“60版壽光縣志”中大書特書范嘱。
不信你看送膳!
“1958年12月,為徹底解決我縣春旱秋澇晚秋又旱的局面,又在縣境東南部彌河下游的紀臺公社開始了興建大型的水庫工程,從而將河里的水蓄起來,以作隨時灌溉之用。
紀臺水庫,是一個平原水庫,位于我縣東南部彌河下游的紀臺村東北丑蛤、孟家莊以東叠聋。東至田馬、西李以西,北至丁家堯河受裹、陳家堯河碌补、堯河店子、辛莊子一帶,南界吳家廟一帶,橫跨堯河,東靠丹水,周圍長25.33公里,主副壩長16公里,庫區(qū)淹沒面
積21.8平方公里名斟。主壩長2.5公里,最大壩高11.6米,能蓄水1.21億立方脑慧。引水工程位于前楊公社的岳寺李村南、紀臺村西北5里之處,修建攔河溢水壩一條,長360米,最大壩高4米,左面設沖沙閘10孔,右岸建進水閘1座,40~120立方/秒引水入水庫,左岸放水洞一座2孔,流量8~20立方/秒砰盐。右岸蓄水渠道底寬40~130米,最大水深1.8米,水庫與攔河壩相距3.4公里,開掘最大引量100立方/秒引河一道,引河上修筑一座大橋:水庫向丹河有非常溢洪道一座,底寬80米,底高程34米,長450米,流量100立方/秒。水庫修建放水洞兩座,西放水洞在曹家莊東,(兩孔)引水流量13立方/秒坑律;東放水閘在田馬村西,(一孔)引水流量6.5立方/秒岩梳。全部工程建筑土方3 713 100立方,砌石97270立方,三合土153 000立方,共需建筑材料水泥7123噸,鋼材15.99噸,木108立方,石灰401萬公斤,需要民工和普工1770700工日,技工27000工日,投資415萬元。本工程規(guī)模之大為我縣水利建設史上所未有,它是我縣廣大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人工湖晃择。工程徹底解決灌區(qū)以內所需之水,保證莊稼適時澆水,排除旱災,確保農業(yè)大豐收冀值。同時在水庫放水河下游和主要干支渠道,利用其落差開發(fā)電力,水力發(fā)電500千瓦,庫區(qū)內可養(yǎng)魚、養(yǎng)鴨宫屠、藕和水產作物列疗。大壩上、渠道旁可植楊柳,進行綠化,或栽各種果樹與花草進行美化,幾年后該區(qū)的自然面貌就將發(fā)生巨大變化,變一片瘠薄洼地為風景幽美浪蹂、出產豐富的魚米之鄉(xiāng)〉终唬現在我縣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正以沖天的干勁,高舉總路線的紅旗乘勝前進告材。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將天上的水蓄起來,地下的水挖出來,天澇能蓄水,天旱能灌溉,真正做到有雨無雨都不怕,旱澇都能保豐收”。
理想多豐滿肮啪ⅰ斥赋!多功能水庫!防汛抗旱養(yǎng)殖發(fā)電产艾,但是一切卻事與愿違疤剑,經過一次蓄水,也是僅有的一次蓄水闷堡,原形畢露隘膘!(60版縣志記載修水庫的時間是58年,91版是59年杠览,相差一年)
不信再看棘幸!(91版縣志)
“1959年11月動工,出動民工3.2萬人倦零,共完成土方361萬立方米误续,投資172.6萬元,其中縣籌款18.6萬元扫茅。用于安置移民蹋嵌、扶持困難戶和土地補償費用66.9萬元,其中土地費3.3萬元葫隙,安家費1.82萬元栽烂,牲口補償費2740元,租賃費1021元恋脚,困難隊補助1.52萬元腺办,房屋補助、補償費59.8萬元糟描,其他補償費839元怀喉。此水庫未見效益,僅于1960年汛期充水1次船响,達1000萬立方米躬拢。庫內淹沒耕地9000畝,壩下滲水嚴重见间。截水溝未按設計筑成聊闯,排水不暢,水庫外圍大片土地出現沼澤化米诉、堿化現象菱蔬。宋家、畢家、西里等6個臨庫村莊房屋安全受到威脅拴泌,一般住房墻壁洇潮半米以上魏身,倒塌房屋200間,受害群眾紛紛要求解決滲水問題并縮小庫容弛针,更有部分群眾吁請廢庫還耕叠骑。1963年汛期,溢流壩北端沖砂閘被沖毀削茁,為確保岳寺李村安全宙枷,根據地區(qū)防汛指揮部的決定,炸除了攔河溢流壩茧跋。今圍壩已拆除慰丛,外遷農民大都返回故鄉(xiāng)重建家園,耕耘生息瘾杭,復舊如初诅病。興建水庫遺留的一些棘手問題,政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粥烁、財力(包括因公傷亡撫恤費2.59萬元)始得解決”贤笆。
91版縣志出現反思了,比如“興建水庫遺留的一些棘手問題”讨阻。比如“修建紀臺水庫期間工程指揮部實行強迫命令芥永,發(fā)生多起打人事件,造成5人死亡钝吮,多人傷殘埋涧。由于決策缺乏科學依據,盲目蠻干奇瘦,造成重大人力物力浪費……”棘催。傷亡數字還要多的多,我不敢說耳标。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真切切發(fā)生的醇坝。
原紀臺公社析出的東埠鄉(xiāng)基本是紀臺水庫庫區(qū),現在已經是大棚良田麻捻,六十多年過去了纲仍,除了地勢低洼之外已經看不出水庫的痕跡,當時遷出的9個村莊同興贸毕、桂家、禮樂夜赵、九阜明棍、耿家、張廟寇僧、任家摊腋、小倫家沸版、冉家 也在水庫廢棄后回遷。當時為了處理水庫工程善后工作(包括庫區(qū)移民安置)兴蒸。 “1 9 60年4一5月份建立紀臺水庫工程管理局视粮,設正、付局長各一人橙凳。辦公室地點先在禮樂王蕾殴,后搬陳家堯河。1 9 6 2年秋岛啸,紀臺水庫管理局撤銷”钓觉。
原本是低洼之地,又經過修水庫的挖掘坚踩,地勢也就更低了荡灾,除非有“大動作”否則地勢是很難改變的,以至于前幾年“溫比亞”“利奇馬”的兩場大水讓這片土地又成了“庫區(qū)”瞬铸。
又投入了一次人力物力財力的大治理批幌。
現在的紀臺水庫,說是沒了痕跡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嗓节,特別是田馬西邊的水庫東壩荧缘,九十年代還和城墻一樣綿延北去,后來窯廠燒磚取土赦政,硬生生的把大壩燒沒了∈び睿現在,在宋家莊西丁家堯河附近還殘留著一段東西走向的紀臺水庫北壩的壩基恢着,前幾年我還實地探訪過桐愉,在隨后的文字里我寫到“一段殘存的壩基,承載著那段歷史掰派,雖無言卻有聲……雖沉默卻洶涌……”
(壽光老卜圖文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