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河下土授舟。
誰知盤中餐救恨,粒粒皆辛苦。
我認為這首詩應該從小父母老師就教過释树,但我相信肠槽,真正體驗過"汗滴河下土"的人應該并不多。
趁著這次放假奢啥,我真正體驗了什么叫做汗滴河下土秸仙。我回到了老家,跟著大嫂下地桩盲,去砍玉米桿寂纪。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這個是嫂子
我們來到地里,我拿起鐮刀剛砍了一小會兒赌结,手就破了個大口子捞蛋,而且我嫂子還說我留在地里的那斷太長了,旋耕機打地的時候不好打柬姚,讓我再砍低點拟杉,還有玉米桿要成堆放,不然待會不好抱量承。我們從中午點鐘去捣域,一直到下午四點才砍完,我以為砍完就沒事宴合,沒想到還要把砍倒的玉米桿抱到地邊焕梅,本來己經很累了,可是看到婆婆那么大年紀了還在干卦洽,我就沒臉叫累了贞言。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婆婆
干完回到家,我才發(fā)現手上多了三個被劃傷的傷口和三個水泡阀蒂。但我覺得我的這些傷口是光榮的该窗,它們讓我懂得了何為粒粒皆辛苦弟蚀。我以后也要經常回老家酗失,一方面替家里干點活义钉,另一個也能時刻提醒要節(jié)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