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梁善勇老師編著的《百味本草的前世今生》,我記住了三十多種本地野生植物的名字,嘗過了不下十種野菜的味道堪嫂,覺得這真是一本有故事的本草科普書偎箫。
這本書兼具實用性、故事性以及趣味性淹办,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讀。
青少年讀來可以認識許多山上常見花草的名字恶复,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拉進孩子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谤牡;家庭主婦讀了可以為家庭餐桌增添幾道清新健康的野味佐菜副硅;老人家讀后可以認識很多有益于健康長壽的本草翅萤、邂逅久違的“老輩子味道”恐疲;中年大叔看了套么,也許會洗盡油膩,發(fā)現生活的滋味往往如本草胚泌,先苦后甘省咨,余味悠長玷室,而最好的下酒菜竟是一盤苦菜蘸大醬……
而我最大的體會是讀了這本書零蓉,每當我走在田野里穷缤,對著綠草青青想抒發(fā)情懷的時候,就可以說:“田野里绅项,油綠的車前草在迎風招展紊册,三月的茵陳蒿開始發(fā)出特有的清香∧叶福”而不只傻傻地說一句:“啊撞反!小草真綠巴咨遏片!”
這本書的主角是田壟山野間一百味最平淡無奇的本草,聽名字讓我想起了清代李汝珍寫百花仙子的《鏡花緣》吮便,只不過百花清香怡人笔呀,而百草治病救人,“本草公子”們的故事少了些曲折離奇许师、鏡花水月卻多了些煙火氣。
作者梁善勇是一位藥師僚匆,與藥草打交道已經三十多年了。從書中不難看出咧擂,他對本草的熱愛不僅限于把它們采回家逞盆,入藥或者下鍋松申,使“草”盡其用纳击。他更希望自己能夠把這些可愛攻臀、可敬的本草介紹給更多的人并帶動人們和他一起來愛本草,享受本草帶給人們的恩澤刨啸。
作者仿佛在炊煙裊裊間堡赔,煮下一壺清茶设联,不緊不慢地說著傳奇了千百年的百草故事會善已,對人說离例,亦對草說。故事的開頭是——“亙古凡間宫蛆,草木維系艘包。荒可救饑想虎,病則療疾”。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舌厨,趺坐聆聽岂却。
本書結構非常簡單裙椭,作者用一百篇散文躏哩,把一百種本草依照不同部位分成六個章節(jié)依次寫來揉燃,筆墨均沾,不偏不倚你雌。
這六個章節(jié)分別是:一 五味雜陳的莖葉器联、二 風送幽香的花朵婿崭、三 藏精蘊華的根節(jié)、四 生性強健的枝蔓肴颊、五 殊常之效的籽實氓栈、六 性味峻猛的另類婿着。讀來簡單明了、毫不費力竟宋。而且“有圖有真相”——每一位“本草公子”都配上了作者親手到山野間拍攝的“三寸免冠彩照”提完,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丘侠,明明白白徒欣。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位“本草公子”的傳記蜗字,記載著它們的出處、外形挪捕、特征粗梭、味道甚至是吃法级零。
作者時而是一位“資深吃貨”断医,不厭其煩地介紹各種野菜的做法,蒸酷宵、煠、拌躬窜、鹵浇垦,甚至怎樣做面食都有詳盡介紹荣挨,真是面面俱到,事無巨細默垄,讀來令人垂涎三尺此虑。
時而他又是一位國學老師口锭,翻開一部部古籍朦前,帶我們吟誦起贊美本草的古詩篇鹃操,例如《詩經》中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荆隘;例如辛棄疾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恩伺,春在溪頭薺菜花”椰拒;誰能想到醉里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也會俯下身子為小小的薺菜寫一首詩晶渠?就連偉大的蘇軾燃观,竟也曾“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粥”缆毁。這些都是古人們對本草的歌頌和膜拜番川,叫你不要小看這些微小的生命积锅。
時而他又是一位老中醫(yī)爽彤,念著《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缚陷,告訴你天地萬物,相生相克……
現代人與本草打交道的少了箫爷,但每個人眼中的本草卻各不相同嚷节。
懷舊的人說:“這個車前草我見過,以前姥姥家的地壟邊有許多硫痰!”
吃貨則會說:“薺菜我最愛吃了衩婚!原來它還有這么多的藥效呀效斑!”
老人們則會對著苦菜非春、蕨菜或者馬齒莧的照片缓屠,說上一段心酸的往事,并由衷地感謝這些不明一文的野菜在曾經的饑荒年代給予的果腹之恩敌完。
小朋友的記性最好储耐,他往往記得自己曾在某一個地方見過一種花朵像女人的發(fā)髻一樣滨溉、渾身帶刺的植物什湘,原來他叫“大薊”晦攒,而他還有一位兄弟叫做“小薊”,同樣滿身都是刺勤家。更奇怪的是腹尖,作者伯伯居然說這種東西很好吃伐脖!
但如果你想對這種植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那么你一定要認真讀一讀文章中描寫的本草們前世的故事乐设。
看一看是誰意外治好了古代士兵們的尿血癥讼庇、誰治好了歐陽修的急性腹瀉近尚、張籍的眼病戈锻?又是誰引得詩圣杜甫感慨“自憐白頭無人問歼跟,憐人乃為白頭翁”格遭?是誰成全了孝子拳拳的救母之心哈街?又是誰讓有情人終成眷屬拒迅?
每一個小故事都關乎良善她倘、關乎恩德,引人深思作箍。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硬梁,萬物更迭胞得,物是人非,只有這山野中不起眼的本草卻始終如一地守護著我們阶剑,荒則救饑罩息,病則療疾个扰,從不曾離去瓷炮,不曾變過递宅。它們才是人間真正的寶貝,不應該被冷落办龄。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烘绽,盤中餐越來越豐富俐填,但各種蔬菜常被化肥農藥污染安接,時常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英融。也許咱們該回過頭,看看遠方的田野驶悟,那里不但有詩胡野,還有最原始、最天然健康的野外珍饈硫豆,我們好像錯過了很久。
又是一年春來到笼呆,田野里冷風依舊寒颼,萬物卻已悄然生發(fā)诗赌。如果你住的地方離山野不遠汗茄,那么你該約上三五好友,陪著愛人剔难,領著孩子胆屿,提著籃子、帶著鏟子偶宫,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春游了。
關于春游纯趋,我最喜歡蘇東坡那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里的詩句:雪沫乳花浮午盞憎兽,蓼茸蒿筍試春盤吵冒,人間有味是清歡。只是蘇東坡做完詩痹栖、試過春盤后就拍拍屁股走了亿汞,也沒給我們拍個圖發(fā)朋友圈,告訴我們“蓼茸蒿筍”都長什么樣子疗我。
但在此書中我卻意外地發(fā)現,原來水邊的葒草是“蓼”南捂;嬌艷的香薷為“茸”;而黃花蒿在幾千年后幫助屠呦呦博士獲得了諾貝爾獎溺健;筍就不用說了麦牺,早已成了家常菜。不禁感嘆剖膳,蘇東坡呀蘇東坡,你真是個大吃貨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