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上在家找書,無意之中看到書架上有一本《金剛經(jīng)講義》匈勋,就又拿出來隨手翻了一下胆萧。作為佛學入門必讀經(jīng)典庆揩,金剛經(jīng)還是比較完整地傳達了佛學的基本理念的。
? ? 說到佛學跌穗,人們往往把它等同于佛教订晌,其實是不對的。佛教是一種宗教蚌吸,宗教是一種組織锈拨,有其戒律、儀式羹唠、偶像等內(nèi)容奕枢;佛學是一種學問,是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佩微,兩者不能混同缝彬。更何況,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哺眯,佛教還僅僅停留在燒香拜佛的層面谷浅。這個燒香,確實是源遠流長奶卓。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印度一疯,那里是熱帶地區(qū),氣候炎熱寝杖,森林茂密违施,在古代森林覆蓋率更高,所以佛陀都是在森林中傳法布道瑟幕。氣候濕熱磕蒲、草木茂盛,自然蚊蟲就很多只盹。于是辣往,佛陀就讓弟子在道場周邊點香來驅(qū)趕蚊蟲,流傳到后來就成了燒香的儀式殖卑。再說這拜佛站削,要知道佛陀是非常反對偶像崇拜的,所以那些整天對著佛像磕頭的人啊孵稽,你們確定自己不是在跟佛祖唱反調(diào)许起?
? ? 扯遠了十偶,言歸正傳≡跋福《金剛經(jīng)》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惦积,金剛一般理解為堅硬的,這里引申為強大猛频;般若即梵語智慧的意思狮崩;波羅蜜就是彼岸,合在一起就是指引人們到達彼岸的強大智慧鹿寻。全書共三十二品(即三十二個章節(jié))睦柴,經(jīng)文的開頭,佛陀大弟子須菩提向佛陀提出了一個問題:“應云何住毡熏,云何降伏其心坦敌?”翻譯成現(xiàn)代的話應該就是我們?nèi)绾螌χ紊钪械臒篮屯纯啵@得內(nèi)心的安寧和喜悅招刹。隨后就圍繞這一主題恬试,通過佛陀與須菩提問答對話的形式展開。
? ? 金剛經(jīng)是以佛陀第一人稱的形式來解答教義的疯暑,說白了就是佛陀和他弟子的聊天記錄训柴。可是金剛經(jīng)成書的時候妇拯,佛陀已經(jīng)涅槃(佛教里對高僧大德離世的說法幻馁,表示尊敬)幾百年了,所以說他是佛陀的原話越锈,肯定是不可能的仗嗦。不過既然能成為流傳千年而不朽的經(jīng)典,那么金剛經(jīng)所傳達的意思必然是符合佛法的基本內(nèi)涵的甘凭,至于是不是佛陀的原話稀拐,又有什么關(guān)系!
? ? 最早讀金剛經(jīng)是在五年前丹弱,當時讀得實在讓人抓狂德撬。作為翻譯作品,整部經(jīng)文的語言風格明顯不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躲胳,那拗口名詞又晦澀難懂蜓洪,比讀一般的文言文要難。雖然如此坯苹,卻因為是一個比較敬重的老師推薦的隆檀,所以還是耐著性子讀完了。難讀也就算了,可是其中一些內(nèi)容真是讓人很難領(lǐng)會:“汝等比丘恐仑,當知我所說法泉坐,非法,非非法菊霜,名之為法坚冀,譬如行舟济赎;法尚應舍鉴逞,況乎非法” (這個“法”個人認為應該是泛指科學的觀念、道理司训、方法這些)构捡。我所說的這些“法”,不是對的壳猜,也不是不對的勾徽,甚至這“法”本身其實也并不存在,只是賦予了一個叫“法”的概念而已统扳。額喘帚,佛陀,您老人家確定不是在逗我嗎咒钟!更要命的是吹由,佛陀在接近三份之二的內(nèi)容里反復地、不厭其煩地朱嘴、喋喋不休地強調(diào)這個意思倾鲫。說到聲相就是此非聲相,名之聲相萍嬉;說到色相就是此非色相乌昔,名之色相……簡直就是個祥林嫂!剛說過的話壤追,轉(zhuǎn)眼就說你別當真啊磕道,當真你就輸了,叫人何以是從行冰。
? ? 其實現(xiàn)在想來溺蕉,當時只是在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资柔。今天再翻焙贷,突然發(fā)現(xiàn)后面還有半句呢』哐撸“譬如行舟”辙芍,是佛陀打的一個比喻,把他所講的“法”比作過河用的小船。小船是工具故硅,過河到對岸是目的庶灿。所有的方法、手段吃衅、工具都是為目的服務的往踢。可是如果有人已經(jīng)到岸了徘层,卻不肯舍棄小船峻呕,非要抬著一起走,怕沒有了這條小破船就過不了下一條河趣效,這就是本末倒置了瘦癌。殊不知,下條河那里是有座橋讓你過的磅尉础讯私!聽著是不是很傻。現(xiàn)實生活中當然不會有這樣的傻瓜西傀,卻有不少人做著類似的事情匾效。好比說洪添,錢這個東西厦章,真是個好東西今野,它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滿足我們很多需求肿仑,從而讓我們過上幸钢旅耍快樂的日子∮任浚可大家要明白的是馏锡,幸福快樂才是我們的目的伟端,錢只是實現(xiàn)目的的工具而已杯道。如果我們?yōu)榱速嶅X而不顧一切,因為損失了錢財就痛心疾首责蝠,那就是為了錢財而犧牲幸傅辰恚快樂,這不就是佛陀所說的死抱行舟不放嗎霜医。再有一個齿拂,佛家認為世事無常,一切事物肴敛、理念署海、價值判斷都不是恒定不變的吗购,現(xiàn)在對的東西,以后未必就對砸狞;對你有用的方法捻勉,對他就未必管用。所以佛陀緊跟著來了一句:法尚應舍刀森,況乎非法踱启。即便現(xiàn)在正確的管用的東西,將來都有可能變化研底,所以當“法”變得不合時宜的時候埠偿,就應該果斷舍棄,另尋新法飘哨。類似的語句胚想,在金剛經(jīng)中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 ? 在佛學界有“法”不可輕傳的說法芽隆,因為如果講解佛法的人自身悟性不夠,對佛法的含義理解偏差统屈,那豈不是誤人子弟胚吁,所以不可不慎。不過一來本人不是佛教徒愁憔,金剛經(jīng)于我只是一本普通讀物腕扶,興之所至,隨手寫寫書評吨掌,自娛自樂半抱,不算對佛法不敬。這二來膜宋,恐怕也沒人會把我講的這些當回事窿侈。想到這些,也就心安了秋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