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社會心理服務師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枪萄,清晰的區(qū)分是為了有的放矢地應對,具體而言,應對方法有四種:給心理健康者講道理;對心理不健康者“反著”說锹引;對心理不正常者順著說;對心理死亡者唆香,選擇閉嘴不說嫌变。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聽懂道理。
對于心理處于健康狀態(tài)的人躬它,我們可以給他講道理腾啥。
從小到大,父母和老師都是把我們當作一個心理正常且健康的人來對待冯吓,所以我們的成長中從來不缺道理倘待。長大以后,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仍然是法律桑谍、倫理延柠、道德等各種“道理”,以致于我們對道理形成依賴锣披,會很自然地假定對方聽得進道理贞间,而忽略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贿条,才有足夠的理性,能夠聽得進道理增热,并且愿意付諸行動整以。
這里有必要談到兩種不同性質的心理咨詢,一是針對心理健康群體在成長各個階段所可能產生的困惑和障礙進行的發(fā)展性心理咨詢峻仇;一是針對心理不健康群體因各類刺激引起焦慮公黑、恐懼、抑郁等情緒問題摄咆,或因各種挫折引起行為問題凡蚜,導致心理平衡被打破,所需要進行的健康心理咨詢吭从。
籠統(tǒng)來說朝蜘,發(fā)展咨詢是錦上添花,是給來訪者講道理涩金,而健康咨詢則是雪中送炭谱醇,是心理助人。
針對心理不健康的人步做,需要用心理的策略來應對副渴。
對于心理不健康的人,講道理往往沒用全度,事實上煮剧,道理他都懂,就是做不到将鸵。為什么做不到轿秧?因為心理健康水平低。正如電影《聞香識女人》中咨堤,中校那段經典的臺詞:“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漩符,毫無例外一喘,我早就知道,但我從不走嗜暴,為什么凸克?因為他媽的太苦了!“
知道但做不到闷沥,既是人性使然萎战,也是心理不健康的寫照。如何應對呢舆逃?答案是”反著說“蚂维,因為心理和道理正好是反的戳粒。
比如一個孩子放學回家,媽媽見面就催他趕緊寫作業(yè)虫啥,這個孩子心理會有什么反應蔚约?他會抗拒,很想玩一會兒涂籽,放松一下苹祟。如果媽媽說的是”快來幫我做飯“,孩子會有什么反應评雌?出于趨利避害的自然心理树枫,他會說:”我還得寫作業(yè)呢!“對于一個已經對學習產生抵抗景东,聽不進道理的孩子來說砂轻,更好的表達方式不是直接下指令,而是反著說耐薯√蚯澹”我看你現(xiàn)在學的知識越來越難,我都半天搞不明白了曲初,你們老師到底是怎么教的体谒,能給我講講嗎?“把自己變成學生去請教他臼婆,激發(fā)他”好為人師“的一面抒痒,孩子反而能夠變被動為主動。
通常講道理時颁褂,我們會用陳述句故响,告訴對方應該怎么做,必須怎么做颁独。面對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彩届,則要變陳述句為疑問句,“這個事情你怎么看誓酒?你能幫我一下嗎樟蠕?”把自己放在一個低的位置上,把對方捧高靠柑,以請教的方式寨辩,打破他的心理防御,滿足他的心理需求歼冰,然后才能建立起溝通靡狞。
一個內心強大,能夠自洽的人并不需要表現(xiàn)得張牙舞爪隔嫡。兩強相遇甸怕,往往兩敗俱傷甘穿。那些有智慧的人,反而表現(xiàn)得很謙和蕾各,他會向你提出一些問題扒磁,讓你感覺良好,同時又得到想要的信息式曲。
對于心理不正常的人妨托,我們就要順著說。
我們看瘋子是瘋子吝羞,瘋子看我們呢兰伤,也是瘋子。正常人跟正常人可以溝通钧排,瘋子和瘋子也可以交流敦腔,而正常人和瘋子永遠不能交流。為了向瘋子證明我們不是瘋子恨溜,就要順著他的話說符衔。
當你意識到跟一個人沒法交流時,要立馬知道糟袁,要么你瘋了判族,要么對方瘋了,可經常我們總認為是對方瘋了项戴。該怎么做呢形帮?首先要意識到是自己瘋了——這才是與對方認為的保持一致。這樣的方式是一種示弱周叮,避免引發(fā)進一步的爭論辩撑。
一個人的行為本身沒有正常與不正常之分,關鍵看這個行為者是誰仿耽,在什么情境下做出了這種行為合冀。我們眼中的瘋子是瘋子,瘋子眼中的我們(正常人)项贺,也是瘋子水慨,這一點我們得相信。所以敬扛,當我們判斷對方瘋了,就要順著說朝抖,跟他一起瘋啥箭。
比如一個瘋子說桌子上有條蛇在跑,一看就是他出現(xiàn)幻覺了治宣。這種情況下急侥,如果我們說:“沒有啊砌滞,那是你的幻覺!”瘋子只會覺得你瘋了坏怪,因為他栩栩如生地看到了那條蛇贝润。
日常生活中,常陈料看到兩個人吵架打掘,一個說:“你有病∨羟铮“另一個說: “你也有沧鹨稀!“當他用“也”時侣夷,意味著已經認同了對方的指責横朋,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性認同”。老百姓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百拓,只要吵起來琴锭,兩個人就沒有一個好東西,這句話在心理學上是有道理的衙传。
有一個笑話决帖,說的是兩個人吵起來了,一個人說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粪牲,一個人說三乘以八等于二十一古瓤,兩人爭了一天也沒爭出所以然,只好去找判官腺阳。判官說:“把說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的人抓起來落君,打一頓!”為什么亭引?因為人人都知道三乘以八等于二十四绎速,你還非要和一個說等于二十一的人較真,不打你焙蚓,打誰纹冤!打你不是因為對錯,而是因為你不會看人购公。
很多人執(zhí)著于對錯萌京,即便挨打,也轉不過彎來宏浩,學不會跟不正常的人順著說話知残,結果吃一次虧又吃一次虧。
面對心理死亡狀態(tài)的人比庄,就不要再說求妹。
當一個人的心是死的乏盐,對世界就不會做出反映,我們跟他說什么都沒有用處了制恍,這個時候父能,只能閉住嘴什么也不說。
還有一種心理死亡狀態(tài)是偏執(zhí)净神,不管你說什么何吝,他都覺得不對,這種情況下强挫,也只好閉嘴不說岔霸。
以上,我們用比較專業(yè)的說法講了四種心理狀態(tài)的應對俯渤。但生活當中呆细,這些說法離老百姓還是有些遠。社會心理服務既然面對基層八匠,我們應該把它講得更加通俗絮爷。比如,再往下降一個層次梨树,把人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三種:健康坑夯、不健康、不正常抡四。
三者有何區(qū)別呢柜蜈?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合理地表達訴求,不健康的人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指巡,不正常的人則直接訴諸行動淑履。
什么是訴求?訴求就是欲望藻雪。人為兩個字而活秘噪,一是情,一是欲勉耀,負性情緒的背后往往是失控了的欲望指煎。作為訓練有素的心理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看到對方的情緒便斥,還要看到對方情緒背后未被滿足的欲望至壤。善意的安慰是害人的毒藥,當對方有情緒時枢纠,作為專業(yè)人士像街,我們不是要安慰他,而是要幫他表達出訴求,這一點很重要宅广。
一個人心理不健康的人,他沒法表達訴求些举,而是表達情緒跟狱。表達情緒是一種感性反應,表達訴求才是理性反應户魏。感性反應是對事件的直接反應驶臊,理性反應則是更加成熟的應對。當一個人說“氣死我了”時叼丑,我們可以跟他說:“你別說氣死我了关翎,你說這件事情把我激怒了○牛“氣死我了”是感性反應纵寝,“你把我激怒了”則是理性反應,幾字之差星立,天壤之別爽茴。
我們舉例來說,一個男人上班忙了一天绰垂,加班到晚上9點才回家室奏,一看老婆壓根沒做飯,就生氣了劲装。如果心理健康水平高胧沫,他會把生氣這一感性反應轉成理性反應,問問自己為何會生氣占业,是因為想要被人關懷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嗎绒怨?一旦意識到情緒背后的欲望,他會直接跟老婆說:“我太累了纺酸,你幫忙做點飯吧窖逗!”心理健康的人,直接表達訴求餐蔬。
事實上碎紊,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首先樊诺,他要能夠覺察到負面情緒背后潛藏的欲望仗考,把感性反應變成理性反應,同時词爬,他還要能夠用嘴把需求表達出來秃嗜。真正痛苦的人,往往說不出來。一個女人發(fā)現(xiàn)老公出軌了锅锨,又哭又鬧又上吊叽赊,基本不會有什么大事。真正痛苦的人必搞,不哭不鬧也不上吊必指,反倒令人擔心。說出來對心理健康特別重要恕洲。
那么心理不健康的人呢塔橡,一回家看到老婆沒做飯生氣了,并且壓著這股氣霜第,自己做飯去了葛家。為什么?因為他懦弱泌类,不敢往外攻擊癞谒,只能壓抑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結果就聽見廚房里叮叮當當末誓、乒乒乓乓……
現(xiàn)實生活中扯俱,有很多人是帶著情緒工作的。這種情況下喇澡,工作一定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迅栅,因為一個帶著情緒工作的人,不可能做到專心致志晴玖,一心一意读存。反過來說,一個人不能做到專心致志呕屎,一心一意让簿,很難說他是個心理健康的人。很多人干著這個想著那個秀睛,是因為他沒法做選擇尔当,不敢放棄。
如果是一個心理不正常的人呢蹂安?一進家門椭迎,看見老婆沒有做飯,上去就罵田盈、就打畜号,情緒都感受不到,直接付諸行動了允瞧。一個人通過動手简软、動嘴來表達憤怒蛮拔,他的心智年齡大約只有3歲左右。
對社會大眾來說痹升,這套判斷標準更加接地氣建炫,能夠有助于迅速識別對方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最后疼蛾,要強調一點踱卵,在一切判斷和應對的背后,是一個人的覺察能力据过,隨時隨地保持有意識的覺察是開始,也是結束妒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