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四月我們來到馬范橋大隊插隊落戶就成了知青峻厚,我和弟弟被分配到二隊當社員抛人,在二隊的還有胡明山和粘杰一共四個知青。我們?nèi)逡还彩迕喾謩e在四個生產(chǎn)小隊勞動,剛下鄉(xiāng)時肥缔,由于知青的住房隊里還沒有建起來扭弧,我們當時是分開住的只锭,但是在一起吃飯谢澈。大隊在大隊部給我們知青建立了一個食堂,請了一個會做飯的農(nóng)民來做飯粗俱,這樣我們就不用發(fā)愁不會做飯说榆,下晌回來就能吃到熱飯熱菜。
知青下鄉(xiāng)第一年的生活是由國家提供保證的寸认,每個知青一個月有四十五斤糧食半斤油供應指標签财,國家發(fā)九塊錢生活費購買糧油調(diào)料燃料等。糧食是從公社糧站按月購買的废麻,70%是粗糧荠卷,30%是細糧模庐,蔬菜則是各生產(chǎn)隊的菜地按照人數(shù)分配的烛愧。和村里的農(nóng)民比起來,這樣的生活也是很不錯的掂碱,至少是吃得飽餓不著怜姿,有時候改善生活還能買點肉包餃子。
馬范橋村不算大也不算小疼燥,一共有四個生產(chǎn)隊沧卢,每個隊都是二百余口人,全村主要是馬和劉兩大姓醉者。馬范橋村的街道橫平豎直但狭,規(guī)劃的還挺整齊的,每個生產(chǎn)隊的人住的房子也比較集中撬即。村北的兩條街主要住的是一隊的人立磁,過了村里的主干道就是二隊的地盤,一隊二隊的家庭都姓馬剥槐。過了二隊就是三隊唱歧,再往南就是四隊,三隊四隊的家庭都姓劉。后來我們知青的小院建在村子的東頭颅崩,村子的主干道路北邊緊挨著大隊部几于。
我們知青雖然在生產(chǎn)隊和農(nóng)民一起勞動,但是吃飯并不是在一起的沿后,我們對農(nóng)民的生活缺少直接的了解沿彭。下鄉(xiāng)不久,我們的帶隊干部孫世祥和大隊副支書劉金成就決定讓我們知青輪流到各個農(nóng)民家里吃飯尖滚,叫做體驗生活膝蜈。知青在自己的所屬生產(chǎn)隊里按照隊里的安排每家一天吃飯,大隊會按照知青的生活標準把國家給與的糧食和生活費發(fā)給每個農(nóng)戶熔掺。初夏的時候饱搏,我們每個人分別進入社員家里,一人一家一天置逻,在農(nóng)民家里輪轉(zhuǎn)吃了一個月的地道農(nóng)家飯推沸。
過去農(nóng)村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是馬范橋的農(nóng)民吃飽飯還是沒問題的券坞,那時候糧食分配是遵照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則進行的鬓催。生產(chǎn)隊每年夏秋兩季收獲的待分配糧食分成兩部分,一是按人口分配的口糧恨锚,二是按照工分分配的工分糧宇驾,一般分配的比例是七分按人頭,三分按工分猴伶】紊幔口糧是按照家里人口多少分配的,工分糧則是按照家中勞動力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的貢獻多少他挎。不管是口糧還是工分糧都是核算出來的指標筝尾,各家都是要按照國家糧食價格在年終決算的時候從工分收入中抵扣。有些家庭孩子老人多勞動力少掙得工分少不夠抵扣的办桨,就要交現(xiàn)錢買糧食筹淫,沒有錢的人家就成了超支戶,各家各戶的貧富差別主要就在于有沒有余錢呢撞。
我所在的馬范橋二隊一共有三十余戶人家二百余口人基本上都姓馬损姜,農(nóng)村的家庭孩子長大成家之后都要分家單過,說來很多年前就還是一家人殊霞。還有個別單獨過日子的老兩口摧阅,孤寡老人的五保戶,另有一家外來戶脓鹃,戶主人是公社中學的邢老師逸尖,他是北京人,娶了當?shù)匾粋€姓李的姑娘,帶著娘家的弟弟妹妹一起落戶在馬范橋二隊娇跟。在農(nóng)村勞動力多的家庭日子會寬余一些岩齿,家里有會手藝的人可以出去幫人蓋房子打家具能掙現(xiàn)錢就是富裕戶,家里人在公家當差拿工資的家庭更是令人羨慕苞俘,另外就是家里的女人會過日子也能生活的更好一些盹沈。
馬范橋村民樸實善良民風淳樸,和北方大多數(shù)的村莊一樣吃谣,每到吃飯的時候乞封,家家的男人都是端著飯碗出來,近的蹲在街門口岗憋,遠的會到場院肃晚,聚在一起邊吃邊聊很熱鬧。不過我們知青到農(nóng)民家里吃飯的時候仔戈,家里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當客人招待的关串,一般都會在堂屋的方桌上吃飯,或是在院里的樹蔭下放一張小方桌坐在小板凳上吃飯监徘。每到下晌吃飯的時候晋修,他們就會把飯菜提前擺好等我們來,而家里的人都是等我們吃完了才吃飯凰盔。
1974年的馬范橋墓卦,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户敬,紅薯和棉花落剪,還有少量的豆類雜糧,由于小麥產(chǎn)量很低山叮,畝產(chǎn)大約有二三百斤著榴,交了公糧,留下種子和儲備糧屁倔,每個人能分到的小麥很少,一年之中就是以玉米紅薯等雜糧為主要口糧暮胧,平時能吃上白面做的飯就是好飯锐借。尤其春夏交際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家里留下的小麥這種細糧都是為了主要勞力到麥收季節(jié)農(nóng)忙出大力的時候吃往衷。
北方農(nóng)村吃飯比較簡單钞翔,菜很少,平時基本不吃肉席舍,能吃塊豆腐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布轿,雞蛋都攢著賣錢舍不得吃。因為食用油缺乏,就很少炒菜汰扭,主要吃咸菜和燉煮涼調(diào)的蔬菜稠肘,調(diào)料主要就是鹽和大蒜辣椒,誰家能吃上醬油就是不得了的好生活萝毛。主食如糊涂(玉米面粥)项阴,甜湯(白面湯),饃(白面饅頭)笆包,烙饃(鐵鏊子烙餅)环揽,窩頭(玉米面或紅薯面),面條(有撈面條和湯面條)庵佣,面葉(寬的面片)歉胶,饸饹面(紅薯面壓制),蒸紅薯等等巴粪,至于餃子跨扮,包子,油條验毡,糖糕都是逢年過節(jié)才吃的美食衡创。
農(nóng)民家里對我們知青都很好,知青派到哪家里吃飯晶通,那家就像是接待客人一樣璃氢,都拿著好的給我們吃。記得我們剛到馬范橋的那天狮辽,大隊為了迎接我們專門烙油餅滾甜湯招待我們和送我們來的家里人一也。那個油餅非常的好吃,以至于很多年之后喉脖,送我下鄉(xiāng)的小妹妹還說起馬范橋的油餅很香椰苟,我們也以為村里的人平時也是吃這樣的油餅。后來到了農(nóng)民家里吃飯以后才知道树叽,他們平時吃的烙餅都是沒有油干烙的舆蝴,富裕點的人家是白面烙的,窮一些的家里烙的是夾心餅题诵,里面是紅薯面或其他雜糧洁仗,外面包著一層白面,甚至有些人家里就是全部都是粗糧的烙饃性锭,這已經(jīng)是他們最好的飯了赠潦。而剛開始我們并不知道這些,沒有炒菜草冈,沒有肉蛋她奥,沒有油也缺少調(diào)料瓮增,用城市人家的標準來看確實過于素淡簡單了,那個年代雖然大家都窮哩俭,但是城鄉(xiāng)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绷跑。
記得有一天是在小蓮家吃飯,小蓮家有三口人携茂,父親叫糞叉你踩,小蓮的未婚女婿是個當兵的。家里院子挺大讳苦,坐南朝北的五間房子带膜,平整的院子,沒有院墻也沒有院門鸳谜。糞叉是個個子不高的小老頭膝藕,農(nóng)村人都顯得比較老,他背駝的又挺厲害咐扭,勞動能力比較弱芭挽。小蓮那時候有十六七歲,眼睛大大的蝗肪,個子比較高卻也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袜爪,小蓮的母親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她的模樣了。這一家人在生產(chǎn)隊里掙工分的能力不高薛闪,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辛馆,看樣子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不過她家里收拾的很干凈豁延,院子里的柴火垛的很整齊昙篙,地上也掃的干干凈凈的。在院子的棗樹下面放了一張小方桌诱咏,那天的三頓飯都是在院子里的小方桌上吃的苔可,吃的什么也都忘記了,只記得中午吃的是烙饃和甜湯袋狞,烙饃是那種白皮夾粗糧沒有油的干烙餅焚辅,一碟萵筍葉子調(diào)的涼菜,很普通卻是干干凈凈的硕并。糞叉一家人都不愛說話法焰,帶我到小方桌旁就讓我一個人吃飯,我匆匆忙忙的吃完了飯放下碗筷就走了倔毙。后來在四年多的生產(chǎn)勞動中,我和這一家人也很少交流乙濒,聽說這家的成份有點高陕赃。
同樣是農(nóng)民家里卵蛉,同樣是依靠生產(chǎn)隊勞動收人過日子,每一家的日子過得也是不一樣么库,除了收入多少不一樣傻丝,這就全看家里的女人怎么樣了。馬范橋的村民的住房結(jié)構(gòu)都差不多诉儒,雖然質(zhì)量有好壞葡缰,可基本上都是用石頭和青磚砌的地基和墻垛,中間用麥秸和泥垛墻忱反,傳統(tǒng)的中式門扇和窗欞泛释,白灰抹墻,泥土地面温算。那時候的人家里真的很窮怜校,家徒四壁,除了床注竿,木箱和桌子板凳就很少有其他家具茄茁,但走進不同人家里感覺卻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家干凈整潔一塵不染巩割,有的人家就是臟兮兮散發(fā)著異味裙顽,亂糟糟的無法下腳。尤其是吃飯的時候更是感覺不同宣谈,雖然主人都非常的熱情愈犹,都是拿出最好的食物,但是看到家里做飯的女人衣裳整潔干凈蒲祈,飯桌碗筷干凈衛(wèi)生甘萧,屋里院里整整齊齊,坐下來吃飯就覺得心情舒暢梆掸,飯菜吃起來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了扬卷。體驗生活,也許這就是需要我們改造的思想意識吧酸钦。
轉(zhuǎn)眼之間這都是將近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怪得,雖然我們進入了農(nóng)民家里,吃農(nóng)家飯體驗生活卑硫,我們了解了農(nóng)民的樸實善良徒恋,真誠好客,但是真正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欢伏,也只有經(jīng)過四年多的共同勞動和交往入挣,才會有真切的體驗。他們生活的很不容易硝拧,他們吃苦耐勞卻從來都沒有抱怨径筏,只是真誠的在田里勞作葛假,用辛勤的汗水換來豐收的喜悅,堅韌的面對和承受生活中的苦難滋恬,對于命運的不公聊训,比我們知青有更多的堅強和耐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