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都在感嘆城市的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撒遣,老家的年味卻越來越濃了载城,中午跟大哥打電話最铁,他說嫂子上午去參加村里的旱船隊出去表演了讯赏,每年過節(jié)的時候,他們都會給村子里邊的鄉(xiāng)親們拜年冷尉,鄰居也會給些賞錢漱挎,不在乎錢多少,主要是圖個樂子雀哨。
正月十五“上燈”和“送燈”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記得元宵節(jié)磕谅,有:“上燈”的習俗,那個年代用的都是自制的蘿卜燈雾棺。元宵節(jié)這天膊夹,父親趕集買回幾只大蘿卜,下午媽媽就忙活著制作蘿卜燈捌浩。先將大蘿卜橫切放刨、切成幾個小段,再用刀尖在圓形蘿卜的一面轉(zhuǎn)動摳挖尸饺,挖出個凹槽來當燈體进统。從柴火垛中選來幾根干草棒,用新鮮的棉花纏裹住當燈芯浪听。燈芯插在燈體凹槽中央螟碎,從燈芯頂部澆注適量的油,一盞蘿卜燈就算做好了迹栓。同樣的蘿卜燈要做上十幾盞掉分。
夜幕降臨的時候, 就要“上燈”,將做好的蘿卜燈都擺好酥郭,點燃尔崔,然后。要燒紙祭天褥民,燃放 鞭炮。
“上燈”后洗搂,還要“送燈”消返。“送燈”耘拇,由父親和哥哥拿著籃子裝上點好的燈去祖墳撵颊,他們說大年三十年的時候要把祖先請回來過年,過了正月十五惫叛,年就過完了倡勇,要用燈照亮他們回去的路,把他們送回去嘉涌,一路小心翼翼妻熊,怕風把燈吹滅了。而我則把其余的燈放到別的地方仑最,水缸旁扔役、鍋臺上、豬圈臺上警医、門口石座上床頭柜上亿胸,還要去村里的井臺邊等,尤其等到天完全黑下來后预皇,我們就會到河堤上遠遠望去侈玄,到處都是蘿卜燈光,特別好看吟温,筑成了一道不一樣的風景序仙。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元宵節(jié)農(nóng)家也習慣買一些制作精巧的各色蠟燭燈溯街,用來上燈诱桂。蘿卜燈漸漸地遠去了,但童年時元宵節(jié)上燈的樂趣卻是我一生都抹不去的甜美回憶呈昔。
正月十六鬧元宵
小時候的元宵節(jié)挥等,正月十五,十六兩天是什么都不做的堤尾,十五在家肝劲,十六的那天大家就是去鎮(zhèn)上看表演,有舞龍,踩高蹺辞槐,還有旱船掷漱,人特別多,街道上人頭攢動榄檬,擠來擠去卜范,我其實也沒看到啥,就是湊熱鬧鹿榜,踩高蹺的人過來了海雪,手里還會帶一些糖,順手撒向人群舱殿。
現(xiàn)在老家踩高蹺已經(jīng)很少見到了奥裸,因為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沪袭,村里組織的活動主要是劃旱船和扭秧歌湾宙。
當年媽媽也是秧歌隊的一員,現(xiàn)在年齡大了冈绊,只能做觀眾侠鳄,在旁邊看的時候,嘴上還說著死宣,她們那個時候條件不好畦攘,也沒有統(tǒng)一服裝,現(xiàn)在年輕人扭的更好看了十电。
劃旱船
劃旱船是漢族民間表演藝術(shù)形式之一知押,逢年過節(jié),各地都流行這種民間舞蹈鹃骂,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台盯,“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制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畏线,圍綴上繪有水紋的棉布裙或是海藍色的棉布裙静盅。
在船的上面,裝飾以紅綢寝殴、紙花蒿叠,有的地方還裝有彩燈、明鏡和其它裝飾物蚣常,把這只或者十幾只船裝飾得艷麗不凡市咽。 “旱船”,自然是陸地上的船抵蚊。
舞龍
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施绎,每逢喜慶節(jié)日溯革,人們都會舞龍,元宵節(jié)更是不能少了舞龍谷醉,大家用舞龍的方式致稀,來祈求平安和豐收,舞龍是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民俗文化俱尼。
自從來到城市生活抖单,就很少再看到這些活動了,前幾年政府還統(tǒng)一燃放煙花爆竹遇八,我們早早吃完飯就去燃放點等著臭猜,現(xiàn)在煙花也禁放了,耳邊也沒有了鞭炮聲押蚤,城市的年味真的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