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合約的區(qū)塊鏈時代封断,Code is Law矛缨。區(qū)塊鏈應用的公平性爹脾、透明性通過智能合約代碼實現,一旦通過智能合約去進行代碼的執(zhí)行箕昭,沒有人可以對代碼和代碼的輸出進行更改灵妨。
不過,這也造成一個問題落竹,也就是區(qū)塊鏈上的應用泌霍,必須由區(qū)塊鏈程序員進行開發(fā)。在傳統世界筋量,這并不是問題烹吵,所有的“應用”需要由程序員開發(fā)。傳統世界里桨武,軟件開發(fā)的資源肋拔、流程、工具非常充足呀酸,從業(yè)者也很多凉蜂;而在區(qū)塊鏈世界,目前的開發(fā)者的技術能力、開發(fā)工具窿吩、開發(fā)經驗都還屬于嬰兒期茎杂,無法快速滿足業(yè)務的需求,也是從一個方面導致區(qū)塊鏈還無法大規(guī)模應用落地的原因之一纫雁。
那么煌往,有沒有這樣的工具,讓某從業(yè)者能夠在不需要轧邪,或者只需要很少區(qū)塊鏈(開發(fā))知識的情況下刽脖,就能寫出能運行在區(qū)塊鏈上的,符合自己需求的應用呢忌愚?
OpenLaw就是運行在以太網絡上的這么一個應用曲管。OpenLaw是一個讓與數字資產相關的合同(比如通過支付數字貨幣購買某些產品或者服務、通過數字貨幣發(fā)放工資等)在達到一定的條件時(比如被指定人簽署硕糊、到具體時間)自動執(zhí)行的工具院水。
更全面的看,OpenLaw是:
1. 一個工具
OpenLaw提供3大功能
- 合同的在線編輯
用戶可以將合同放到OpenLaw平臺上简十,并對某些關鍵字段檬某,比如合同的雙方、收款地址等變量化勺远,并指定某些條件具備時橙喘,用這些變量來調用專用的智能合約的某些函數。當然胶逢,復雜的功能和初始化的設置還是需要程序員幫忙的厅瞎,但就如同很多分析工具、報表工具一樣初坠,一旦設置好和簸,業(yè)務人員具備少量的知識的情況下就能夠使用了。
同時碟刺,通過工作流锁保,一個合同還能讓不同的人員輸入不同的參數所需要的內容,從而達到多人協作生成合同的目的半沽。 - 合同的在線簽署
將合同發(fā)送給相應的人進行簽署爽柒,通過指定的地址進行合同的簽署,簽署者并不需要有OpenLaw的賬號者填。同時浩村,每個簽署都會被保留到鏈上。 - 智能合約的集成
合同可以和智能合約進行集成占哟,從而達到合同自動履行的目的心墅。
OpenLaw還是一個:
2. 一個協議
OpenLaw不僅僅是一個工具酿矢,還是一個協議。這個協議提供了開發(fā)者開放接口怎燥,開發(fā)者可以通過API瘫筐,生成更專業(yè)的、更聚焦的铐姚、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相關工具策肝。
OpenLaw還是一個:
3. 一個解決方案
有法律文書需求的客戶,應該說對法律文書本身谦屑,以及相關的用戶信息等數據的存儲驳糯,都是有安全新和隱私性的考量的,放在第三方這里氢橙,應該不是首選的解決方案。對此恬偷,OpenLaw還提供了私有化部署的方案悍手,這些相關的數據都放在私有化的服務器里面(合同的簽署、執(zhí)行還是通過以太網進行)袍患,是相當貼心的服務坦康。
下面我們大致看下通過OpenLaw是怎么做到合同的生成、簽署和運行的诡延。
-
首先滞欠,我們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合同。
上圖OpenLaw提供的便捷見面肆良。注意畫紅框的部分是使用OpenLaw定義的標記語言(Markup Language)對于合同的顯示筛璧,以及部分變量做的定義。
-
編輯完成惹恃,現在這個合同長這樣:
- 填寫左側相應的數據夭谤,就可以通過左下角的發(fā)送按鈕將這個合同發(fā)給相關的人。
-
收到合同的人可以打開合同進行簽署束铭。
-
如果需要和智能合約互動截歉,需要在合同加上對合約的調用的標記語言肪跋。
參見下圖,注意紅框里新添加的內容醉锄。
- 一旦雙方合約簽署完成,該智能合約的函數就會以指定的變量賦值自動執(zhí)行了浙值。
OpenLaw適用性的一些思考:
- 雖然OpenLaw整合了很多合同在庫中恳不,但實際上,現實社會中簽署的合同亥鸠,尤其是復雜合同妆够,一般都會來來回回修改很多遍才能達成∈独玻現在的OpenLaw并不實現這樣的功能。當然神妹,作為一個協議颓哮,OpenLaw也不適合來做這樣的事情,期望能有第三方基于OpenLaw的API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鸵荠。
- 合同調用智能合約這件事情本身還是復雜的冕茅,涉及到開發(fā)人員的正確“寫”合同以及智能合約的方式。而往往蛹找,如果不是第三方公開的智能合約的話姨伤,智能合約的開發(fā)方往往是合同簽署的其中一方。而另一方雖然可以對合同進行簽署庸疾,但作為非智能合約開發(fā)方乍楚,如何確保智能合約的正確性,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届慈。
- 因此徒溪,調用已有的智能合約的接口,會是OpenLaw更廣泛應用的地方金顿。比如臊泌,有一個做金融的經濟方,在和客戶簽署合約后揍拆,自動將客戶資金打入交易所或者Defi的借貸系統渠概,為客戶賺取收益。
- 接著第三點嫂拴,由于是B2C的服務播揪,C端客戶沒有必要檢查智能合約是否被正確實施(因為本身是第三方的合約),而是更多依靠B端的品牌和服務來決定是否與B端簽署合同顷牌。這種情況下剪芍,OpenLaw會更多的在一對多,尤其是B2C的場景下被使用窟蓝。而B2B罪裹、一對一的場景會比較少見且沒有必要。
- 除了私有版本运挫,沒有看出目前OpenLaw作為一個企業(yè)是如何獲得收入的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