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類活動影響
野生動物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調(diào)查顯示
全球野生動物在大幅銳減
如不采取行動
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
將在十年內(nèi)消失
這些本該被大力保護的野生動物
卻成了一些人的盤中餐
這是被查獲時已經(jīng)死亡的穿山甲尸體
2007-2016年
我國共查獲209件涉及穿山甲的案件
涉案穿山甲或其制品包括2405只活體
11419只死尸和34946千克甲片
甲片相當于7.5萬只穿山甲
穿山甲
每年吃掉700萬只螞蟻和白蟻
維護了森林樹木不被侵蝕
有森林衛(wèi)士之稱
它們性情溫和行動緩慢
完全不具備攻擊性
被攻擊時只會縮起柔軟的腹部來保護自己
人類就像撿東西一樣
輕易地就能抓到它們
正因如此
它們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物種
曾看過一個報道
作者目睹了一場穿山甲交易
買家買到穿山甲后要求現(xiàn)場宰殺
賣家嘗試多次都無法拉直它的身體
沒辦法宰殺
賣家又將穿山甲摔打到地上
還說它們感覺到疼痛就會舒展開身體
誰知穿山甲蜷縮地更厲害了
無奈的賣家將穿山甲直接放到了火上烤
待鱗甲脫盡
焦味彌漫
穿山甲依然保持原狀
無奈的賣家隨手一扔
說這穿山甲肯定是有什么毛病不可食用
過了一段時間
有人注意到
被扔到地上的穿山甲
慢慢舒展開身體
徹底咽了氣
而它的懷里
一只只有老鼠大小的小穿山甲
依偎在媽媽懷里
這些圖來自德國攝影師托馬斯·帕斯查克
地點是香港某工廠樓頂
這里密密麻麻晾曬著魚翅
這些魚翅背后
是一條條被殘忍割掉魚鰭
扔回大海等待死亡的鯊魚
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
鯊魚被大量捕殺銷往世界各地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全球每年魚翅產(chǎn)量約為1萬噸
香港人素有“無翅不成宴”的說法
甚至有人認為
魚翅代表著中國的傳統(tǒng)
是尊貴身份的象征
退一千萬步
即便魚翅真的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
以瀕危動物的慘死換來的一口“饕餮”
這種所謂的傳統(tǒng)
也該摒棄了
也有人表示
吃魚翅是因為其營養(yǎng)價值高
甚至還有抗癌功能
果真如此嗎
專家指出
魚翅的主要成分只是普通的膠原蛋白
關(guān)于魚翅抗癌的說法
更是天方夜譚
不只是魚翅
許多野生動物都被賦予了藥用價值
也許是“嗜補”的心理作怪
很多人不惜鋌而走險
觸犯法律也要吃野生動物
其實很多說法不過是商家強行賦予的價值
沒有任何科學根據(jù)
相反因為沒有經(jīng)過檢驗檢疫
許多野生動物攜帶病毒算凿、寄生蟲
食用后往往面臨較大的健康風險
除了穿山甲和鯊魚
還有很多的野生動物也因為被人類食用而面臨滅絕
熊部默、獼猴、海豚廊遍、貓頭鷹翘单、娃娃魚……
很多熊掌是活著時被剁下的
很多猴腦是活著時被吃掉的
這些珍貴的保護動物
“成就”了舌尖上的罪惡
或許是出于獵奇心理
或許是一種畸形的虛榮心滿足感
而可能面臨著的代價是一個物種的滅絕
眾所周知
不同的動物在自然生態(tài)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只有和諧共處自然發(fā)展
才能維持生態(tài)的平衡
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
為了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
請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沒有買賣
就沒有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