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明確的是议薪,「什么論」「什么主義」都是一種觀點,它們是對某一問題的各自回答或解釋媳友。無論是唯物論斯议、還是唯心論 —— 都是對「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這一形而上學問題的回答。唯物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zhì)醇锚,唯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心靈哼御。
在宏大的德國唯心論哲學發(fā)展出來之前,歐洲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主要由3位哲學家把持:
One’s own ideas are the only things one can know directly. —— René Descartes
我們唯一能夠知道的就是自己的觀念搂抒⊥Р螅—— 勒內(nèi)·笛卡爾
Physical reality is nothing but “perceptions” within immaterial monads – including the mind of God. ——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物理實在僅僅是存在于非物質(zhì)單子(上帝的心靈也是一種非物質(zhì)單子)之中的「知覺」∏缶В——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When we do our utmost to conceive the existence of external bodies, we are all the while only contemplating our own ideas, i.e. all that we can experience are our own ideas. Beyond that, therefore, there is nothing else. That is,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 George Berkeley (Bishop Berkeley)
當我們竭盡全力去設(shè)想外在事物的存在時焰雕,我們其實只是始終對我們自己的觀念進行沉思罷了。即使說芳杏,我們可能經(jīng)驗到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觀念矩屁。所以,除此之外爵赵,無物存在吝秕。也就是說,「存在就是被感知」空幻∷盖停—— 喬治·貝克萊 主教
</br>
唯心論 是這樣一種哲學,它認為真實的東西只有心靈,其他所有東西(物質(zhì)對象约郁、數(shù)缩挑、觀念等)都存在于心靈當中、或者在某種根本的意義上依賴于心靈而存在鬓梅。唯心論是通過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論證被構(gòu)造出來的:
經(jīng)驗以外的東西之所以不可能被認識供置,是因為 ——「心外之物」的定義就是「不在心靈之中的東西」。根據(jù)定義绽快,只有那些無法被心靈感知的東西才能算作經(jīng)驗之外的東西芥丧。同樣根據(jù)定義,任何一種外在于我們的東西都不能被內(nèi)在心靈所感知坊罢。所以续担,除了被感知到的東西存在,無物存在艘绍。
在對形而上學唯心論進行辯護的過程中赤拒,對「論證」怎么強調(diào)都不為過。正是因為 唯心論 是「想象力」與「嚴格論證」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诱鞠,所以挎挖,就像大多數(shù)形而上學理論一樣,它是一種被「世界為什么必定是這個樣子」的天才論證所支持和構(gòu)造的世界觀航夺。
關(guān)鍵概念:idealism 理念論,唯心論,唯心主義|笛卡爾 Descartes|萊布尼茨 Leibniz|貝克萊 Berke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