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最敬佩的老校長(其實不老)在朋友圈發(fā)出了一句話: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很難實現芹枷?(對衅疙,就是以問號結束)
獨立、自由鸳慈,似乎是每個人始終追求卻也難以企及的一件事饱溢,它到底難在哪?
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生活被束縛蝶涩;我被迫按照別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理朋;長了這么大一直沒機會追隨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機會做真正想做的事……種種難處例舉出來后绿聘,我只想對這些人說:你們認為的自由嗽上、獨立都太簡單了!它真正的難熄攘,并不在于對抗和擺脫……
(一)自由的難并不在于脫離不同的束縛兽愤,而是能夠在各種聲音中游刃有余的做自己。
現在信息傳播的背景下,每個人身邊都充斥著各類的公眾號或網絡的信息浅萧。為了搶奪眼球逐沙,每名公眾號或網站的寫手都拼命的思考你到底愛看什么文章,而并不是你需要獲得什么“真知”洼畅。任何一個需要辯證思考的事吩案,都會被簡單的冠以一定、只有帝簇、不要徘郭、絕不的概念……
《我討厭別人夸我的孩子聰明》《聰明會毀掉你的孩子》等類似的文章在育兒的公眾號里此起彼伏,但其背后丧肴,只是一個“希望你能夠肯定并點出孩子的努力而非僅僅關注結果”的概念残揉。在這樣的概念下,“聰明”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字眼……“聰明”這個字眼到孩子耳朵里真的就只有咱們認為的那層意思和后果么芋浮?孩子就不能將“我不停尋找方法抱环,最后終于贏了”這件事理解為自己的聰明么?
上面這個圖確實是當下公眾號現狀的一個縮影≈较铮現在公眾號上的文章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的養(yǎng)生節(jié)目:今天告訴你吃西瓜對腎臟好镇草,因為含有XXX元素,而明天一個專家就說西瓜水分太多何暇,腎臟有負擔……其實都對陶夜。但是如果作為文章作者,我各種因素都寫裆站,最后告訴你答案是因人而異,你肯定罵街……
我們都很累黔夭,所以都希望得到一份說明書來讓生活更簡單一些宏胯,“降低維度”(脫離復雜因素交互而得出唯一答案)——是這類文章所做的事,但事事如此本姥,我們對事物的思考也會陷入非黑即白的簡單思考肩袍。我強烈懷疑這種思考是否能帶來真正的思維的獨立與自由?
當然婚惫,各類“知識信息”中氛赐,除了斬釘截鐵的答案,有時候充斥著很多非理性非科學性的論調先舷。
1.某平臺推出了關于新生兒起名的統計艰管,梓萱成了最多的名字,當所有人都感慨將來一個班會有幾個梓萱的時候蒋川,卻忽略了這個統計中并沒有給出“比例”這個關鍵的信息牲芋。雖然今年叫梓萱的最多,但即使有幾千人叫這個名字,放在中國十幾億人口里缸浦,重名的概率有多少夕冲?
2.某平臺用血液、肢體肌肉裂逐、神經的各種影響告訴家長們歹鱼,千萬別讓孩子跪著玩……可我一直想知道跪著多久才會導致它那么夸張的系統描述……一秒,一分鐘也會對孩子造成終身損害么卜高?如果半個小時……誰一個姿勢保持半個小時弥姻,肌肉都得有點反應……
3.一個統計,70%的犯罪青少年曾經都網絡成癮篙悯,然后勸說青少年遠離網絡蚁阳。可它們也沒調查過沒犯罪的那些人里到底多少已經沉迷網絡了……雖然調查后可能結果還是“網癮帶來犯罪”鸽照,但起碼這個數據才是在分析因果螺捐,而非相關。
在這個文字的力量遠遠大于思考力的今天矮燎,想要獨立定血,自由,首先得能夠分辨和思考社會中各種各樣的信息诞外,自媒體時代澜沟,每個人都在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散發(fā)著自己的影響力峡谊,能在接收信息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茫虽,才是真正自由的前提。
這么一想既们,真的挺難濒析。(注:以上例子并非在獨立思考,而是矯情……)
PS:今天剛看到我尊敬的老師也在朋友圈感慨啥纸,慎讀10萬+的爆文……“一個尋求共鳴号杏,一個刻意取悅……慎讀”。
(二)自由的難并不在于戰(zhàn)勝各種阻撓斯棒,而是能夠在阻撓中找到更好的路徑盾致。
我教的學生里、或者身邊年輕人里常常都流傳著一種向往——為了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阻撓的信念荣暮。可能因為對于這種信念的向往庭惜,他們會把任何跟他們不在同一條路上的召喚和要求都當成阻撓。老師建議先搞好文化課渠驼,再發(fā)展藝術愛好——這被看成一種阻力蜈块;家長熱切期待你能努力考上一個高中而非去職高過早放棄文化課——這也是坎坷……“為什么得不到我重要他人的支持鉴腻?!”在這樣的想法下百揭,結果分成兩類爽哎,一類奮起反抗,一類憋屈的順從器一,做到前者的太少课锌,而且也免不了有“頭破血流”的案例。更多的人會選擇后者祈秕,而長大之后渺贤,他們又開始抱怨那個沒有被支持的童年環(huán)境……文章開始的那些抱怨,也常常來自于他們……
這些“耿直”的孩子忽略了一個背景問題:人類如此脆弱的個體请毛,之所以能夠在地球生存下去志鞍,恰恰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合作與共生。想要脫離他人而單獨去完成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方仿,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命題固棚。解一道無解的方程式,不難才怪呢仙蚜。
上面這個圖此洲,是古典在描述我們如何制定目標時候時用到的模型。其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情委粉,并沒不是在一個方向上的正負呜师,更多是向上面這個圖一樣,需要類似于向量的疊加贾节。所以獨立的難度并不是對抗所有不同的意見汁汗,而是從重要他人的不同意見中,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栗涂。
一個學生特別喜歡音樂碰酝,想要從事音樂的事業(yè),但是他的家長極力的反對戴差,希望他能夠找一份更加穩(wěn)定的工作。其實在這個背景下铛嘱,我們完全可以看看兩方的需求暖释,學生希望能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而家長以過來人的角度擔心她的生計墨吓。因此球匕,完全可以給家長看到自己靠從事音樂掙到的MONEY。當然帖烘,如果真掙不到錢亮曹,那完全也可以找一份普通但不占據那么多精力的工作,用更多的時間去從事音樂,直到可以靠音樂謀生為止……這樣的方案照卦,自然也會少了很多阻力式矫,但它的困難在于找到一條滿足雙方需求的路,并沿著這條路達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役耕。
以前還聽過一個故事:你非常想買一個新的電動剃須刀采转,但妻子覺得太破費,而且還擔心電動剃須刀會有很多問題瞬痘。那在這樣的困境下故慈,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什么呢?答:忍著框全,直到生日察绷,或者升職之類的重要日子,自己買下那個剃須刀津辩,并且告訴自己的妻子:“這個是同事送的”拆撼。生活中總需要一些妥協和套路,或者換句話說:自由意志的背后反而需要一些“灰度”丹泉,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方式情萤。
做一個自由的人,不是看你有多大力量去對抗阻力摹恨,而是你有多少能量筋岛,能在重重阻力的夾縫中游刃有余的達到自己的目標。
(三)自由的難在于時刻思考共贏的狀態(tài)晒哄,而關鍵在于更廣闊的認知和視野睁宰。
在夾縫中生存,更多是一種“灰度”寝凌,如果有人就想耿直的生存柒傻,那也依舊要以共贏為出發(fā)點去思考實現的途徑。生活中存在很多互不相融的觀點较木,但如果我們有能力把它放到更寬廣維度去審視红符,也許兩者并沒有那么多的不可調和。
舉個栗子:想讓一杯水足夠的甜伐债,但我們放糖放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溶解了预侯,再加水水會不甜,再加糖糖也融不進去……但是如果我們學過溶解度的知識(認知更為廣闊)峰锁,我們便很容易想到協調的辦法——加熱萎馅。
回想之前的描述:
1.非黑即白的單純思想下所造成的“對自由的阻礙”實際上來自于那個人對于生活只有“一維”的認識——不是左,就是右虹蒋。因此糜芳,只要不同飒货,那就一定是阻礙
2.能夠思考自己和他人契合方向的人,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已經是“二維”了——你想往東峭竣,他想往南塘辅,大不了就先奔東南方向。但在二維的空間里邪驮,總也有不可調和的事情出現(方向絕對相反)莫辨。
3.如果我們能夠從更長遠的角度,三維的視角去審視這些事情毅访,也許兩件事的方向雖然絕對相反沮榜,但也許終點卻是一致的——人在地球上。我往南喻粹,你往北蟆融,最后總會在地球的另一邊相遇。
馬后炮一下滴滴和uber競爭的那個甜美時代:作為乘客的我們守呜,十幾塊錢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型酥;作為司機的他們,隨便幾公里就能掙上幾十塊錢……兩家公司(當時)在不停的爭搶“地盤”查乒,這是我們看到的現象弥喉,因此我們獲得了更多的利潤。但現在回頭再看這件事:他們更多達到的效果玛迄,并不是從對方那里獲得多少的乘客和司機由境,而是把更多的人拉入“不等出租打快車”的生活模式里——比起爭更多的蛋糕,他們實際是在把蛋糕做的更大蓖议。從這樣的角度看虏杰,他們的競爭也并沒有那么“慘烈”,反而還有少許的“甜美”勒虾,甚至甜美到最后合并了……甜美的時代纺阔,誰也沒吃虧。
一個挺樸實的孩子高二突然說不想念了修然,因為父親生病笛钝,家里經濟來源少了很多,他想回報自己的父親的愛:“我去開黑車愕宋,掙錢來養(yǎng)父親”……現在回想起來婆翔,如果他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視野)——雖然苦幾年,但也許將來報答的能更多掏婶。
有時候我們的矛盾、被迫潭陪、無奈雄妥,更多來自于我們看到了多遠最蕾。學生只看到高考,高考的失利甚至會演化成是否繼續(xù)生命的抉擇老厌。我們只看到工作的得失瘟则,一個項目的潰敗也許會讓我們一蹶不振……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也許我們才會以更加自由的狀態(tài)枝秤,面對現在的種種困難和坎坷醋拧。
“那些殺不死你的,會讓你變得更強”——尼采
在夾縫里生存淀弹,是我個人已經習慣甚至有些沉迷的狀態(tài):
心理和教育的夾縫——用價值中立態(tài)度的達到價值引導丹壕。
賞識和批判的夾縫——用積極的評判達到指出和改善不足的結果。
善意和惡俗的夾縫——看到薇溃、聽到那么多“厚黑”菌赖,卻依覺得善意一定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不輕易的否定沐序,也不擅自去對抗琉用,可能才是最自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