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商品.
商品是由商家和消費者的交易而產(chǎn)生的.
商家只會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商家不是慈善家.
房子的商家只有一個---政府.
市場上類似的商品也有,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iPhone手機,只有一個提供商.
一個是茅臺酒,只有一個提供商.
商品的定價,肯定是商家利益最大化.
現(xiàn)價8000的iPhone,如果賣3000,銷量會大增,但是利潤也會減少.
如果賣2萬,單臺利潤增加,但是銷量會減少,最后的利潤還是會減少.
所以定價8000,是利潤最大化的價格.
茅臺一樣,定價便宜了,大家都來買,供不應(yīng)求,利潤還低了,定價高了,沒有買,也沒利潤.
房價想要跌,你問問庫克,iPhone手機價格能不能跌.
房價想要漲,你問問消費者,手中有多少錢來買.
結(jié)論,跌,是不可能的.漲,政府肯定是知道的.
(政府可以通過銀行存款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有多少家庭有購房需求,其中有多少人的錢攢夠了,如果有很多人的錢攢夠了,那就可以漲,如果大家都沒有錢,政府會刺激經(jīng)濟,但是不會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