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為什么進入水中會發(fā)生折射呢上渴?按初中物理交給我們的知識,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要大喜颁。水和空氣是不同的物質稠氮,所以光進入水中的瞬間就會改變路徑。
光的折射路線背后半开,有沒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呢隔披?
比如在空氣和水中光的路線是這樣的,
那為什么是這樣的寂拆,而不是A與B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呢奢米?畢竟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最短。
并且光為什么不是從A到C纠永,再從C到A呢鬓长?
費馬原理(Fermat's principle)最早由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德·費馬在1662年提出: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又名“最短時間原理
當光進入水中尝江,傳播速度變慢了涉波,如果光仍然按照原來的直線走下去的話,它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就會變長,所以光改變了路徑啤覆。那為什么沒有走A-C-B路線呢苍日,原因也是A-C-B比A-D-B用時要長。
可光怎么知道這條路線是最快的呢窗声?
你一生的故事
可光怎么知道這條路線是最快的呢相恃?
蓋雷:“這個……好吧,我們設想萬物皆有靈魂笨觅,采用擬人化的說法豆茫。這束光必須檢查所有可能采取的路徑,計算出每條路徑將花費的時間屋摇,從而選出耗時最少的一條揩魂。”
我:“要做到你說的這一點炮温,那道光束必須知道它的目的地是哪里火脉。如果目的地是甲點,最快路徑就與到乙點全然不同柒啤【牍遥”
蓋雷:“一點沒錯。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担巩,‘最快路徑’這種說法就失去了意義方援。另外,給定一條路徑涛癌,要計算出這條路徑所費的時間犯戏,還必須知道這條路上有什么,比如有沒有水之類拳话∠确耍”
我:“就是說,這道光束事先必須什么都知道弃衍,早在它出發(fā)之前就知道呀非。對不對?”
蓋雷:“我們這么說吧镜盯,這道光不可能貿然踏上旅途岸裙,走出一段之后再作調整。需要重作調整的路絕不會是耗時最少的路徑速缆。這道光必須在出發(fā)之初便完成一切所需計算降允。”
我在心里自言自語激涤,這道光束拟糕,在它選定路徑出發(fā)之前判呕,必得事先知道自己最終將在何處止步。這一點讓我想起了什么送滞,我很清楚侠草。我抬頭望著蓋雷:
“這就是我一直覺得古怪的地方。我很不安犁嗅”咛椋”
如上對話摘自《你一生的故事》(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作者為美國華裔科幻作家TedChiang褂微,譯者為李克勤 / 王榮生 /Bruceyew)功蜓。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像主人公一樣“我很不安”宠蚂。這部小說式撼,拋出了命題:如果你預先知道接下來的發(fā)生,預知自己的命運求厕,也知道無法改變它著隆,那怎么辦?小說也借主人公“我”給出了答案呀癣。“我”預先知道愛人將會離開自己项栏,女兒在3歲會受傷浦辨,在16歲會跟男孩約會沼沈,在25歲攀巖時失足死去,“我”仍一步步將預知踩出一個個實際的腳印庆冕。
因為預先知道康吵,并不等于已實現(xiàn)访递。正如作者說,就像一場婚禮上拷姿,大家都知道主婚人會說“我現(xiàn)在宣布你們結為夫妻”,但這僅僅是預知旱函。只有主婚人說出這句話時候,結為夫妻這件事才成為了事實棒妨。即便你已經知道一切踪古,卻仍然需要親自去完成它,它才能夠成為真實伏穆。
茫茫天地間
生老病死拘泞,人生規(guī)律;基因遺傳枕扫,世世代代陪腌。
你我如滄海一粟,預知命運烟瞧,沒法改變诗鸭。我們仍舊滿懷著熱情和希望,一步步去實現(xiàn)它参滴,讓這“生老病死强岸,基因遺傳”成為真實。
你也可以讀讀這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