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的女兒想要包包子挺份,覺得動畫片里場景很好玩褒翰。想著這么大了,還沒有感受過包包子的樂趣匀泊,于是說干就干优训,周末買了肉和菜,包包子各聘。
和面揣非,發(fā)面,剁餡兒躲因,都是外婆親手搞定早敬,很快便開始上桌動手包起來忌傻,女兒也是各種起勁,其實就是拿著面團搓來揉去玩得不亦樂乎搞监。一籠一籠的包子蒸出來水孩,拿起一個燙手的包子,真香琐驴。女兒吃了個自己親手做的饅頭俘种,覺得特別好吃。
想起來得有十幾年沒有在家做過包子了绝淡。按習俗宙刘,每年的臘月廿二三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得蒸包子牢酵,還得順手蒸一些饅頭悬包,面龍什么的,大年三十的時候祭祖用茁帽。這些包子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前后玉罐,預示著連年有余,也是對以前吃不飽的日子的緬懷潘拨,農村人稱之為“不忘本”吊输。
記憶中,鄉(xiāng)下年底蒸包子可是一件大事铁追,差不多早好幾天就得開始準備季蚂,依著是要包什么餡,都得預備哪些菜琅束。田里去拔白蘿卜扭屁,要挑那些沒有凍壞的水分飽滿的,凍壞的就空心了涩禀,口感大打折扣料滥。可不光是白蘿卜艾船,還得混上一些紅蘿卜 -- 圓滾滾的像個小燈泡葵腹,也叫燈泡蘿卜,甜絲絲的透著一點點辛辣屿岂,和白蘿卜混合之后吃口特別香特別脆践宴。洗蘿卜也是個體力活,一大筐一大筐的蘿卜要一個個洗得不帶一點泥土爷怀,通常這都是孩子們的活阻肩,大冬天的可真是一件不討好的差事,但那時似乎樂在其中运授。
除此之外就是青菜餡的烤惊,用的菜都是自家田里種的大青菜乔煞,經(jīng)過冬天的霜打水凍,甜甜的甭提多好吃了撕氧。揀大的菜瘤缩,用鐮刀割斷菜根,拿回來一片片洗干凈了伦泥,焯水剁碎剥啤,再用土工具 -- 長板凳一頭綁上扁擔 -- 把菜放在棉布包里,放到扁擔和板凳之間用力這么擠壓不脯,多余的水分就都被擠出去了府怯,這樣蒸出來的包子才不會塌掉,菜的口感菜更香更脆防楷,時間放長了才不會酸掉牺丙。
再有就是芝麻餡了。那時候的芝麻都是自己種的复局,9月份收獲的曬干了的芝麻冲簿,聞著就那么香。包包子的芝麻餡必須用石臼搗出來亿昏,花的是力氣和時間峦剔,石杵一下一下?lián)v出來,絲毫偷不了懶角钩。出來的芝麻粉吝沫,真香。拌上白糖和一點豬油递礼,加一點點花生碎就能包包子了惨险。出鍋再看,黑亮脊髓,噴香辫愉,一口氣能吃好幾個。至于豆沙餡的将硝,其實做的不多恭朗,因為要想口感好,需要濾沙把豆皮都挑出去袋哼,鄉(xiāng)下人看來是在太浪費了冀墨,不值當闸衫。何況涛贯,芝麻餡已經(jīng)是甜口的了,豆沙餡就可有可無了蔚出。
要說最好吃的弟翘,還得是純肉餡的虫腋。買一塊五花肉,肥瘦看各家喜好稀余,純手工把肉剁成肉泥悦冀,拌上各種佐料香料,一出鍋能把半個村子的狗都招來睛琳『畜。可能也是因為那時候條件差,吃肉沒那么頻繁师骗,等到大過年的時候历等,才是全家改善伙食的時候。那一坨坨肉辟癌,真香寒屯。
蒸包子對孩子來說是充滿儀式感的一件事情,因為包子出籠的時候黍少,要點紅印寡夹。去小店里買一包紅曲,用水調開備用厂置。找一把稻草菩掏,專門拿穗頭上的細桿子,用棉線緊緊捆住农渊,兩邊修剪整齊了就是用來點紅印的工具患蹂。大人把蒸好的包子一股腦倒進大竹盤里面,扯掉蒸籠布砸紊,孩子就該上場了传于。用最快的速度把包子翻過來,用稻草把蘸上紅曲水給每一個包子都點上紅印醉顽,混著蒸騰的白氣沼溜,甭提多好看了。點紅是技術活游添,速度要快系草,得趕在下一籠包子下來之前全部點完,還不能被燙著唆涝,抽空還得往嘴里塞上一個熱乎乎的包子找都,那真叫美。
那時候廊酣,過年蒸包子真帶勁能耻。而如今,老家的灶都已經(jīng)不在了,家里都用了煤氣灶晓猛,基本上也就不蒸包子了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