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溃睹,我曾經(jīng)很恐懼死亡而账。
外公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去世,有些細節(jié)已經(jīng)記不清了因篇,只記得外公去世的時候自己哭的很傷心泞辐,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人會有死的那一刻;
上小學的時候竞滓,晚上臨睡前會想咐吼,死是什么樣的?是像睡覺這樣嗎商佑?是不是什么就都不知道了汽烦?感覺好害怕徽缚,什么都不知道太嚇人了...想著想著就睡著了拳缠。第二天接著想…腥例;
初中數(shù)學老師說過很經(jīng)典的一句話叮喳,“很多同學遇到數(shù)學題目會說:'啊做這個比讓我死還難過'梗劫,請問你死過嗎拭荤?”當時大家都在笑插勤,因為覺得就是這個玩笑谍肤。好像大家遇到難事時都會說比死還難受琅关;
念書的時候舅外婆去世煮岁,對舅外婆沒有很深的印象讥蔽,但記得在舅外婆的告別儀式上自己很害怕,怕去看她最后一眼画机;
一直到工作的時候都特別害怕走夜路冶伞,晚上晚回家都是用跑的;一個人在宿舍或在家的時候步氏,也有深深的恐懼响禽,胡思亂想,其實怕的都是和死相關的事兒荚醒,無由來的恐懼芋类,說不清道不明......;
看書的時候如果一章節(jié)結束是第X4頁界阁,我一定會再多看幾頁侯繁,就是不想和4有關。
這些都是自己對于和死或4相關的一些記憶泡躯。
這一切都不敢和父母長輩說贮竟,或請教,因為感覺周圍到人似乎都很懼怕這個字较剃,無論是死咕别,還是4。
但想想從小我們都接觸了很多和死相關的內容重付。
清明節(jié)為了紀念先輩的去世顷级;
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屈原的投江;
聊齋志異里說的都是鬼怪故事确垫,而鬼怪是人死之后所變弓颈;......
這些好像都和死有關。
看古人的文字會發(fā)現(xiàn)古人好像對于死亡十分大義凜然删掀,司馬遷的名句:人固有一死翔冀,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披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纤子,留取丹心照汗青;《菜根譚》里也說道: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款票;孔子也說過:事死如事生控硼。......死亡對他們來說就是順其自然的事兒。
當然也不是說古人中沒有貪生怕死之徒艾少,但他們更多希望自己能夠死得其所卡乾。
因為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決定了我們一定會死亡缚够。
那為什么我們還會懼怕呢幔妨?
我想可能是因為有太多的事情還沒有完成鹦赎,不想就這樣結束生命;可能像我小時候一樣误堡,擔心死了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古话,所以不想結束這一生;也可能是做了很多不好的事锁施,擔心自己會有不好的下場......
現(xiàn)在的我對于死亡可以接受了陪踩,但并沒有完全不害怕或坦然面對的地步。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想去做沾谜。比如死亡教育膊毁。
現(xiàn)在對于生死的教育太少太少胀莹,這才是每個人懼怕的原因吧基跑!如果真的知道死亡是什么,可能大家在面對的那一刻就會釋然描焰,也就可以坦然面對了媳否。這也是為什么我想寫關于死亡這些事兒的原因。想讓更多人了解生死的意義荆秦。真正可以接受有生即有死篱竭!
其實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何而生步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