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的游客索抓,不會錯過烏菲齊美術館(The Uffizi Gallery)以及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參觀的人們從不會忘記去欣賞這兩個著名博物館中波提切利扇住、米開朗基羅岩灭、達芬奇、康定斯基究反、保羅克利慈参、賈科梅蒂等藝術家的作品推沸,然而對于當年收藏這些作品的人卻很少了解输枯。
這次我想談談兩位分別來自不同時代卻同樣重要的兩位收藏家——來自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以及來自古根海姆家族的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议泵。
洛倫佐·美第奇是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用押、藝術家肢簿,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實際統(tǒng)治者 。被同時代的佛羅倫薩人稱為“偉大的洛倫佐 ”蜻拨,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潮期池充,他努力維持的意大利城邦間的和平,而他的逝世也代表了佛羅倫薩黃金時代的結束缎讼。
洛倫佐出生于1449年的美第奇家族收夸,洛倫佐的母親,盧克雷齊婭( Tornabuoni)血崭,是一位詩人卧惜,曾設法向洛倫佐灌輸對于藝術和美的熱愛,這大大影響了洛倫佐成年后的生活夹纫。當時洛倫佐住在祖父在柯西莫的家中咽瓷,一群流亡的希臘學者組成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柏拉圖學園”,洛倫佐便在這個一流的人文主義圈子長大舰讹。
從1469年到1492年茅姜,洛倫佐統(tǒng)治佛羅倫薩23年,對人文主義學術和藝術的贊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保羅·斯特拉森語)月匣。在繪畫和雕塑方面钻洒,除了少年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亦有波提切利锄开、韋羅基奧素标、吉蘭達約、佩魯吉諾萍悴、波萊尤奧洛兄弟等头遭。
他的藝術贊助方式也與家族其他成員不同。他的爺爺柯西莫喜歡把財富投入到公眾都能看得到的工程當中癣诱,所以他最喜歡贊助建筑師任岸。而洛倫佐以極高的鑒賞力成為藝術家中的伯樂,引導藝術家發(fā)揮自己的獨特才能狡刘。他的人格魅力也吸引著有才華的藝術家聚集在他身邊。波提切利困鸥、達·芬奇嗅蔬、米開朗基羅等后來的大師都是在洛倫佐的贊助中成長起來的剑按。在喬治·瓦薩里的《著名畫家、雕塑家澜术、建筑家列傳》中艺蝴,洛倫佐·德·美第奇的名字經(jīng)常以“伯樂”身份出現(xiàn)。
20歲時鸟废,達·芬奇的才華引起了洛倫佐的主注意猜敢,于是他被邀請進入美第奇宮,洛倫佐幫助達·芬奇拿到了圣多納托教堂畫的委托盒延,達·芬奇為此創(chuàng)作了《博士來拜》缩擂。
洛倫佐創(chuàng)辦雕塑學校,希望推薦年輕的雕塑家到他的圣馬可廣場花園中接受訓練添寺。米開朗基羅作為推薦人中的佼佼者胯盯,進入圣馬可廣場花園,從此计露,與美第奇家族的聯(lián)系從未中斷博脑,直到生命結束。
洛倫佐的二兒子喬凡尼·美第奇在1513年當選教皇票罐,被稱為“利奧十世”( Leo X)叉趣。這位教皇出資贊助的作品,有很多都是今天我們所耳熟能詳?shù)母醚骸1热缋碃柕摹堆诺鋵W院》疗杉、米開朗基羅的美第奇家族陵墓雕像。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創(chuàng)作于1510到1511年沈善,是梵蒂岡使徒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乡数,這件作品就來自于利奧十世的出資。
在文藝復興盛期過去之后闻牡,美第奇家族仍然延續(xù)了藝術贊助的傳統(tǒng)净赴,直至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刻。
但對于統(tǒng)治者美第奇家族來說罩润,藝術不僅僅是他們的個人愛好玖翅,贊助藝術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公眾關注,是他們取得政治認同的手段之一割以。美第奇家族是因為缺少男性而絕后的金度,家族的最后一人是一位女性,也是她將家族的所有財產(chǎn)捐出而換得家族所有的藝術品完好無損的被收藏在佛羅倫薩严沥,避免了被變賣和顛沛流離的命運猜极。
對藝術的投資,無疑給美第奇家族帶來無盡的榮耀消玄。他們被冠為“歐洲藝術最大的贊助者”跟伏,“文藝復興教父”丢胚,“藝術的保護者”等等名號,也因為他們資助的藝術品被永久的保留在佛羅倫薩受扳,公眾對他們的討論也會永不停歇携龟。
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1898年8月26日出生在古根海姆家族,她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索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勘高。古根海姆家族是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冶金工業(yè)家族峡蟋,1918年家族財富已排名美國第二。但在這個大家族長大的佩吉回憶:“我的童年一點也不快樂华望,甚至沒有任何愉快的回憶”蕊蝗。
佩吉的父親本雅明(BenjaminGuggenheim)是古根海姆家族八兄弟之一,常在海外經(jīng)商立美。1912年2月14日匿又,佩吉的父親乘坐著名的泰坦尼克號遇難,由于他生前揮金如土的習慣建蹄,導致財產(chǎn)所剩無幾碌更,根本沒能為家庭留下什么。直到1919年洞慎,21歲的佩吉繼承到來自她祖父的財產(chǎn)后痛单,她才最終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上的獨立。之后劲腿,佩吉在親戚的書店打工并接觸到了先鋒知識和藝術旭绒,也因此結識了一批來自歐洲的先鋒知識分子,開始了解現(xiàn)代藝術焦人。正是在這家書店挥吵,佩姬發(fā)現(xiàn)了她的向往之處——歐洲。
佩吉來到巴黎時僅23歲花椭。1920年代的巴黎充滿波西米亞氣質忽匈,夜夜笙歌的藝術家與文學家們將巴黎渲染成一派戰(zhàn)后的迷離繁榮。巴黎的生活矿辽,使佩姬逐漸融入當時十分活躍的藝術家與文學家圈子丹允,她的好友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庫西、馬塞爾·杜尚袋倔、詹姆斯·喬伊斯夫婦雕蔽、安德烈·馬松等。佩姬在巴黎的生活充滿波西米亞風情宾娜,她在當時十分有名的時裝設計師保羅·布瓦萊(Paul Poiret)處購買裙子批狐,然后讓攝影師曼·雷(Man Ray)為她拍照,此外她與超現(xiàn)實主義及達達藝術家也相交甚密前塔。
1937年贾陷,佩吉的舅舅索羅門·古根海姆在紐約成立了古根海姆基金會缘眶,專門進行現(xiàn)代藝術收藏。1938年髓废,佩吉也在倫敦成立了自己的畫廊——“青年古根海姆畫廊”,從此真正走上藝術之路该抒。
此時的佩吉并不掩飾她對現(xiàn)代藝術的無知壳猜。畫廊成立之初碳抄,她曾坦言道:“我甚至看不出抽象派和超現(xiàn)實主義之間的區(qū)別。”而由于她在藝術圈內的良好關系花枫,兩位藝術史中的著名人物成為佩吉的顧問——法國前衛(wèi)藝術家讓·考克多與杜尚。佩吉成了一名現(xiàn)代藝術的狂熱愛好者垮媒。她大量購買藝術家作品倔韭,尤其對康定斯基的作品情有獨鐘。
二戰(zhàn)打響后芝此,佩吉每天奔波于藝術家的工作室憋肖,將感興趣的作品全部收為己有。她的收藏也已經(jīng)囊括當時所有歐洲現(xiàn)代主義代表藝術家婚苹,如康定斯基岸更、保羅·克利、蒙德里安膊升、米羅怎炊、賈科梅第等。
此時二戰(zhàn)已經(jīng)進行到白熱化廓译,整個歐洲一片混亂评肆,佩吉也稱著這個時期,低價收購了不少作品非区。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瓜挽,為保護自己收藏的作品,她花費了4萬美元院仿,將這些收藏品偷運出法國秸抚。1942年10月20日,佩吉在紐約成立了“本世紀藝術”(Art of This Century)畫廊歹垫,首次展覽展出的是保羅·克利的作品剥汤,展覽開幕式吸引了許多人。畫廊的開幕式上排惨,佩吉分別帶上了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伊夫·唐吉和亞歷山大吭敢。考爾德設計的耳環(huán)暮芭,以示對超現(xiàn)實主義和抽象藝術的同等熱愛鹿驼。
佩吉為一大批沒有名氣的美國年輕的藝術家們提供了舞臺欲低。秉承佩吉一貫的好眼力,這位“伯樂”所扶持的千里馬們大多日后都大紅大紫畜晰,形成了著名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流派砾莱,美國本土藝術力量逐漸成長壯大,為紐約取代巴黎成為新的藝術中心埋下了伏筆凄鼻。
1943年腊瑟,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發(fā)掘美國美國年輕藝術家這件事中。她每月為波洛克支付一筆費用块蚌,以此換得波洛克的幾乎全部作品闰非,并于1943年為其舉辦首次個展。1946年峭范,當佩吉回到法國時财松,她是全世界唯一擁有最完美波洛克作品收藏的人,特別是波洛克的早期“滴畫”纱控。
二戰(zhàn)結束后辆毡,佩吉回到歐洲,并于1947年來到威尼斯其徙,從此長居與此胚迫。第二年,第24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整整一座宮殿交給佩吉唾那,希望她在那里展示自己的收藏访锻。這次展覽十分成功,佩吉的收藏館成為觀光人數(shù)最多的藝術館闹获。也促使她建立自己擁有的美術館期犬。1948年,佩吉選擇威尼斯大運河邊未完工的18世紀維尼爾公館作為自己的宅邸避诽,在這座雪白的大理石單層宮殿中龟虎,佩吉安置了自己的家和收藏作品。她的床由藝術家亞歷山大·考爾德設計沙庐,全部銀質鲤妥。
誠如佩姬所言:“我不是收藏家,我就是一座美術館拱雏∶薨玻”她的藏品幾乎全面覆蓋20世紀歐洲和美國的各個重要流派和藝術家之作,使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海姆美術館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之一铸抑。作為20世紀最著名且有遠見的收藏家之一贡耽,她的藏品幾乎覆蓋20世紀歐洲和美國的各個重要流派和藝術家之作。她扶持美國新銳畫家,披荊斬棘的一路走來蒲赂,對超現(xiàn)實主義阱冶、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派的發(fā)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把現(xiàn)代藝術推向了頂峰滥嘴。
這兩人相隔百年卻分別對當時的藝術發(fā)展貢獻巨大木蹬。洛倫佐影響了“文藝復興”的興衰,佩吉直接推動了20世紀現(xiàn)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若皱。他們有著一個相同的頭銜——“收藏家”(private collection )届囚,更是他們那個時代藝術世界的“遠見卓識者”和藝術家都推崇之至的“伯樂”。
而選擇談論這個題目是因為是尖,藝術家想讓自己的作品真正走向市場,為自己帶來名聲泥耀,“收藏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饺汹。而一個好的,能影響藝術家甚至于能影響藝術圈的收藏家是什么樣的痰催,是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兜辞,也是藝術家成名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而從洛倫佐和佩吉身上夸溶,我們能窺見一些擁有“遠見卓識”的收藏家逸吵,應該有的特質。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缝裁,中國的藝術界也在持續(xù)發(fā)展中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有才華的藝術家扫皱,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也等待著像羅倫佐和佩吉這樣的“伯樂”去發(fā)掘捷绑,去資助韩脑。然而中國的收藏界似乎更熱愛去收藏,去拍賣一些“前人”的作品粹污,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一旦藝術家過世段多,價格還能上漲的情況,而這種風氣也導致了假畫輩出壮吩,這些假畫往往能賣一個很高的價格进苍,而能將假畫作的天衣無縫的“大師”本人的作品卻無人問津,這何嘗不是一個讓人無奈的現(xiàn)狀鸭叙。市場需求決定了藝術的發(fā)展方向觉啊,若是一味的停留在對古人畫作的陶醉中,只會讓中國的藝術市場走向一個奇怪的方向递雀。
但這些情況并不是簡單的原因所造成的柄延,分析羅倫佐和佩吉的經(jīng)歷,我認為國內缺少的是[受過良好藝術陶冶的大收藏家]和[群眾對于購買真正油畫的渠道和意識]。我曾做過一個面對300人的問卷調查搜吧,當問到是否愿意通過學習相關藝術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審美時市俊,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選擇愿意;而當問到對哪一種藝術種類感興趣時滤奈,百分之五十的人都選擇了油畫摆昧;在愿意購買藝術品的人中,選擇合眼緣而不是更重視名氣的人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七蜒程;最后绅你,半數(shù)的人都選擇承受500及以下價位的藝術品。這也說明昭躺,大多數(shù)民眾還是樂于了解藝術并購入自己經(jīng)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藝術品的忌锯,但是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審美還停留在小學以及初中課本中那一些簡單的美術知識中。而沒受過系統(tǒng)藝術知識培訓的普通民眾领炫,去參觀免費開放的現(xiàn)當代展覽偶垮,所能獲得的體驗也終歸是有限的,更不用說去欣賞現(xiàn)當代藝術這個大類中的各種分類帝洪。
這也導致了似舵,很多民眾雖然已經(jīng)模糊的有了對審美的追求,比如一些年輕人已經(jīng)會很在意自己家里的裝飾裝潢等的風格葱峡,而且他們也會明白藝術品砚哗,也就是他們眼中的“裝飾畫”對家里裝潢裝飾風格起到的作品,而最終砰奕,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蛛芥,選擇了在店商平臺上選擇出貨量大,商業(yè)化明顯的廉價商業(yè)畫作為代替脆淹,而這些畫常空,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盖溺,卻不具備太多收藏價值以及審美價值漓糙,這不能不說是很可惜的。
然而我相信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善烘嘱。國內在這十年中昆禽,慢慢出現(xiàn)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收藏家。他們中有的通過一擲千金擴大影響力蝇庭,有的默默開辦自己的私人美術館醉鳖,有的通過創(chuàng)辦畫廊來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和藝術家……而近幾年來,高質量的展覽也接二連三的出現(xiàn)哮内,收到的反饋以及社會反響也出人意料的好盗棵,看展的群眾越來越多壮韭。而因為藝術類學生的不斷增加,這部分群體也算是受過系統(tǒng)美術培訓的人群纹因,走入社會影響身邊的人以及成家后繁衍的后代也會是對藝術有基本了解的人群喷屋,對日后的民眾審美的提高以及藝術品購買需求的增加也能起到一部分力量。而越來越多的收藏者也會涌現(xiàn)瞭恰,也許屯曹,下一個“洛倫佐”或者“佩吉”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藝術圈,等待著將世界藝術的中心惊畏,帶到中國來恶耽,并在中國的藝術圈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一點拙見颜启,分享在此與各位探討交流偷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