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不知道第一輛自行車要怎么選,專業(yè)人士的建議總是一步到位会前,往往價格就把人嚇一跳,門檻太高就放棄了匾竿。下面是我的入坑經(jīng)歷瓦宜,到現(xiàn)在算是不打算往深了走了,希望有所借鑒岭妖。
2013年在樂購超市買了工作后的第一輛自行車临庇,飛鴿,人民幣500元昵慌,買完就騎著到外面兜風了假夺,后來上下班通勤,唯一一次遠行是參加公司小團體活動斋攀,往返80公里已卷。記得那時候我的頭盔還是戴的像鴨舌帽一樣,一副太陽鏡自我感覺很良好淳蔼。渾身上下唯一顯得專業(yè)的是在某寶上買的60塊錢的騎行褲侧蘸。
2014年我決定向著專業(yè)前進,捷安特鹉梨、美利達等成了專業(yè)的代名詞讳癌,飛鴿以300元的價格轉手給了我們部門的老外(可見老外是多么會過,回國之前他還把車賣了200元)俯画,于是這個零頭加上3000元析桥,我入手了捷安特的Se2,特意上網(wǎng)搜索了,是臺灣原產(chǎn)的泡仗,其他參數(shù)都沒太在意埋虹,外形比較可以接受,最主要還是國際大廠出品娩怎,信得過搔课。既然買了專業(yè)的自行車,裝備也要認真起來了截亦。開始買了第一副騎行眼鏡爬泥,品牌應該是InBike,在店里買了專業(yè)的頭盔(298元)崩瓤,老板還送了碼表袍啡,那時候都還沒有app。
萌發(fā)向公路轉型的念頭是在一次往本溪騎的路上却桶,碰到一伙大哥境输,當時還穿著防曬服,艱難的往大坡上推颖系,大哥說我這個衣服兜風嗅剖,車胎氣也沒充滿。他們都是騎的公路車嘁扼,我這個山地車是太沉了信粮,完全影響我的發(fā)揮了。有一個大哥的車座沒有套趁啸,是鐵的强缘,我當時在心里說,這才是高手啊莲绰,今天我遇到高人了欺旧。
看到高人都騎公路車,我覺得是時候升級了蛤签〈怯眩可是畢竟沒有騎過,還是從一個入門級別的開始吧震肮,2015年称龙,當時在美騎網(wǎng)上專門有一篇介紹入門公路車的選擇,OCR5300戳晌,還記得他最大的特色是前叉是碳纖維的鲫尊。其實我還是主要考慮了外形,比較好看沦偎。4000左右入手疫向。這時候選擇的騎行服品牌是捷酷咳蔚,國產(chǎn)品牌里比較好的。第一次騎這個小白就不知好歹的去了鞍山搔驼,往返150公里谈火,回來一半搬了救兵去接我。經(jīng)過這次丟人的事件之后舌涨,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糯耍,裝備沒什么問題了,已經(jīng)是公路車了囊嘉,腿不行温技,得練。于是這只小白和我在鳥島扭粱、棋盤山一帶經(jīng)常出沒舵鳞。
我的成績在一點點的提高,但我覺得還能更好焊刹,主要還是車的問題了系任,這只是一個入門級別的恳蹲,我需要專業(yè)一點了虐块。在2016年剛發(fā)完年終獎,春節(jié)還沒有花完就托付朋友特意從大連運來了崔克emonda sl5嘉蕾,花了13000多贺奠,公路車專業(yè)入門必須得上萬,這是我當時的認知错忱。那時候開始儡率,我看自己花花綠綠的騎行服、頭盔和眼鏡以清,違和感太強了儿普。于是開始注意細節(jié),上了鎖掷倔,摔了兩次眉孩,還在國外買了鎖鞋,騎行服也開始向蝎子勒葱、rapha這種國際大牌轉型浪汪,買了第一個giro頭盔,第二次戴就給摔壞了(幸虧它壞了)凛虽,歐克利眼鏡死遭,我開始注重車子的簡潔,一切不帶的東西都不網(wǎng)車子上放凯旋。
我開始可以忍受一個人騎車了呀潭,我開始沒那么在乎速度了钉迷,我開始注意自己的節(jié)奏了,我開始覺得適合你的就最好了钠署,小白足夠了篷牌。
騎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抱著開心的心態(tài)往里跳踏幻,不在乎第一輛車是多少錢枷颊,總之最后你都會換成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