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著:孔丘? ? ? ? 整理編輯:花語-蝴蝶蘭之語
《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著碰声,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呜达。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捺球,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抒线,成書于秦漢之際班巩。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注解者達百家∷惶浚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抱慌,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眨猎。
《孝經(jīng)》抑进,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睡陪。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寺渗,"夫孝,天之經(jīng)也宝穗,地之義也户秤,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逮矛,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转砖,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须鼎,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幔《孝經(jīng)》首次將孝與忠聯(lián)系起來晋控,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姓赤,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赡译,光于四海,無所不通"不铆。孝經(jīng)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詳細的規(guī)定蝌焚。
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fā)膚誓斥,受之父母只洒,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劳坑,揚名于后世毕谴,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guān)系與為君主服務(wù)聯(lián)系起來涝开,認為"孝"要"始于事親循帐,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舀武。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惧浴,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奕剃,喪則致其哀衷旅,祭則致其嚴"∽菖螅《孝經(jīng)》還根據(jù)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guī)定了行"孝"的不同內(nèi)容:天子之"孝"要求"愛敬盡于其事親柿顶,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操软,高而不危嘁锯,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聂薪,非道不行家乘,口無則言,身無則行";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藏澳,保祿位仁锯,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翔悠,謹身節(jié)用业崖,以養(yǎng)父母"。
原文
開宗明義
仲尼居蓄愁,曾子侍双炕。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撮抓,民用和睦妇斤,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丹拯?」曾子避席曰:「參不敏站超,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咽笼,德之 本也顷编,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剑刑,吾語汝媳纬。身體發(fā)膚双肤,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钮惠,孝之始 也茅糜。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素挽,以顯父母蔑赘,孝之終也。夫孝预明,始于事親缩赛,中于事君, 終于立身撰糠∷肘桑《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阅酪≈继唬』」
【解釋】 孔子在家里閑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术辐⊙饩。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辉词,人民和睦相處必孤。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较屿。你知道那是為甚么嗎?"曾子站起身來隧魄,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明,哪里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隘蝎。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襟企。你回原來位置坐下嘱么,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顽悼、毛發(fā)皮膚曼振,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蔚龙,這是孝的開始冰评。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木羹,顯揚名聲于后世甲雅,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解孙,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抛人,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弛姜,然后效力于國君,最終建功立業(yè)妖枚,功成名就廷臼。《詩經(jīng)·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思念你的先祖绝页,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荠商。'"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续誉;敬親者莱没,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屈芜,而德 教加于百姓郊愧,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井佑∈籼《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躬翁〗鼓ⅲ』」
【解釋】 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盒发,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例嘱,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侍奉雙親宁舰,而將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拼卵,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書·甫刑》里說∶'天子一人有善行;萬方民眾都仰賴他蛮艰。"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腋腮,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壤蚜,滿而不溢即寡。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袜刷。滿 而不溢聪富,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著蟹,然后能保其社稷墩蔓,而和其民人梢莽。蓋諸侯 之孝也「峙。《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蟹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源内∑狭#」
【解釋】 身為諸侯毙芜,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阱当,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jié)儉、慎行法度慷嗜,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颂斜。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夫壁,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沃疮。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盒让,然后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司蔬。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邑茄。《詩經(jīng)·小雅·小曼》篇中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俊啼,就像身臨深水潭邊恐怕墜落肺缕,腳踩薄冰之上擔心陷下去那樣,小心謹慎地處事授帕。'"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同木,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跛十。是故非 法不言彤路,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芥映,身無擇行斩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屏轰。 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憋飞。蓋卿霎苗、大夫之孝也¢蛔觯《詩》云:「夙夜匪懈唁盏,以事 一人内狸。」
【解釋】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敢穿戴厘擂,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禮法的言語昆淡,不敢說;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不敢去做刽严。所以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昂灵,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舞萄。于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眨补,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倒脓、語言撑螺、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圣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xù)興盛崎弃。這就是卿甘晤、大夫的孝道啊!《詩經(jīng)·大雅· 民》里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饲做。"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线婚,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艇炎,而敬同酌伊。故母取其愛,而君取 其敬缀踪,兼之者父也居砖。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驴娃。忠順不失奏候,以事其上,然 后能保其祿位唇敞,而守其祭祀蔗草。蓋士之孝也〗幔《詩》云:「夙興夜寐咒精,無忝爾所生。
【解釋】 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旷档,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模叙,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鞋屈,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范咨,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故觅。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渠啊。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输吏,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替蛉。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jīng)·小雅·小宛》里說∶"要早起晚睡地去做贯溅,不要辱及生養(yǎng)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灭返,分地之利盗迟,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熙含,此庶人之孝也罚缕。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無終始怎静,而患不及者邮弹,未之有也。
【解釋】 利用自然的季節(jié)蚓聘,認清土地的高下優(yōu)劣腌乡,行為謹慎,節(jié)省儉約夜牡,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与纽,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塘装,下至普通老百姓急迂,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蹦肴,永恒存在的僚碎,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阴幌。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勺阐,孝之大也!」子曰:「夫孝矛双,天之經(jīng)也渊抽,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议忽。天地之經(jīng)腰吟,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毛雇,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 而成侦镇,其政不嚴而治灵疮。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壳繁,而民莫遺其親震捣, 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闹炉。先之以敬讓蒿赢,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渣触,而民和睦羡棵;示之以 好惡,而民知禁嗅钻≡肀《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养篓⊥毫鳎』」
【解釋】 曾子說∶"太偉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
孔子說∶"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柳弄,天經(jīng)地義舶胀,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則碧注,人類從其法則中領(lǐng)悟到實行孝道是為自身的法則而遵循它嚣伐。效法上天那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優(yōu)勢应闯,順乎自然規(guī)律對天下民眾施以政教纤控。因此其教化不須嚴肅施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須嚴厲推行就能得以治理碉纺。從前的賢明君主看到通過教育可以感化民眾船万,所以他首先表現(xiàn)為博愛,人民因此沒敢遺棄父母雙親的;向人民陳述道德骨田、禮義耿导,人民就起來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謙讓垂范于人民态贤,于是人民就不爭斗∶用禮儀和音樂引導他們舱呻,人民就和睦相處;告訴人民對值得喜好的美的東西和今人厭惡的丑的東西的區(qū)別,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渎溃《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篇中說∶'威嚴而顯赫的太師尹氏芥驳,人民都仰望著你。'"
孝智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茬高,不敢遺小國之臣兆旬,而況于公、侯怎栽、伯丽猬、子、 男乎熏瞄?故得萬國之歡心脚祟,以事其先王。治國者强饮,不敢侮于鰥寡由桌,而況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歡心胡陪,以事其先君沥寥。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柠座,而況于妻子乎邑雅?故得人 之歡心,以事其親妈经。夫然淮野,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吹泡。是以天下和平骤星,災(zāi)害不 生,禍亂不作爆哑。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洞难。《詩》云:『有覺德行揭朝,四國順 之队贱。』」
【解釋】 孔子說∶"從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潭袱,即便是對極卑微的小國的臣屬也不遺棄柱嫌,更何況是公、侯屯换、伯编丘、子、男五等諸侯了。所以會得到各諸侯國臣民的歡心嘉抓,使他們奉祀先王索守。治理一個封國的諸侯,即便是對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喪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掌眠,更何況對他屬下的臣民百姓了蕾盯,所以會得到老百姓的歡心,使他們幫助諸侯祭祀祖先蓝丙。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對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禮望拖,更何況對其妻子渺尘、兒女了,所以會得到眾人的歡心说敏,使他們樂意奉事其父母親鸥跟。只有這樣,才會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盔沫、祥和地生活医咨,死后成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架诞,自然災(zāi)害不發(fā)生拟淮,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xiàn)。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谴忧,就會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很泊。《詩經(jīng)·大雅·仰之》篇中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沾谓,四方的國家都會歸順他委造。'"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均驶?」子曰:「天地之性昏兆,人為貴。 人之行妇穴,莫大于孝爬虱。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伟骨,則周公其人也饮潦。昔者,周 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携狭,宗祀文王于明堂继蜡,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各以其職來祭稀并。 夫圣人之德仅颇,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碘举,以養(yǎng)父母日嚴忘瓦。圣人因嚴以教敬, 因親以教愛引颈。圣人之教耕皮,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蝙场,其所因者本也凌停。父子之道, 天性也售滤,君臣之義也罚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完箩。君親臨之赐俗,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 而愛他人者弊知,謂之悖德阻逮;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吉捶。以順則逆夺鲜,民無則焉。 不在于善呐舔,而皆在于兇德币励,雖得之,君子不貴也珊拼。君子則不然食呻,言思可道,行思 可樂澎现,德義可尊仅胞,作事可法,容止可觀剑辫,進退可度干旧,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 之妹蔽,則而象之椎眯。故能成其德教挠将,而行其政令”嗾《詩》云:『淑人君子舔稀,其儀不 忒≌撇猓』」
【解釋】 曾子說∶"我很冒昧地請問内贮,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嗎?"
孔子說∶"天地萬物之中汞斧,以人類最為尊貴夜郁。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粘勒。在孝道之中拂酣,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敬重父親仲义,沒有比在祭天的時候,將祖先配祀天帝更為重大的了剑勾,而只有周公能夠做到這一點埃撵。當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時候虽另,把其始祖后稷配祀天帝;在明堂祭祀暂刘,又把父親文王配祀天帝。因為他這樣做捂刺,所以全國各地諸侯能夠克盡職守谣拣,前來協(xié)助他的祭祀活動∽逭梗可見圣人的德行森缠,又有甚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為子女對父母親的敬愛,在年幼相依父母親膝下時就產(chǎn)生了仪缸,待到逐漸長大成人贵涵,則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對父母親尊嚴的愛敬。圣人就是依據(jù)這種子女對父母尊敬的天性恰画,教導人們對父母孝敬;又因為子女對父母天生的親情宾茂,教導他們愛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拴还,圣人對國家的管理不必施以嚴厲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跨晴,是因為他們因循的是孝道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親與兒子的親恩之情片林,乃是出于人類天生的本性端盆,也體現(xiàn)了君主與臣屬之間的義理關(guān)系怀骤。父母生下兒女以傳宗接代,沒有比此更為重要的了;父親對于子女又猶如尊嚴的君王爱谁,其施恩于子女晒喷,沒有比這樣的恩愛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访敌,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凉敲,叫做違背禮法。不是順應(yīng)人心天理地愛敬父母寺旺,偏偏要逆天理而行爷抓,人民就無從效法了。不是在身行愛敬的善道上下功夫阻塑,相反憑藉違背道德禮法的惡道施為蓝撇,雖然能一時得志,也是為君子所卑視的陈莽。君子的作為則不是這樣渤昌,其言談,必須考慮到要讓人們所稱道奉行;其作為走搁,必須想到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独柑,其立德行義,能使人民為之尊敬;其行為舉止私植,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忌栅,皆合規(guī)矩,使人們無可挑剔;其一進一退曲稼,不越禮違法索绪,成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這樣的作為來治理國家贫悄,統(tǒng)治黎民百姓瑞驱,所以民眾敬畏而愛戴他,并學習仿艾其作為清女。所以君子能夠成就其德治教化钱烟,順利地推行其法規(guī)、命令嫡丙∷┫《詩經(jīng)·曹風· 鳩》篇中說∶'善人君子,其容貌舉止絲毫不差曙博。'"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拥刻,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父泳,病則致其憂般哼,喪則致其 哀吴汪,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蒸眠,然后能事親漾橙。事親者,居上不驕楞卡,為下不亂霜运,在丑 不爭。居上而驕則亡蒋腮,為下而亂則刑淘捡,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池摧,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焦除, 猶為不孝也∽魍」
【解釋】 孔子說∶"孝子對父母親的侍奉膘魄,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竭讳,在飲食生活的奉養(yǎng)時瓣距,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代咸,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禮法不亂成黄。這五方面做得完備周到了呐芥,方可稱為對父母盡到了子女的責任。侍奉父母雙親奋岁,要身居高位而不驕傲蠻橫思瘟,身居下層而不為非作亂,在民眾中間和順相處闻伶、不與人爭斗滨攻。身居高位而驕傲自大者勢必要遭致滅亡,在下層而為非作亂者免不了遭受刑法蓝翰,在民眾中爭斗則會引起相互殘殺光绕。這驕、亂畜份、爭三項惡事不戒除诞帐,即便對父母天天用牛羊豬三牲的肉食盡心奉養(yǎng),也還是不孝之人啊爆雹。"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停蕉,而罪莫大于不孝愕鼓。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慧起,非 孝者無親菇晃。此大亂之道也◎炯罚」
【解釋】 孔子說∶"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三千之多磺送,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屈尼,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圣人的人册着,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脾歧,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甲捏。這三種人的行徑,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所在鞭执。"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司顿,莫善于孝。教民禮順兄纺,莫善于悌大溜。移風易俗,莫善于樂估脆。 安上治民钦奋,莫善于禮。禮者疙赠,敬而已矣付材。故敬其父,則子悅圃阳;敬其兄厌衔,則弟悅; 敬其君捍岳,則臣悅富寿;敬一人,而千萬人悅锣夹。所敬者寡页徐,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银萍∨⑻梗」
【解釋】 孔子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砖顷。教育人民禮貌和順贰锁,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赃梧。轉(zhuǎn)移風氣、改變舊的習慣制度豌熄,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授嘀。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馴服锣险,沒有比用禮教辦事更好的了蹄皱。所謂的禮,也就是敬愛而已芯肤。所以尊敬他人的父親巷折,其兒子就會喜悅;尊敬他人的兄長,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崖咨,其臣下就高興锻拘。敬愛一個人,卻能使千萬人高興愉快击蹲。所尊敬的對象雖然只是少數(shù)署拟,為之喜悅的人卻有千千萬萬,這就是禮敬作為要道的意義之所在啊歌豺。"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推穷,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类咧,所以敬天下之為人 父者也馒铃。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痕惋。教以臣骗露,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云:『愷悌君子血巍,民之父母∩核妫』非至德述寡,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解釋】 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叶洞,并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鲫凶,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衩辟,是讓天下為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螟炫。教人以為弟之道,是讓天下為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艺晴。教人以為臣之道昼钻,是讓天下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掸屡。《詩經(jīng)·大雅· 酌》篇里說∶'和樂平易的君子然评,是民眾的父母仅财。'不是具有至高無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眾順從而如此偉大呢!"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碗淌,故忠可移于君盏求。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亿眠。居家理碎罚,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纳像,而名立于后世矣荆烈。」
【解釋】 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爹耗,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奉事兄長能盡敬耙考,所以能把這種盡敬之心移作對前輩或上司的敬順;在家里能處理好家務(wù),所以會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國家潭兽。因此說能夠在家里盡孝悌之道倦始、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聲也就會顯揚于后世了山卦。"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鞋邑、恭敬枷邪、安親邦投、揚名绑咱,則聞命矣培漏。敢問子從父之令镶摘,可 謂孝乎悴务?」子曰:「是何言與渴析,是何言與梭稚!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箱玷,雖無道怨规,不失 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锡足,雖無道波丰,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舶得,雖無道掰烟,不失 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纫骑;父有爭子蝎亚,則身不陷于不義。則子不可以不 爭于父惧磺,臣不可以不爭于君颖对;故當不義,則爭之磨隘。從父之令缤底,又焉得為孝乎!」
【解釋】 曾子說∶"像慈愛番捂、恭敬个唧、安親、揚名這些孝道设预,已經(jīng)聽過了天子的教誨徙歼,我想再冒昧地問一下,做兒子的一味遵從父親的命令鳖枕,就可稱得上是孝順了嗎?"孔子說∶"這是甚么話呢?這是甚么話呢?從前魄梯,天子身邊有7個直言相諫的諍臣,因此宾符,縱使天子是個無道昏君酿秸,他也不會失去其天下;諸侯有直言諫爭的諍臣5人,即便自己是個無道君主魏烫,也不會失去他的諸侯國地盤;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勸諫的臣屬辣苏,所以即使他是個無道之臣,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家園哄褒。普通的讀書人有直言勸爭的朋友稀蟋,自己的美好名聲就不會喪失;為父親的有敢于直言力爭的兒子,就能使父親不會陷身于不義之中呐赡。因此在遇到不義之事時退客,如系父親所為,做兒子的不可以不勸爭力阻;如系君王所為链嘀,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諫爭萌狂。所以對于不義之事,一定要諫爭勸阻管闷。如果只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又怎么稱得上是孝順呢?"
感應(yīng)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窃肠,故事天明包个;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碧囊,故上下 治树灶。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糯而。故雖天子天通,必有尊也,言有父也熄驼;必有先也像寒,言有兄 也。宗廟致敬瓜贾,不忘親也诺祸;修身慎行,恐辱先也祭芦。宗廟致敬筷笨,鬼神著矣。孝悌之 至龟劲,通于神明胃夏,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昌跌⊙鲑鳎《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避矢,無思 不服悼瘾。』」
【解釋】 孔子說∶"從前审胸,賢明的帝王奉事父親很孝順亥宿,所以在祭祀天帝時能夠明白上天覆庇萬物的道理;奉事母親很孝順,所以在社祭后土時能夠明察大地孕育萬物的道理;理順處理好長幼秩序砂沛,所以對上下各層也就能夠治理好烫扼。能夠明察天地覆育萬物的道理,神明感應(yīng)其誠碍庵,就會彰明神靈映企、降臨福瑞來保佑。所以雖然尊貴為天子静浴,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堰氓,這就是指他有父親;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這就是指他有兄長苹享。到宗廟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双絮,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修身養(yǎng)心,謹慎行事,是因為恐怕因自己的過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囤攀。到宗廟祀表達敬意软免,神明就會出來享受。對父母兄長孝敬順從達到了極至焚挠,即可以通達于神明膏萧,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yīng)相通蝌衔¢环海《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篇中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胚委,沒有人不想悅服的挟鸠。'"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亩冬,退思補過艘希,將順其美,匡救其惡硅急,故上 下能相親也覆享。《詩》云:『心乎愛矣营袜,遐不謂矣撒顿,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荚板》锉冢』」
【解釋】 孔子說∶"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為官的時候跪另,要想看如何竭盡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時候拧抖,要想看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于君王的優(yōu)點免绿,要順應(yīng)發(fā)揚;對于君王的過失缺點唧席,要匡正補救,所以君臣關(guān)系才能夠相互親敬嘲驾√视矗《詩經(jīng)·小雅·隰桑》篇中說∶'心中充溢著愛敬的情懷辽故,無論多么遙遠徒仓,這片真誠的愛心永久藏在心中,從不會有忘記的那一天誊垢。'"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掉弛,哭不偯喻杈,禮無容,言不文狰晚,服美不安,聞樂不樂缴啡, 食旨不甘壁晒,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业栅,教民無以死傷生秒咐。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 也碘裕。喪不過三年携取,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帮孔,陳其簠簋而哀戚之雷滋;擗踴 哭泣,哀以送之文兢;卜其宅兆晤斩,而安措之;為之宗廟姆坚,以鬼享之澳泵;春秋祭祀,以時 思之兼呵。生事愛敬兔辅,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击喂,死生之義備矣维苔,孝子之事親終矣∶8海」
【解釋】 孔子說∶"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蕉鸳,要哭得聲嘶力竭,發(fā)不出悠長的哭腔;舉止行為失去了平時的端正禮儀忍法,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潮尝,穿上華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快樂饿序,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勉失,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親人而悲傷憂愁的表現(xiàn)。父母之喪原探,3天之后就要吃東西乱凿,這是教導人民不要因失去親人的悲哀而損傷生者的身體顽素,不要因過度的哀毀而滅絕人生的天性,這是圣賢君子的為政之道徒蟆。為親人守喪不超過3年胁出,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辦喪事的時候段审,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全蝶、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寺枉,妥善地安置進棺內(nèi)抑淫,陳列擺設(shè)上 、簋類祭奠器具姥闪,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傷始苇。出殯的時候,捶胸頓足筐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催式。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興建起祭祀用的廟宇避归,使亡靈有所歸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蓄氧。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以表示生者無時不思念亡故的親人槐脏。在父母親在世時以愛和敬來奉事他們喉童,在他們?nèi)ナ篮螅瑒t懷看悲哀之情料理喪事顿天,如此盡到了人生在世應(yīng)盡的本分和義務(wù)堂氯。養(yǎng)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wù)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