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梳理完Mods的發(fā)展歷程之后果元,當我開始在這種風格具體的表達形式層面上嘗試總結時愉昆,一直被幾種線索所牽制羈絆著,一個上世紀60年代形成的亞文化抗蠢,顯然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它在當下其實早已失去了其生存的人群受眾和時代背景所產(chǎn)生種種矛盾的基本土壤. 而注定被主流文化收編的命運窒悔,已然讓我們在現(xiàn)代對這種收編后亞文化種種表現(xiàn)形式粒氧,失去其當初強烈的辨識度. 有人常說二戰(zhàn)之后Mods青春洪荒文化標示的"標靶",在當下早已完成其時代使命,而從湮沒在歷史的故紙堆中,那些對于主流文化的抵抗,青春荷爾蒙的膨脹敞临,自我主張的表達态辛,所形成的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中,再來審視這個看似真?zhèn)坞y辨的命題時,曾經(jīng)Mods經(jīng)典的穿著則是當下時裝秀上仍然常見的靈感來源挺尿,而電影及音樂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影響一代人的不朽經(jīng)典. 那些曾經(jīng)在倫敦街頭反叛奏黑,獨自走向混亂黑暗時代尋找自我的一代年輕人被當成真正的文化英雄,雖然他們從來不是真正的英雄票髓,但當初的特立獨行所形成的風格攀涵,擁有的影響力卻以各種形式一直延續(xù)至今.
服裝
He thinks he is a flower to be looked at, And when he pulls his frilly nylon panties right up tight, He feels a dedicated follower of fashion. One week he's in polka-dots, the next week he is in stripes.'Cause he's a dedicated follower of fash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Kinks樂隊 <<Dedicated Follower of Fashion>>
正如英國樂隊The Kinks曾經(jīng)在<<Dedicated Follower of Fashion>>單曲中提到"dedicated of fashion"铣耘,正是表達了Mods對時尚苛刻嚴謹?shù)膽B(tài)度洽沟,而The Kinks創(chuàng)造靈感來源正是來自于當時60年代的時尚中心——Carnaby Street.
而承襲了Teddy Boy和Beatnik兩種亞文化衣缽的Mods,早期則深受愛德華時代服裝風格的影響, 在愛德華之前,則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時代(1837年到1901年). 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維多利亞風格和愛德華藝術時期的相互交替更迭的階段. 英國貴族開始越來越多的接觸休閑活動蜗细,這讓服裝的發(fā)展變得日趨自由化和容易行動的特點. 愛德華時期同時也是最后一個嚴守等級制度的時代裆操,但另一方面又孕育諸多影響深遠的時代變革.
直到2015年秋冬時裝周上.Louis Vuitton怒详、Emilio Pucci、Carven 的超短修身A字裙踪区、千鳥格昆烁、拼接或是純色都散發(fā)著少女蓬勃的氣息;Cedric Charlier缎岗、Peter Pilotto静尼、Dior 則將Mods融入了摩登前衛(wèi)的線條設計,加入了諸如科技材質传泊、挖空和拼貼裁剪設計手法等更多的細節(jié)化元素鼠渺,相比于不羈散漫而風格斑斕的波西米亞風格,簡潔有力地訴說著都市女性的自信,讓Mods的流行風格深入人心.
而如果真的回過頭來深究是誰把Mods Look這種風格帶入高級時裝的舞臺則離不開三個人,設計師—Mary Quant 和Paul Smith以及超模—Twiggy.
60年代中Mod Look中針對女性裙裝則是風靡一時的迷你裙.而作為其設計師瑪麗·奎恩(Mary Quant)則成為60年代紅極一時的時尚代表.她不同于以往的設計大師眷细,她本身并不是一個自始至終的時裝家拦盹,但卻是60年代倫敦時裝狂飆運動的領袖,被譽為“迷你裙之母”. Mary Quant雖然不是真正的迷你裙的發(fā)明者,但她的設計語言意義在于溪椎,將這一概念商業(yè)化普舆,并帶領其席卷全球.
隨著Mods服裝開始形成工業(yè)化的量產(chǎn), Mods著迷于微小的服飾細節(jié)的特點啟發(fā)了Mary Quant推出迷你裙,并且展示風格中加上沙宣(Vidal Sassoon)知名的五點式剪發(fā)(five point haircut)特點.而Mods渴望突破傳統(tǒng), 他們蔑視主流文化中的循規(guī)蹈矩,本能地反抗也讓迷你裙的面市正好迎合了Mods群體的心態(tài)校读,因此一經(jīng)推出沼侣,小領緊身褲裝束時,這種風格隨即傳世不朽地熄,進入主流時尚.而這種"切爾西女孩造型”华临,讓Mary Quant成為1960年代風格背后的重要推手.
Mods從起初的小眾潮流演變成英倫區(qū)域風格的代名詞,這當中 Paul Smith 功不可沒端考,他可以說是第一個將1960年代的青年潮反映在服裝里的設計師雅潭,讓無趣傳統(tǒng)的男性正裝煥然一新.60年代,對 Andy Warhol却特、David Bailey扶供、滾石樂隊的著迷,讓 Paul Smith 開始萌生了進入設計行業(yè)的念頭裂明,而戲謔和叛逆的Mods風格則成了他靈感的源泉. Paul Smith 從男裝起步椿浓,在保持英國傳統(tǒng)縫制技巧的同時,加入了齊踝長度的錐形西褲闽晦、剪裁合身的意大利西裝扳碍,駕著Vespa摩托車扮酷. 對細節(jié)的一絲不茍以及極其大膽的用色,讓這種著裝風格迅速風靡全球.
“我的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傳統(tǒng)仙蛉,但是用現(xiàn)代的方式去表達笋敞,就像調(diào)一杯雞尾酒一樣,用傳統(tǒng)的配方兌上不同的配料荠瘪,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口味. 我喜歡我的服裝能有一些神秘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ul Smith 總結自己
Twiggy以招牌的Doe-eyed和金發(fā)亮相與廣告大片中,而其短發(fā)碧眼頑童一般的Mod Look可謂是60年代時尚Icon.相比于Mary Quant和Paul Smith從設計師的角度在Mods群體中汲取養(yǎng)分推崇新的時裝風格,同時期憑借著古怪獨特的造型成為了新的時尚偶像夯巷,第一個真正的超級名模Twiggy, 才正式把Mod Look帶入高級時裝舞臺赛惩,并影響至今.
機車文化
為了在公共交通系統(tǒng)都已停止的夜晚自由穿梭,Mods必備交通工具趁餐,則是來自意大利的機車品牌Vespa和Lambretta.
其實也就是現(xiàn)在大家口中踏板,但在Mods文化盛行的20世紀60年代則統(tǒng)成為Scotter喷兼,而Mods群體也被當時媒體成為Scotter Boy. 當然,正統(tǒng)的Mods會在改裝環(huán)節(jié)上花很多心思后雷,典型的做法是在前擋板加上大量反光鏡和大燈.
作為一個機車愛好者而言,當我看到越多關于Mods機車原始資料時季惯,腦中其實一直圍繞著幾個問題讓我感到疑惑.例如改裝,我第一眼看到Mods在Vespa上各種爆改都是圍繞機車裝飾而不是其本身的性能臀突,類似前擋板車頭部分大量的反光鏡和大燈.和我上文中提到Mods群體大多是底層工人階級青年不同的是星瘾,而其實最早形成Mods一群人大多出生于英國中產(chǎn)富裕家庭, 崇尚意大利美學,而同來自意大利機車品牌流行自然成為這個群體訴諸改裝訴求的最佳首選.?
到了60年代初期惧辈,隨著Mods在本土影響不斷擴大琳状,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的年輕人開始被Mods這種形式所吸引,加入Mods群體之后盒齿,這些收入微薄的年輕人把自己對人生第一輛汽車向往轉向較為現(xiàn)實擁有一輛Vespa上來. 而把諸多英國高級汽車的裝飾件拿來當裝飾品念逞,如JAGUAR、ROLLS-ROYCE等汽車部件則被Mods作為最佳改裝配件.當然Mods群體本身也是講究“被看”, 每個人都把機車改裝的極為夸張華麗边翁,更凸顯自己穿著的流行度. 常常成群結隊的在街道上穿梭前進翎承、呼嘯而過,引起路人的注視. ?所以當時一部資深Mods的Vespa可能會出現(xiàn)十幾顆車燈也就不足為奇了.Mods通常分期付款買車符匾,所改裝或加裝的零配件也是相當昂貴叨咖,改裝的經(jīng)費都可以再買一、二臺車都是在Mods群體極為常見的事. 足見Mods對自己座駕改裝的重視程度, 回過頭來看啊胶,和同時期追求速度的cafe racer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也是兩個亞文化群體rocker和mods在后來歷史演化中也是頗具爭議的沖突點表象特征之一.
而至于為什么同時期很多其他車型可選的情況下選擇Vespa. 第一因為它是內(nèi)置式的引擎甸各,Mods可以穿著其昂貴的定制西裝端坐在上面,前面板及下踏板不會讓褲管卷入鏈條或弄臟鞋子焰坪;第二趣倾,在Mods文化盛行的倫敦的南部,英國人體型較為矮小某饰,選擇的車子當然是身材比較適合的Vespa,而不是坐高很高的同時期在流行的Norton.同時也是為了和Rocker群體加以區(qū)分儒恋,自然在這些因素引導下Vespa則成為一種選擇.
當<<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穿著一襲半截式襯衫和蓬蓬裙,載著頗具紳士派頭的格里高派克黔漂,穿梭于羅馬的街頭巷尾. 我們記住了這位清純天真為追求真愛又有些離經(jīng)叛道的奧黛麗·赫本诫尽,同時也記住了這段經(jīng)典鏡頭中的那輛機車,就是Vespa.
而如果回顧Vespa機車品牌的發(fā)展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Vespa也注定只能由這些生性爛漫炬守,恣情不羈的意大利人所創(chuàng)造.而相對于美式巡航機車文化體現(xiàn)男子氣概的粗狂狂野的機車風格不同牧嫉,外型線條流暢的Vespa注重強調(diào)的是富于多變改裝下, 一種飽含浪漫時尚”雅痞“風格精致的生活態(tài)度.
結語
其實在Mods亞文化體現(xiàn)上,我最早從雷鬼樂作為切入點劳较,Mods在音樂領域影響也是極為深遠驹止,但不是當前篇幅所能提及.Mods作為一種風格已經(jīng)遍及奢侈品到快時尚,也許從誕生之日,它就再也不會消亡. 當下商業(yè)社會給了它在以往經(jīng)歷中前所未有的平等和民主——美還算這世間難得的公平標準.而對于一直都是亞文化的Mods來說观蜗,它終于在某種形式上取得話語權臊恋,被主流文化逐步收編成一種商業(yè)符號,供人不斷消費. 隨著Mods風格的流行和普及墓捻,它從一個從嬉皮抖仅、自由、反權威的文化表達砖第,變成商業(yè)化里一種隨意消費的膚淺符號撤卢,曾經(jīng)在60年代不被認同抗爭形式變成當下的一種主流的分支.服裝也好,機車也罷-也許永遠是主流和非主流文化博弈時最輕松的表現(xiàn)領域—它可以自由表達梧兼,但又無傷大雅.始終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時代謀求一種訴求的化身放吩,就像早期Mods涌起形成的文化浪潮,而如今在今天,它早已以各種不同方式漸漸沁入我們生活羽杰,而我們卻渾然不覺.
永不退色的流行標靶.
chenkai&beijing last edited:2015年11月10日 2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