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復習了一遍李笑來老師得到專欄的最后一篇《執(zhí)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這篇文章的三個重點概念雄右,“鱷魚大腦”空骚、“猴子大腦”和“人類大腦”,分別對應大腦從腦干到皮質曾的三個區(qū)域擂仍,我的理解為本能腦囤屹、情緒腦和理想腦三個類型。
“鱷魚大腦”是我們人類最早形成的大腦部分逢渔,在爬行動物時代就發(fā)展的很好肋坚,用來指導我們身體完成各種應急反應,就好像鱷魚那樣肃廓。笑來老師用了5個比較F的詞匯來形容鱷魚的五種應激反應:
1.對于入侵的同性智厌,如果比自己弱小,Fight盲赊。
2.對于入侵的同性铣鹏,如果比自己強大,Flee角钩。
3.對于入侵的異性吝沫,如果是同類,那么Fuck递礼。
4.對于入侵的異類惨险,如果比自己弱小,feed脊髓。
5.如果以上都不是辫愉,那么就會Freeze。
第二層的“猴子大腦”則是在哺乳期時代就發(fā)展了出來将硝,用李笑來老師說的是這一層的大腦用來生成各種情緒恭朗,包括最基本的恐懼屏镊、興奮等,這樣的情緒實際上是對外部刺激的高級綜合反應痰腮,感受到危險要產生恐懼而芥,以便迅速逃離;見到獵物就要興奮膀值,以便身體各個部分協(xié)調起來足夠有效率來捕食獵物棍丐。
第三層“人類大腦”就是大腦中的最外層的前腦額葉,人類文明的開始就建立在這一層大腦之上沧踏,這一層大腦越完善人類的文明也就越發(fā)達歌逢。
由于第三層大腦發(fā)育的最晚,在提供能量的優(yōu)先級上卻是排在最后翘狱,大腦的耗能是占我們吸收能量的40%以上秘案,而我們的血液系統(tǒng)的構成造就了大腦所需要的能量是從內部向外部逐級供給的,在現在的社會競爭中最有優(yōu)勢的前腦額葉卻晚于管理本能喝情緒直覺得“大腦”獲得所需能量潦匈,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那么多人在沖動后會有后悔的感覺了阱高,本能造成的錯誤是最先發(fā)生的,然后才會有理性分析的“人類大腦”進行判斷历等,然后再交由情緒腦和本能腦來識別錯誤讨惩。這也就造成了理性腦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才能逐漸地體現出它的價值辟癌,也就是智慧的形成寒屯。
因為理性腦離供血系統(tǒng)最遠,所以人不可能隨時隨地的都交由理性腦來處理遇到的所有事情黍少,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還是交由本能腦和情緒腦來控制我們的行為寡夹,這在能量利用效率上講也是非常合理的,甚至最好教給本能腦來控制身體厂置,因為這個系統(tǒng)消耗的能量最小菩掏。
但是處在這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中,理性腦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昵济,因為我們現在構建出來的世界只有理性腦才能理解智绸,如果完全交給情緒腦和本能腦來控制我們的行為,那我們就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力访忿,就想人類的附屬動物一樣瞧栗。
說完了我們大腦的物理構造和行為歸因,那么再回到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說對于當今社會來說海铆,對競爭很重要的執(zhí)行力的強弱的區(qū)別在哪里迹恐。
在我讀完這篇后理解的是,理性腦是處理復雜事情的方案提供者卧斟,而情緒腦和本能腦則是這個方案的執(zhí)行者殴边,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么說大部分人沒有毅力堅持完一件事憎茂,是因為老是用本應該提出方案的理性腦來作為執(zhí)行部分,而離供血部分近的情緒腦和本能腦卻老是在理性腦執(zhí)行的時候來搗亂锤岸,那么這個明顯效率低下的組合注定是事倍功半的結果竖幔,那么毅力這個詞就是對意志力的低效率應用的解釋。
相反是偷,如果用理性腦來決定方案赏枚,用情感腦和本能腦來輔助執(zhí)行,理性腦定下方案后就不再消耗額外的能量而交由本能腦來執(zhí)行晓猛,出現錯誤后由情緒腦進行反饋和收集饿幅,那么這也就是高手為什么能夠做很多事情而普通人做一件事情還鬧情緒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高效率的快速行動帶來的積累和本能固化使得解決問題的時間越來越短戒职,當熱就在后面的相同時間里差距越拉越大栗恩。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效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洪燥,那么以此來看磕秤,錯誤的學習方式和進化方式就是不能夠提高效率的方式,是注定會被淘汰的捧韵,那么提高效率的一種方式就是發(fā)現這個方式中的一些基本規(guī)則市咆,就像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大腦的供能方式,這個是生理上的限制再来,我們是沒發(fā)改變的蒙兰,只能在這個構成上創(chuàng)造最有效率的利用方式,也就是分工協(xié)作芒篷,理性腦的資源最重要但是供給最慢就只能盡可能的讓它只負責提供計劃搜变,而不是執(zhí)行單元,計劃出錯再馬上指定下個計劃针炉,而不是“親自監(jiān)督”執(zhí)行挠他。本能腦離供血系統(tǒng)最近,那么盡可能多的保留已經驗證過的較好的習慣篡帕,讓理性腦盡快的完成當前的任務然后去思考下一個問題殖侵。
記2017.9.24.21.14